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片宽阔的“蓝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丽琴

  2006年,一本名为《蓝海战略》的书红透大江南北,尤其是我国的市场、企业经营管理者们对之热力追捧。蓝海战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在当其已知市场空间的“红海”竞争之外,构筑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蓝海战略,实现机会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时至今日,“创新”、“升级”、“寻找市场空白点”等关键词,依然是激发我国市场及企业迸发活力的新能量。
  “蓝海战略”也激发了我国市场及企业人士拓展中西部专业化市场的热潮。正如一位观察人士所言,当东部的专业市场拥挤得让人近乎窒息之时,我们心里都再清楚不过,中西部正是专业市场名副其实的蓝海所在,而中西部专业市场自身的不断改造升级亦带来了无限空间。
  
  扩容如火如荼
  
  7月20日,我国500强企业――中国海亮集团在呼和浩特举行内蒙古国际商贸城入城典礼,宣告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业批零中心落成,即日起便可试营业。据了解,内蒙古国际商贸城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是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品味最高、设施最优,集国际化、现代化、规范化于一体的商业批零中心。它的建成将改变目前呼和浩特市以及周边地区商品批发市场低、小、散的格局。
  此番内蒙古国际商贸城隆重开业,仅是近期中国中西部地区专业化市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专家告诉记者,目前,除了中西部一些省市已经自觉意识到了在当地大力拓展专业化市场的可行性、必要性之外,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备受资源约束的经济发达地区也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他们纷纷前往中西部“争抢”建设专业化市场的空间。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纺织工业由沿海地区快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为当前中西部地区专业市场突飞猛进的一个重要表征。
  一个相关的背景是,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所指,中国纺织工业当前正处于新的产业发展战略转型期,依据不同地区纺织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将继续深化,并逐步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梯度格局。
  构筑东、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链新体系,形成从沿海到中西部产业梯度格局的时机显然已逐步成熟。据记者了解,在国家发改委引导企业和资本流向中西部市场、并大力促进产业转移的宏观形势下,一些已经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商业基础的中西部城市,其在专业化市场空间的挖掘和深耕上已经如火如荼。
  地处中原的全国纺织大省河南便是其中之一。资料显示,目前河南拥有893万纱锭、5万多台织机,年产棉纱130万吨、布18亿米,位居全国第三,且纺织服装上下游产业互补依存。不久前,一个名为河南元通纺织城的大市场在郑州市西区正式开工。据称,这个有着港资背景的元通纺织城计划投入6.5亿元,占地面积520多亩,意欲在此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纺织品市场”。
  事实上,自2005 年以来,河南专业市场的“扩容运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其中,2005 年12 月中旬,锦荣商贸城的开发商河南豫发置业有限公司以超出评估价500多万元的高价竞得郑州十五中13亩土地。随后的12 月30 日,银基商贸城向外扩张走出实质性一步――银基商贸城商丘店正式开门纳客。此前,4万多平方米的恒泰服饰广场、3万多平方米的金城服饰广场开业;世贸商城三期、天荣时装城二期已经投放市场,天隆服装城正在升级改造。锦荣商贸城除了竞得郑州十五中的土地外,还收购了与自己相邻的另一占地20多亩的服装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已超过115亩,一跃成为目前郑州占地面积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同时,世贸商城手中还握有一个占地30多亩的项目,正准备择机开建。
  除了河南郑州动作连连,湖北武汉的汉正街也在继续发挥自身“引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流通优势。其打造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的同时,高高举起培育专业化市场的大旗――近来该市不仅新增了6个专业市场,而且其经营方式也正在从以往的单纯销售拓展到为客户提供“营销代理、大型展卖场、商务资讯、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活动所需的全方位服务。
  
