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学习的集群企业电子商务产生机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文涛
摘要:在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集群企业电子商务的产生存在一种“外部引进、内部扩散”的典型模式。其中,集群技术学习的影响作用十分显著:一方面体现在人力资源的流动、产销各环节的协作和人员的非正式沟通上,另一方面体现在集群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集群代理机构之间的人员培训、知识基础设施共享以及正式沟通机制、技术和管理服务上。
关键词:技术学习;产业集群;信息技术;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173-02
引言
对于电子商务这一创新事物来说,在产业集群内,各成员企业与集群外部机构之间虽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但仍然表现出一些突出性特点:一是受集群竞合关系密切的影响,集群企业电子商务的活动范围集中度高,多指向集群内部;二是集群企业电子商务的活动内容集中度高,更为靠近以产品/服务交易为核心的诸项活动中;三是由于创新平台的建立与发展,集群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受集群内部其他组织的影响非常大,其采纳水平和实施过程一般明显优于集群外部企业。这些特点决定了集群技术学习在集群企业电子商务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技术学习的集群企业电子商务成为一种主要形式。
一、集群技术学习
理论界对技术学习的研究由来已久,但集群技术学习研究只到20世纪末期才被学者真正关注。最早提出集群技术学习概念的是Lorenz(1996),他认为,集群技术学习就是“构成地区生产系统的成员,通过建立和发展共同和共享的知识基础,使得他们能够互相协调,共同解决所面临的组织和技术问题”。以Lorenz为代表的创新环境理论还认为,集群技术学习可以被看做组织学习在区域产业集群层面上相应的概念,但遗憾的是这一理论没有阐明组织学习和集群技术学习二者的内在差异性。Capello(1999)对集群技术学习的定义尽管和上述描述很接近,将其理解成“基于一系列集群共享的规则和程序所构成的知识累积的社会化过程,而这些规则和程序是鼓励个体为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而进行合作的”,不过它突出强调了其社会性本质。中国学者魏江(2003)结合组织学习内在行为方面的特征,分析了集群技术学习和组织学习内涵的不同,并利用区域经济学原理对集群技术学习进行了重新定义,他认为,集群技术学习是以一系列集群共享的制度、规则、程序和规制为基础,集群成员和个人通过相互协调行动以寻求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知识积累和转移的社会化过程。
二、集群企业电子商务产生的“外部引进、内部扩散”模型
正如企业的组织模式对企业内部创新水平产生深刻影响一样,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组织模式同样会影响到集群的创新水平。一般来说,集群内创新组织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所有企业都处于平等地位的创新网络,硅谷是这种创新模式比较典型的案例。在这种模式中,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一般采用标准化的市场交易进行,适宜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另一种创新网络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的。它的优势是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使其有能力吸收消化从集群外部获取的知识,从而提高集群整体创新能力。
在中国许多产业集群中,由于大量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模仿动机强烈,而且对于外部知识的吸收需要大的龙头企业的存在,因此这种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网络较为常见。集群企业电子商务的创新采用,同样经历了一个龙头企业从外部获取相关资源,经加工创新,通过集群技术学习漫延到集群其他企业,从而形成一种“外部引进,内部扩散”的模式。即:集群内的龙头企业承担了将电子商务从集群外部组织中引入到集群内部的责任,此后,受龙头企业采纳电子商务的影响,集群内其他企业逐步开始导入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由此完成在集群内部的扩散过程。
龙头企业在集群企业电子商务采用过程中的先发行动,不完全出于企业家的个人行为,也非外界压力单独作用的结果,这是与龙头企业自身的条件分不开的,因为并不是所有集群成员都可以随意从外部组织导入电子商务。首先,企业能够接触到电子商务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前拥有的资源实力,包括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和关系资源等。有的企业对电子商务非常渴求,但囿于自身缺乏相应人才,不能提供人员培训、技术引进以及业务流程变革等诸方面的配套措施,因而不敢贸然实施。其次,电子商务的导入还要求企业已经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知识基础,也就是吸收能力,对于那些技术能力不够高的企业来说,即便接触到电子商务也未必能加以有效吸收和应用。这样一来,从集群外部组织导入电子商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集群中技术能力较强、资源实力较高的龙头企业身上。此后,产业集群作为整体就得到了电子商务这样一类知识补给。
