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生态文明的政府创新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洪富艳

  摘要:生态文明社会的创建必然涉及到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新变革,生态文明社会的最终实现依赖于社会系统的良善调整与自主创新。作为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和公共权力的天然垄断者,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和职责所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进政府创新成为必然。努力实现政府管理的观念创新、体制创新、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及政策体系创新,是基于生态文明社会的政府创新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府创新;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001-03
  
  政府创新是社会创新的表率,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有一个创新型的政府[1]。政府自主创新,对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基于社会现实需要与保障公共利益的职责诉求,不断调整执政理念、变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选择。从文明的视角审视当代中国政府创新,结合生态文明理念,实现我国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试图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政策体系等方面探讨适宜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政府创新的基本路径。
  一、生态文明的理论诠释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根本点就是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即不仅追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进步,形成一种人类与自然协同进化、经济社会与生物圈共同繁荣的文明格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优态、持续、和谐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 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它具体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全部努力和成果,包括人类为实现这种和谐所创造和建构的技术、组织、法律、制度、意识以及实际行动。”[2]“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3]“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及和睦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倡导人的自觉与自律,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4]
  生态文明力求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进步和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的本质是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类社会内部和谐、人自身和谐为目标,进而实现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处于蓬勃发展中的事物,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必须围绕两个维度来深刻理清其内涵与宏伟愿景。其一是指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形态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关系角度来定义,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的社会文明形态扬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阶段的文明形态,代表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方向。是对于前几种文明形态,尤其是对工业文明形态的超越。生态文明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视角,在人类反思生态危机与社会发展方式的基础上,自觉引入持续发展与和谐共生理念协调人与自然、人类社会关系的高级文明形态,必将是人类文明形态的新走向与终极目标。其二是作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而存在,重在协调和实现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生态文明,也即狭义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为物质文明提供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要素,基于生态文明的良好的审美体验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素材;政治文明的建设也是源于人类对于生态文明权利的追求;失去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发展。
  (二)生态文明的特征
  1.生态文明内涵的丰富性。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生产的重塑具有更鲜明、更广泛的导向性。生态文明首先倡导转变精神领域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变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新政治领域权力运作方式,实现多层次、多角度根本性的转变与革新。这必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生态文明外延的广泛型。生态文明社会的建成必须要涵盖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善与良性平衡,还将覆盖社会生态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引领和约束作用;与此同时,一个高度文明的生态社会还蕴涵着人类个体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此说,生态文明社会的外延更广阔,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
  3.生态文明建设的曲折长期性。生态文明作为新的社会文明形态, 必然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进程。单纯依靠道德约束、价值观念变革的软措施,生态文明社会难以实现;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更需要政府权力和政策保障以及社会力量的协同参与。面对增长与环保、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重困境,生态文明的建设尤为艰巨曲折,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政府创新的必要性
  基于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挖掘政府创新的本质,笔者认为,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是指以政府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愿景,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协调生态利益与社会利益为尺度,在对政府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过程进行认识、评价和选择的基础上变革传统的政绩观念,完善体制变革和职能转变以及治理模式更新的一套创新设计与安排。它明确政府发展的基本目标为建设生态持续的社会文明形态,规约了政府未来的发展方向。适应生态文明社会建设,推进政府创新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第一,实现政府创新是化解自然和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生态危机的全面爆发与持续蔓延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环境问题,由此引发了社会领域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的生存、社会安定的深层次矛盾,仅仅依靠市场手段、科技进步是很难化解的,矛盾的深层性、尖锐性、重要性、严峻性都决定必须由政府运用权力,整合资源,加强管理,以期缓解。坚持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就是要求当代政府为了应对日渐严重的生态危机而进行自身改革创新,以不断适应复杂的行政环境。有效化解自然环境危机,客观上也为协调社会利益、缓和社会冲突提供条件,从而实现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努力建设一个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生态政府,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第二,坚持政府创新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文明的映射与彰显。政府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为政治文明建设拓展新的视野。生态文明社会的实现是一项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天然垄断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主导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文明的建设程度本质上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公共治理状态,表征着一定时期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治理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模式转型,实现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与内在要求。坚持生态文明取向的政府创新,变革传统的行政理念和行政方式,体现了生态文明观念的升华和延伸,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行政管理领域的率先垂范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引领生态文明的深入发展。
