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低碳经济效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国福丽

  (黑龙江大学生产力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
  摘要: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长期呈现重型化特征,带来了能源消费结构的高碳化。由于污染贡献率较高而经济贡献率较低,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饮料制造业是黑龙江省水污染治理的4个重点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黑龙江省大气污染治理的俩个重点行业。发展低碳经济,应着眼于长期,通过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的双重调整,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 产业结构 污染贡献率 经济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043-03
  一、黑龙江省的低碳经济现状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后,低碳经济理念迅速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革命浪潮,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逐渐取代了“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寻求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是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黑龙江省作为一个资源型大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尤其突出。
  (一)黑龙江省的能源消耗现状
  1.能源消费总量巨大,能源消费结构呈现高碳化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其能源结构以煤炭、石油为主。作为我国最早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均以重工业为主,拥有众多老工业企业和资源型城市,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巨大。2008年黑龙江省万元GDP综合能耗为1.29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88;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1个百分点。其中,占能源消费总量60%左右的是煤炭,30%左右的是石油,5%左右的是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最小,不到 1%。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对各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系数的研究,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依次递减,分别为0.748,0.583和0.444(吨/吨标准煤)[1]。因此,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的高碳化特征十分显著。
  2.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十一五”期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能源消耗强度是影响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国家层面上定义为全国总能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在行业和部门层面上定义为行业或部门的能源消费量与部门增加值之比,也就是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量。根据黑龙江省环境统计公报,2004年以前,黑龙江省的能源消耗强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2005年开始,才降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二)黑龙江省的污染物排放现状
  1.废水排放情况
  贯穿黑龙江省的松花江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松花江干流水质达标率长期在60%左右浮动。从表1可以看到,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氨氮排放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工业COD排放量在“十一五”期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
  2.废气排放情况
  黑龙江省有近半数城市达不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居住区标准),空气污染长期呈现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从表2可以看到,“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烟尘排放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则先增加后减少。
  3.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统计资料显示,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上升,但由于处置总量(包括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和处置量)持续增加,使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比较微少,趋近于0。“十一五”期间, 全省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约为70%(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量/产生量×100%)。
  二、黑龙江省工业行业的污染贡献率和经济贡献率分析
  (一)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重型化
  长期以来,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存在着重型化的特点。
  首先,第二产业占据国民经济主体地位。2009年,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相对于第二产业的优势地位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显然滞后。
  其次,在第二产业内部,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2009年,黑龙江省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达85%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重化工业的发展依赖于高度的能源消费,既拉动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再次,能源工业是黑龙江省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对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全省能源工业实现总产值346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3%;实现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83.7%。另一方面,黑龙江省的能源加工转换率仅为66.26%,比国家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2],表明能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尚未达成良性互动,能源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
  (二)黑龙江省工业行业的污染贡献率和经济贡献率
  1.行业废水污染贡献率和经济贡献率分析
  资料显示,黑龙江省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位于前4位的行业依次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饮料制造业。2008年,这4个行业的经济贡献率之和仅占7.5%,化学需氧量的污染贡献率之和却高达55.1%。其中,造纸及纸制品业的经济贡献率、污染贡献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农副食品加工业污染贡献率逐年上升,但经济贡献率却从2005年起基本持平(见图1和图2)。总体看来,4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累积污染贡献率是其累积经济贡献率的7倍,因此这4个行业将是黑龙江省工业废水治理的重点。
  
  
  
  
  
  
  
  
  
  
  
  
  
  
  
  
  
  
  
  
  
  
  
  
  
  
  2.行业废气污染贡献率和经济贡献率分析
  资料显示,黑龙江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位于前2位的行业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008年,这2类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统计工业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1.55%,累积经济贡献率占比却只有18.5%。而且,自2005年以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二氧化硫污染贡献率逐年增加,经济贡献率却有降低趋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二氧化硫污染贡献率比较平稳,经济贡献率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见图3和图4)。
  
  
  
  
  
  
  
  
  
  
  
  
  
  
  
  
  
  
  (三)黑龙江省工业行业的污染排放强度
  污染排放强度反映单位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量,是横向比较的一个重要指标。
  1.水污染重点行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变化趋势
  就排放强度而言,水污染的4个重点行业的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较大,饮料制造业也有一定程度下降,而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却呈现上升趋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基本持平(见图5)。
  2.大气污染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变化趋势
  就排放强度而言,大气污染的俩个重点行业的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十一五”以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基本持平(见图6)。
  
  
  
  
  
  
  
  
  
  
  
  
  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黑龙江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的双重约束,而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才可能实现。因此,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着眼于长期的结构调整。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降低全省的能源消耗总量,促进产业结构低碳化。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如旅游业、物流业、文化产业、服务外包产业等,政府应给予大力促进。
  2.加快工业重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淘汰和升级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有序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促使落后产能自行退出市场;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提高落后产能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3.开发清洁能源,替代原煤原油的消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东北地区是我国陆上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三大区域之一,黑龙江省2/3以上的区域都属于风能资源较丰富区[3],因此,用低碳的风能替代高碳的原煤原油存在着较大可行性。
  4.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低碳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产业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支撑。政府应完善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创新,重点开发低碳节能技术。
  收稿日期:2011-07-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碳减排约束下的中国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10YJA790149);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低碳经济目标下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研究”(QW201011)
  作者简介:国福丽(1979-),女,黑龙江大庆人,经济学博士,讲师,从事生产力经济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倩倩,等.我国一次能源的人均碳排放重心转移及原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5).
  [2] 徐建中,等.黑龙江省低碳经济下政府应对策略研究[J].理论探讨,2010,(5).
  [3] 李雨潼.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格局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7).
  [责任编辑杜 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2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