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就业需求观”下的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辨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跃 佘高波

  [摘 要]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关系,有两种分歧的观点,即就业需求观和人才供应观,本文在坚持就业需求观的背景下,阐述了是经济发展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发展应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双赢。
  [关键词]就业需求观;高职教育;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04-02
  
  我国的教育通常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四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横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大类,使其理所当然地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属性。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均与经济发展有着内在联系,那么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有内在联系,这当然是不争的事实。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怎样的内在联系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经济发展推动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这是因为经济发展派生出对劳动力的需求,高职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求为出发点,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职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实现高职教育的初衷。第二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促进了经济发展,高职教育应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应该根据人才预测和人力资源规划,未雨绸缪,适度的超前于经济发展,这种观点称之为“人才供应观”。
  
  1 经济发展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1.1 高职教育的规模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是缘于经济发展的加快。对此,有不少学者已有研究结论。高耀明先生以嘉兴市的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r=0.98,p≤0.01,而且进一步研究总结出职业教育发展大致滞后于经济发展2年。葛云飞先生以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之间进行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笔者以全国和湖南的相关统计资料验证,其结果如出一辙。可见,当经济出现快速发展时,人力资源需求旺盛,劳动力就业市场供不应求,而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与劳动力就业市场联系最为直接,于是通过增设专业,扩大招生计划,提升教育层次,导致高职教育的规模也快速增长,可见,经济发展相对于高职教育是处于决定地位 的。
  
  1.2 经济发展催生了高职教育发展
  钱纳里关于人均G D P水平划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准,见下表:
  
  
  根据众多学者对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形成的共识:初级产品生产阶段,教育发展的重心在中等以下教育,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且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工业化初、中期阶段,教育的重心上移,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且发展速度追赶经济增长速度;工业化后期和发达经济阶段,教育的重心在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达到普及化水平,且发展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依据上述结论,我国和我国大部分省、市的人均G D P在2000~3000美元,如2007年我国G D P总量为24.6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3.61万亿美元),人均G D P为1.8665万元人民币(约合2700美元);2007年湖南生产总值为9145亿元人民币(约合1344亿美元),人均GDP为14390万元人民币(约合2120美元),据此可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教育发展的重心应上移,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且发展速度可适度滞后于经济发展,现实的确如此。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到:“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入学率接近15%。”
  
  1.3 经济发展决定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
  经济发展的标志,既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还体现为三类产业结构之间的配比关系的改变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改变。而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改变又推动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研究的产业结构与工业化进程的变动关系见下表:
  
  
  配弟―克拉克定理揭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收入再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又将会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劳动力转移也呈同样趋势,这一趋势,决定了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方向。笔者统计了2007年广东、湖南两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分类情况。湖南设置高职专业的高校共计86所,共设置高职专业点数1583个,覆盖专业目录中的全部19个大类,78个二级目录中的62个和531个专业目录中的272个。广东设置高职专业的高校共计84所,共设置高职专业点数1626个,覆盖专业目录中的全部19个大类,78个二级目录中的64个和531个专业目录中的255个。另外,超出专业目录创造性开设了80个专业,如机场运行管理、注塑技术、会展英语等。
  鉴于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会对经济发展做出过度反应,从而导致专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不相适应的现象,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发展以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为导向有其必然性,但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对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加以宏观调控,以减缓过度反应。这不仅有利于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从长远看,还能确保高职教育可持续发 展。
  
  2 高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1 高职教育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适应经济发展的现状,还要抓住经济发展的趋势,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时间还不长,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而且区域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就湖南而言,工业化进程滞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非常突出。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上,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约10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则低于全国平均值近10个百分点,湖南省委、省政府已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两种变化使得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由过去以熟练劳动者和中级人才需求为主逐步向中、高级人才的需求为主转变。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呈高度正相关,且国家规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保证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能将客观规律和原理转化为物化形态的,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对应了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结构趋高位移的变化,因此,对产业结构调整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高职教育能促进城镇化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城镇化建设这一战略性决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势必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向当地的第二、第三产业。国家发改委指出,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这些农村人口缺乏技术,没有接受更多的教育,是无法适应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因此,只有通过高职教育才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2.3 高职教育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高职教育是社会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任务是服务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推进区域经济大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另外,高职教育机构拥有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和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是一个能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转化和技术贸易的基地。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先进工艺、先进技术,通过技术市场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需要,来调整科技方向和科研计划,使之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耀明.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3):78-80.
  [2]陈媛.湖南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制约[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2(3):29-31.
  [3]葛云飞.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11):67-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1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