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平衡计分卡在审计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殷裕品

  [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思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将审计资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到各个领域之中。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应用将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与审计风险评估相关的信息。本文研究平衡计分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更多的审计风险评估依据。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084-0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思想,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审计证据的范围扩大、审计工作流程的变化等。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第1301号“审计证据”。这些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加以应对,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之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将审计资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到各个领域之中。本文结合平衡计分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从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这一角度,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风险评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平衡计分卡的特点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把企业发展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最有效工具,是新时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平衡记分卡表明了源于战略的一系列因果关系,发展和强化了战略管理系统。利用平衡记分卡作为核心战略管理的衡量系统,完成对关键过程的有效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要向员工、供应商、顾客、合伙人社区和股东等不同利益相关集团负责。平衡计分卡是列示一个组织在实现利害关系人相关的目标方面的业绩目标和成果集。
  平衡计分卡实际上就是衡量公司在满足不同利害关系人要求方面的业绩。平衡计分卡在将公司使命和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和业绩指标的同时,也在平衡公司各方利害关系人之间的不同要求。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超越财务或会计的绩效评价制度。它是一种以“因果关系”为纽带,战略、过程、行为与结果一体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绩效评价制度,通过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全面评价企业的绩效。
  
  2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2.1 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2 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效果,从而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审计程序上包括风险评估程序、审计测试程序;第二,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第三,风险评估不再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而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第四,风险评估结构化;第五,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核心,不仅包括财务数据额度分析,还包括非财务数据的分析;第六,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大量借鉴了战略管理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第七,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第八,审计证据范围扩大到一般员工处或供应商、销售商等获取审计证据,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专业判断的补充;第九,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3 平衡计分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前者是指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的可能性;后者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的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经济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与实际不符,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以及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局部或个别人员舞弊或造假造成错报的可能性。
  
  3.1 关注被审计单位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关系
  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是审计的核心问题。从总体上看,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制度是一种基于价值基础的绩效评价。它侧重于静态的,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财务业绩评价。其评价体系的重点在于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尽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价值基础的绩效评价必不可少,但是,财务报表只是讲述企业过去的故事,基于货币计量,财务报表只能讲述企业有形资产的故事。这样,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存在“内伤”。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的地位日益凸显。仅靠有形资产,企业已经难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新的竞争驱动力,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塑造核心能力和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面对企业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单纯的财务指标已经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超越财务或会计的绩效评价制度。它是一种以“因果关系”为纽带,战略、过程、行为与结果一体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融合的绩效评价制度,通过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全面评价企业的绩效。对于审计部门应该将平衡的理念逐步引入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注册会计师,想要更加全面的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绩效,从而降低审计失败的风险,就应该跳出单据、数据、账本、报表的束缚,关注财务目标与非财务目标之间、企业组织内外部群体之间、前置与滞后绩效指标是否平衡。
  传统审计着重关注财务维度,然而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联系:员工的素质决定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产品/服务质量决定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及产品/服务质量决定财务状况和市场份额。因此,财务指标属于滞后指标,而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指标属于前置指标,前置指标是取得滞后指标的绩效动因。注册会计师如果想更加全面地对一家企业作出全面的绩效评价,就要重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关联与平衡性。基于篇幅所限,下面仅对注册会计师如何通过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分析评估审计风险展开分析。

  
  3.2 通过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评估审计风险
  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力、财力、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做出全面评估的过程。
  企业的利润就其形成来说,主要是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通过经营能力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经营活动来迎合经营战略;威胁到被审计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经营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是由许多业务流程来完成的。各业务流程的重要性是不同的,那些相对重要的业务流程被称作关键业务流程。关键业务流程是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来源。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关键业务流程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这些环节对于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是因为它们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业务活动。如果这些环节失败了,将会导致企业整体性的失败。关键业务流程与被审计单位经营目标、经营战略具有密切联系。第二,关键业务流程经常与外部存在广泛交流。这一类型的环节一般与企业外部有重要的、规模比较大的联系,这些联系通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会计报表中。这些环节对注册会计师来说很重要,因为这类环节很可能产生大量的交易。这类环节的单个交易如兼并、资本市场融资、设备融资以及扩大生产线等也都对注册会计师很重要。这一类环节主要来源于战略分析中的重大交易类别分析或战略风险分析。第三,关键业务流程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它是指被审计单位最有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从而具有较高风险。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顺利开展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关键业务流程有深入的了解。识别关键业务流程之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评估,这些信息包括:业务流程的目标;业务流程中的业务活动;业务流程信息流,包括相关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关键风险;业务流程风险的应对措施,比如内部控制;业务流程风险的防范业绩计量。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可能性。
  平衡计分卡是适应顾客需求个性化、多变化和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而形成的,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是21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主题。在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实行后,评估审计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从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条件、战略目标等几个角度人手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注册会计师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应先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应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评估。例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析,利润对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如果利润下降会直接影响股民对该公司的投资,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对此进行着重分析。注册会计师还应根据企业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审计投放重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1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