电子商务在集群内部由龙头企业向一般企业扩散的过程,得益于集群适于技术扩散的环境。在产业集群内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使得企业能够近距离观察竞争对手的技术应用情况,方便经常与其他组织开展技术合作,相互间员工非正式交流频繁。而社会认同上的接近使得企业在与其他组织合作过程中的信任度高,合作风险低,沟通相对顺畅。这样,龙头企业最新采用的知识、技术甚至理念,类似一种产品,一旦产生往往很难限制集群其他企业的学习使用。所以,电子商务经龙头企业率先导入从而在集群内出现后,原有电子商务知识连同龙头企业在应用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工创新产生出的衍生知识一起,在经历一定的滞后期之后,便很快通过多种渠道在集群内部传播、溢出和渗透。
三、集群技术学习与集群企业电子商务的产生机理分析
根据Capello(1999)关于产业地理集聚、集群技术学习和知识溢出关系的描述,产业集群的地理接近性和社会认同性只是为电子商务从龙头企业向一般企业的传播、溢出和渗透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非充分条件,这个传播、溢出和渗透过程需要集群技术学习行为的支持。
具体来说,从电子商务在产业集群内部的传播、溢出和渗透途径上看,集群技术学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集群内部企业间人力资源的流动、生产、管理及营销过程中的协作互动、企业家、中高级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非正式沟通上。通过此类人员溢出、非正式沟通机制等学习形式,集群内其他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行为极大地影响了一般企业在电子商务采用上的决策。Eric等(2002)在研究中发现,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个体或组织的创新采纳行为受周围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当潜在采纳者认为其他个体或组织与其相似时。Markus(1987)通过对采纳行为网络外部性的研究,发现个体技术采纳的价值是网络中其他采纳者数量的函数,关键多数(critical mass)的采纳行为对于全面的采纳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关键多数是组织采纳成功的关键,而关键多数的取得又与潜在采纳者的分布结构、早期采纳者的行为、组织者行为、采纳期望等因素相关联。可见,由于同处某一特定产业集群中的绝大多数企业在组织规模、技术和原料来源、产品和服务性能等方面具有极大相似性,所以,出于“别的企业上了,我们也要上”的跟风心态,使电子商务在一般企业的应用具备了主观条件。
另一种体现形式是在集群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集群代理机构之间的人员培训、知识基础设施共享以及正式沟通机制、技术和管理服务上。如前所述,为集群所共享的制度、规则、程序和规制是集群技术学习的基础,明显地,提供或规范这些制度或规则的中介机构、集群代理机构对集群技术学习行为也会产生重大影响。Yap等学者(1992)在分析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成功因素时,单独将外部专家作为一个研究维度,认为企业外部顾问能力和供应商的支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Fink(1998)、Premkumar和Robert (1999)在研究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时,同样提到了外部资源对于企业采纳决策的影响。据IMD200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披露,新加坡在政府对企业研发的补助、政府关注信息及通讯技术的程度、在信息技术推动上的成就三项指标上列全球首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本国企业采用和实施新的信息技术。
结语
集群技术学习在集群企业电子商务“外部引进、内部扩散”的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集群企业的电子商务活动范围很广,实际上集群企业电子商务导入的情况也非此典型模式一种。具体来说,集群龙头企业电子商务的导入不一定就是从集群外部获取的,它也可能受集群内部一般企业的影响;同样地,集群一般企业的电子商务导入过程除了来自龙头企业的创新扩散外,还可能来自于本集群其他一般企业,更可能直接取自于集群外部机构。
参考文献:
[1]Eric A.W.Information cascade in the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y[C].Proceedings of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2.
[2]Yap C.S.,Soh C.P.P.& Raman K.S.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factors in small business[J].Omega,Vol.20,1992.
[3]程学童,王祖强,李涛.集群式民营企业成长模式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6]魏江,叶波.企业集群中的技术学习分工和知识流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9):93-96.
[7]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学习――工业集群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安世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6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