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谭冬玲

  摘要: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面,为改变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被动局面,本文分析了中国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特点,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大学英语课堂,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堂参与;沉默;教学活动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认可和接纳,因为只有这样的课堂形式才能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形式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师生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英语课是失败的,互动充分是英语课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因为外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换句话说,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外语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束定芳)。
  外语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接受外语输入的地方,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见解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但笔者注意到在大学英语学习的两年时间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不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发展轨迹:他们不是随着学龄的增长在课堂上变得更活跃、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所组织进行的任何一项课堂活动中,反而在大学英语学习的第二学年会表现得更沉默、退缩。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记笔记,听老师讲授,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练习,而不愿意积极参加课堂上教师所组织的语言交流活动,如小组讨论、对话、口头发言等,与一年级时的英语课堂相比,他们对语言交流的兴趣和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当教师面对一群沉默、缺乏合作、没有热情的学习者,挫折感会很强,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也可能流于形式。为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沉默的真正原因,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借助已有类似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连续对自己任教的几届学生做了不同形式的调查,其中包括:问卷调查、命题作文、面对面的访谈、师生信箱等形式。从调查结果分析得知:出现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是教学双方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的结果。其中,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性格等密切相关,也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方式方法、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其具体表现 在:
  (1)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是属于Wit i k i n(1977)所描述的“场依存”型学习者,在课堂上,喜欢正式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安排(罗立胜等)。
  (2)学生大二阶段在英语课堂上不愿说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有很大一部分被调查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工具动机:为了能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工具动机的影响力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一点已被事实证明。许多学生在他们通过四级考试后便停止学习英语。调查发现,被采访者中有59.6%的人说他们在课后不说英语,缺乏练习口语技巧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不愿用英语交流。
  (3)在大学的第二学年由于学生的课程量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使得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没有预习新课文的情况下进入课堂,由于学生没有预习,他们很难在课堂上较好地进入到以内容为基础的语言交流活动中。
  (4)教师组织的语言交际活动可能不适宜,或方法不当,未能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为彻底摆脱这一尴尬,打破大二学生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这一难题。即:培养和保持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造和提供学习和交际资源(课堂和课外);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首先,变学生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motivation)为“融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工具性动机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找工作、阅读和翻译技术资料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而融合性动机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特殊的兴趣,期望参与或加入该社团社会生活。研究已经表明,两种动机都能促进外语学习,但后者更能持久、有效。打破大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就是要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同时,尽可能帮助学生将学习外语的工具性动机转化为融合性动机,即对目标语及其文化本身的兴趣(束定芳)。鉴于此,教师应对学生提供更多情感支持,营造和谐、积极、平等、无威胁的课堂氛围。如在讲授(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Gr ow i n g up时,笔者有意引导学生回顾他们的中、英文写作之路,给学生比较多的参考性问题,让他们自愿、愉快地回忆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尤其对自己的英语写作过程进行有意义、有目的的反思,借助不同程度、不同个性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学会肯定、珍视和欣赏同伴的回答,尤其关注、耐心对待每个沉默的学生。在提问时,多给沉默学生回答的机会,多给一点时间让他们去思考,不要催促他们,也不要急于找其他同学回答,以免引起他们更深的焦虑;同时,对于学生的点滴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意识到参与的价值及意义。教师及时的肯定,尤其是自己所学知识可以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并取得成功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可以形成外语学习的良性循环,使课堂教学脱离沉闷。
  其次,发展语言策略能力。有时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是受到自身有限的英语口头表达水平的制约。语言策略能力训练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交际策略,清楚流利地表达意思,达到交际目的。同时,保持交际渠道的畅通,不断接受更多的“输入”,提高语言水平。此外,培养学生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还能增强其驾驭语言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紧张和焦虑感,积极开口说话,促进课堂的活跃。语言策略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增强策略运用的交际意识;积累运用交际策略的知识;训练运用交际策略的能 力。
  再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在问卷调查中,有52.3%的学生对所教的东西不感兴趣、不熟悉,从而不愿参与。所以在设置任务时,教师可遵循以下三个标准:①提供机会――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真实和实用的英语,让每个学生参与并作出贡献;并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用语言做事。②培养能力――挑战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完成任务的能力,有助于培养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培养识别和克服困难的能力。③有超越语言学习的需要――刺激学生在真实环境里应用语言的自然愿望;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等(夏纪梅,2003)。遵循这三个标准,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发展,主要采用短剧表演法、情景对话法、新闻报告法,有效地改变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闷。如在讲授(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Valentine’sD a y时,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年学生,这是一个他们可以有感而发的话题,笔者要求学生在课下自由组合,在课堂上以故事讲述、小品、小剧目等多样的形式演绎他们所

理解的爱情,他们所憧憬的爱情,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同时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英语表达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激发了他们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语言吸收的动力和积极性。又如,在每堂英语课开始前,利用10分钟的时间叫两个或三个同学用四句或五句简单的句子报告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每一次教师都对学生的表现做点评,指出学生新闻播报的优劣。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英语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二是让学生在课堂能有所获,更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 识。
  最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根据经验,学生学习外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习惯用法、语用知识和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方面。而依照S t e r n (1992)所说语言课程是一个多面的课程(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它必须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语言知识(l a n g u a g esyllabus);第二,社会文化知识(cultural syllabus);第三,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syllabus);第四,基本的语言教育知识(general syl labus)。他认为外语课程应该是这四方面的综合(刘夏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尽量提供相应的帮助。除了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预测之外,更重要的是经常对学生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困难,提供及时的帮助。
  为打破大学英语课堂的沉默,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对语言的本质、外语学习的特点以及外语课堂教学的根本作用的反思基础上。教师必须把课堂变成激励和保持学生学习外语兴趣的场所,一个给学生提供最大最有效语言输入的场所,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得到展示的地方,一个学习困难可以得到解决、学习策略得到充分培训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智敏.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探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9):35-38.
  [2]顾凯.动机理论与外语学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2-124.
  [3]陆梦菊.大学英语课堂学生沉默行为实证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4):35-37.
  [4]刘夏芬.综合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42-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