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吉鑫

  摘要:生态旅游是对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具有促进和环境教育意义,通过其活动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水体质量、大气环境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充分认识生态旅游,正确评价合理进行旅游规划和管理,将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高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哈尔滨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43-03
  
  生态旅游的发展宗旨是在不导致环境退化的前提下对环境具有教育意义,是促进自然保护的一种高级旅游活动形式 [1],包括自然生态系统旅游和人文生态系统旅游。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旅游者提供了游览、休闲、疗养保健等内容。对资源的低影响利用,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生态旅游不只是一种形式,更应该将其看做是旅游开发的一种战略,其战略目标就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当今哈尔滨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就要抓住这一战略目标寻求发展有哈尔滨特色的生态旅游。
  一、生态旅游兴起
  所谓“生态旅游”(Ecotourism)名称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提出来的。他是以大自然为主要对象,把生态、环境的科学考察与自然、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寓教于游,促进两大文明建设的一种高品位旅游活动,其特点:在对象上是具有生态学意义或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的自然环境,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在目的上是为普及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达到增强生态环保意识的作用;在效益上不追求单纯高额的旅游效益,而是追求环境、经济、社会三种效益的统一;在形式上讲究接近大自然,旅游设施以简朴、轻便为主,因地制宜,尽量保持与大自然的和谐;在规模上以小型为主,不追求旅游者的数量,而是重视旅游人员素质、文化的质量及达到教育的效果。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生态旅游正日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近年来生态旅游在国外已受到相当的重视,发展极为迅速,例如拉美地区参加生态旅游的人数每年以25%的速度增加,法国去年山林、乡村旅游的人数已占总旅游人数的46.6%。中国虽然晚了一步,但也引起各方面的注意,正逐步发展。1995年国家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哈尔滨市的生态旅游业也正逐步地建设着 [2]。
  二、哈尔滨市生态旅游的发展
  1.生态旅游发展优势
  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将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状况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使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旅游的发展必须依靠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资源环境及丰富的客源,这是旅游发展的必备条件,生态旅游也是一种旅游,它的发展除以上基本发展条件外,还有其特有的优势,如哈尔滨的生态旅游发展不仅要有这些基本条件,还具有其特有的自然、人文条件――冰雪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科技化优势为旅游发展提供科学化的管理及有效的运作。
  (1)区位优势: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南与吉林省交界。哈尔滨位于东北亚腹地的中心,是沟通东北亚的交通枢纽。京哈、滨洲等五条铁路在此并轨,并与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同江至三亚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哈尔滨港可沿松花江通往俄罗斯进入日本海。哈尔滨是东北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构筑了连通国内主要大城市和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地区/国家的空中航道。哈尔滨的交通枢纽地位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运力支持。
  (2)资源优势: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是生态旅游发展成败的关键。哈尔滨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差较大,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土质肥沃,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自然资源,还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现代农业园区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客源资源:丰富的客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在哈尔滨市发展生态旅游,客源主要来自发达地区,由于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生态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娱乐的首选。此外,2006年哈尔滨市居民的人均GDP超过2 705美元,年均增长13%,春节黄金周期间黑龙江省接待旅游人数326.4万人次,旅游收入20.1亿元 [3],就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客源市场,哈尔滨市发展生态旅游已具备了明显的客源条件。
  (4)科技优势:科技是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发达的哈尔滨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优势。哈尔滨市种植业中有农业科技人员2 700多人,绿证人员多达11.3万人,新技术覆盖面达90%以上,尤其是近两年,哈尔滨市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建立高新科技园区,这些科技园区的建立为哈尔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提供了有利的科技保障。
  (5)冰雪文化优势: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雪期长达一百多天,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近年来,全省冰雪旅游发展迅速,冰雪旅游业更是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独特的冰雪文化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据统计,2000―2004年冰雪创汇收入从1 135万美元跃升至3 029.9万美元,接待冰雪旅游人数从160.8万人次攀升至626.3万人次。2004年哈市冰洽会交易额153.2亿元,冰雪旅游收入40多亿元。截至2006年春节,中国已度过17个黄金周,出游总量累计达12.58亿人次,旅游收入5 123亿元人民币 [3],旅游客流量累计如下表:
  从上表中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看出,近几年哈尔滨市旅游城增长的趋势。利用地理优势,凭借哈市冰城美誉,开发狗拉雪橇、学景观光、雪地篝火晚会等特色旅游项目,哈尔滨冰雪继冰灯、雪雕之后,将会成为又一知名旅游品牌。
  2.生态旅游的发展
  哈尔滨市生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建立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领导体系,编制出开发规划,组织具体旅游项目,按市场经济规律,调控计划,协调各部门各旅游点关系,使生态旅游活动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生态农业旅游吸引着大量的游客。领略淳朴民风、享受田园情调的乡村游,“农家乐”是现代旅游的新宠,使游客置身于“农”的环境中,居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观农家景。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感受返璞归真的乐趣。可学习识别农作物,欣赏珍禽、畜禽养殖,参加犁地、摘菜、采果、推磨等。文化是核心,旅游是载体,以文兴旅深度挖掘哈尔滨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民间绝活、民间技艺等本土文化,赋予乡村旅游以时代特征和内涵,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
  三、生态旅游对哈尔滨市环境的影响
  哈尔滨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生态旅游,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生态旅游通过自身的行动、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促进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利用经济手段使其保护措施得以实施,其收益的一部分用来维护生态旅游地的环境质量,同时促进社会进步。生态旅游在旅游活动中能起到促进旅游环境良性循环的作用,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产生种种负面影响。
  1.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的建立加强了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这是在人类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状况下遗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由于生态系统保护良好,景观及环境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高,为人们进行生态旅游提供了极佳的资源与环境。同时,对周围群众和旅游者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增加物种保护经费,及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4]。例如,哈尔滨东北虎林园、北方森林植物园及各处的休闲公园就是利用这样优越的资源,对生态旅游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满足人们观赏游览休憩的需要又对资源进行了保护。