  第三,推进政府创新是提高政府公信力、谋求政府发展的理性选择。坚持生态文明取向是政府与时俱进、自主创新的行为体现。生态危机的严峻后果与国际上的环保运动加之我国的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都决定了我国政府在面对生态问题上的慎重性和理智性。现代政府代表公众的多重利益需求,履行保护和促进生态文明的社会目标,提供绿色的公共产品,是生态文明社会政府适应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与发展方向。对于许多严重的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政府都应力主公正,维护公众利益。政府应通过法律、制度、宣传、教育,倡导生态文明行为,约束不文明行为。直面生态危机的挑战,政府变革价值观念,融入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的持续发展,对于巩固自身的稳定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是政府行政管理从适应于计划经济转变为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方式从以管制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坚持政府创新的生态取向就是人们从适应于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的传统工业化社会的行政管理转变为适应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行政管理。
  三、基于生态文明的政府创新之路径选择
  (一)实现政府观念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的价值目标或价值取向是政府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绩观念引导和决定了政府的行为趋向。
  1.生态优先的执政理念。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较之传统政府模式最大的进步应该是价值观的根本变革。这就要求政府秉承生态优先的价值目标。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种效益发生矛盾冲突时,政府力主生态优先,保护生态利益,抵制破环自然的行为,扮演生态环境的保护神。
  2.绿色GDP的政绩观念。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与治理的无效是密切相关的;考察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错误的政绩观念是罪魁祸首。生态文明取向的政府创新要求政府在自身绩效评价中摒弃传统的只追求增长的政绩观,继而追求持续和谐的管理范式,把环境治理效果与环境破坏程度作为考核官员和评价政绩的重要依据。
  3.维系公平的社会管理理念。生态文明所蕴涵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政府在制定社会发展规划时,既要综合考虑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将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留给子孙后代。
  (二)实现政府体制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政府体制创新首要是解决各方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生态环境治理中,凸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矛盾。二是地方政府间的协调。2008年7月颁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纲要》划分了216个生态功能区,在此基础上我国开展了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工作。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保护是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实施的关键,然而生态功能区划与传统行政功能区划的矛盾,需要地方政府协同配合解决,以生态利益保护为职责,共同发展。三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分散、交叉、重叠现象仍很严重。有责无权、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体制性因素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
  (三)实现政府职能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是生态管理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生态管理职能拓展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是现实的需要,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传统的行政管理学科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包含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和文化职能,而环境保护职能往往包含在政府的社会职能中。在当前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背景下,还应当有所拓展,那就是加强生态管理职能的建设。生态管理职能指要考虑人自身的各种需求,兼顾自然生态系统生态价值,从根本上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与健康的职能。将生态管理职能作为政府基本职能之一的认知方式,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政府的环保使命感。
  (四)实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社会是一种高度文明、自由与平等的社会,全人类将共享生态文明社会的福祉。生态文明社会的实现也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多元治理。生态文明社会的治理形式应该是多元的、平等的、合作的模式。坚持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积极推进政府治理模式创新,有助于生态文明理想的实现。政府要变革以往的主导型、控制型的管理方式,在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中,搭建广泛参与的平台,采取协商的方式,积极吸纳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政治、民间组织、公民个体,以及企业等参与管理。政府要在多元的治理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保障其他主体的参与权利;同时,采取开放的原则,公开信息,实现良性互动。
  (五)引导政府公共政策体系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要求政府发挥公共政策的利益协调功能,保障生态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与和谐发展。为此,我们需要积极推进环境保护领域的政策创新,有必要对反映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遏制环境污染等项目实施立法或是制定相应的政策,从制度层面保障生态文明的实现。力求在清洁能源、自然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护等方面出台措施,尽可能实现政策明文化,管理精细化。同时,在实现社会生态文明中,政府应积极完善公共财政政策,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因地制宜推出生态补偿政策,实现人际平等与文明,更好地履行和捍卫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建设一个创新型政府[J].人民论坛,2006,(9): 4.
  [2] 陈家刚.生态文明与协商民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2):28.
  [3]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5-6.
  [4] 朱智文.生态文明三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8,(1):13.
  [5] 郭健彪.以价值理性救治工具理性――生态行政的公共治理之路[J].闽江学院学报, 2007,(6):87.
  
  Discussion about the innovation path of the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ONG Fu-yan
  (Finance and public management college,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creation of human society will inevitably involv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and value of the new changes, the final realization of a civilized society depends on social system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good adjustment. The government as a public interest and power centralized representative natural monopo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olitical tasks of our government and the duty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government has become necessary to innovate. Efforts to achieve the management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unctions,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 framework, is based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alities of the path.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overnment innovation; path choic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5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