  深耕的两大牵引力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周卫中认为,近几年来,由于中西部地区往往能够为投资商提供更加优厚的条件和优惠政策,而且东部地区的专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甚至有些地区出现过剩,加上发达地区出于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加大了对专业市场的限制,使得投资者十分看好中西部地区专业市场,
   “强势的政策背景起的不过是推动和引导作用,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有着很多因素。”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一位研究人士看来,国内外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知名企业深入中西部地区深耕专业市场的热情高涨,至少存在着两大牵引力。
  一是由于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过度集中,其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承载能力越来越有限,发展潜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交通堵塞、房价飞涨、用地用水缺乏、能源紧张、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如果不适时进行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将会出现严重的大城市膨胀病,甚至有可能导致地区经济最终走向衰退。
  “在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能源和劳动力,将大大节约经营成本,东部沿海的经济要素与西部资源要素的结合,对于西部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专家认为,中西部和东部产业双双升级,这对于东部与中西部来说,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从长远方面看,这也必将是未来一个发展趋势。
  二是国内专业市场竞争加剧的态势,也为专业市场向中西部转移阵地推波助澜。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一些相对有名的专业市场虽然地域分布不同,但由于经营产品相似他们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在此背景下,新的竞争对手人侵、替代品的威胁等因素,也促使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相关企业设法延长自身产品的生命线――而延长生命线一个极为可行的办法就是“转移阵地”,避开在东部有限的市场空间里正面竞争。
  据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由浙江义乌人得到当地政府支持建立起来的分市场就达30 多个,分市场与义乌主市场之间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市场的分流导致当地不少小商品利润的摊薄。加之受义乌经验的启发,浙江以外的其它不少地区都准备建立同一模式的小商品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专业市场具有先动优势,但受交易成本因素的影响,本地化的专业市场有一定优势。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国内专业市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升级、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值得提及的是,就在沿海发达地区深入中西部、建设专业化市场的同时,中西部地区政府也在“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大政策背景下开始建设纺织业的工业园区,在投资政策、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准备。
  “中西部地区政府之所以愿意借助外部力量积极发展当地的专业化市场,原因是多方面。”专家分析指出,此举不仅有助于活跃地方经济、丰富当地的商品流通模式、扩大当地的内需,还有助于推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吸收下岗人员再就业。
  
  蓝海泛金潮
  
  中西部犹如一片宽广的“蓝海”――对于每一个致力于打造中国专业化市场的企业或者投资者而言,都孕育着巨大的希望。
  综观我国市场之东南西北,一场企业与资本向中西部进发的滚滚车轮声我们清晰可闻。“培育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公共运行成本最低、软硬环境最优、行业领先、环保与科技型”专业市场的“运动”正在蓬勃兴起。
  据有关报道称,不久前,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将旗下的上海三毛股份有限公司36.1%股份以国资划转方式,零置换给了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山东如意集团投资40亿在三峡库区万州建立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紧密纺基地主体厂房也将竣工;雅戈尔西部公司在重庆投产的15万套西服也将下线。
  重庆高新纺织工业园则发布消息称,“十一五”期间,他们将投资80亿元打造西部最大纺织基地,形成一个集科研、制造、储运、商贸为一体的高新纺织工业基地。“建成后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利税18 亿元,解决就业人口7 万人。”
  就在重庆发力打造巨大专业纺织市场的同时,与之毗邻的成都也毫不“落伍”,提出2008-2010年建成用地3500亩的纺织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万个,并打造成都特色产业基地,延伸纺织产业链,形成以加工、贸易、展销、物流、研发为一体的西部纺织产业集群,促进充分就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此外,位于南疆的阿克苏地区也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打造轻纺城,按照每年10万锭至20万锭的生产规模发展,力争五年后完成100万锭(包括已完成的第一阶段30万锭),使阿克苏轻纺工业园区成为南疆轻纺基地,成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平台。
  事实上,众多东部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或者前往中西部培育的专业市场不仅仅局限于纺织业。据了解,目前广州白马已经在江西、山西等地相继完成了自己的品牌输出,而长三角的诸多市场上的商家也纷纷筹资欲在中西部兴建新的专业市场。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专业市场由于盲目追求规模和资金投入,导致产业趋同的项目过度集中,难以与当地的产业形成合理的资源配套。“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居民对专业市场的需求明显,有着巨大的市场容纳空间。”周卫中告诉记者,不少东部企业及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前往中西部“淘到真金”的可能性。
  “通过对西部专业市场实地调查发现,中西部专业市场在数量上已初具规模,但其营运能力不强、竞争能力弱、规范化水平不高、产业依托不足,综合性工业品市场是其主体市场。”鉴于此中考量,也有专家指出,一方面要看到中西部专业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投资中西部专业市场应把握好投资时机和经营档次。
  周卫中认为,去中西部投资建立专业市场应该注意,除了在严格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格局确定经营类别外,还应立足长远,避免短期效应和恶性竞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5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