  2.区域经济开发的影响
  生态旅游同其他旅游一样,其产业的关联性强、带动作用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以其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优势,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吸引外地资金与经济联合。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为生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撑。据统计:
  从上页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态旅游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国际化,正日趋成为具有优势的经济开发项目。改善了区域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使生态旅游地向开放型经济转化,促进生态旅游地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哈尔滨第八届冰雪大世界以“中韩友好冰世界”为主题,打造国际品牌促进哈尔滨旅游与国际的合作,使经济发展国际化。
  3.社会文化的作用。旅游者流动将带来信息资金人才,将对社会文化具有以下四点促进作用:首先,增加了就业机会,稳定了社会秩序,按国际惯例,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者的比例是1∶5,吸纳了社会换业,下岗人员,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造就了良好秩序。其次,提高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人才,促使人们从被动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转变为主动积极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为今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再次,促进生态旅游地政治环境改善,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最后,促进民族、文化生态发展,增强民族自尊心,振奋民族精神。通过科技文化交流提高生态旅游地居民文化水平,促进区域文化发展。如“农家乐”、北方民俗园、“葡萄采摘节”等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一样使旅游者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四、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旅游的战略意义
  由于过去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较弱,旅游业长期被视为“无烟工业”和“无形贸易”,在旅游景观的建设和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均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影响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哈尔滨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产生了以下问题:
  1.除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二龙山风景名胜区、金上京博物馆外,全市旅游区(点)大多数属于浅层次、低水平开发经营。滑雪场、度假村、水上漂流等出现低水平重复开发,缺少全年开放的冰雪主题公园;森林公园缺乏特色;水库开发基本雷同;东北民俗旅游没有规模和深度;农业旅游初步开发;工业观光尚未起步。全市旅游景区(点)数量虽然多,但普遍规模小、档次低,缺少精品与亮点。
  2.无序的旅游开发实际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景区(点)的无视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给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太阳岛建筑密度过高,建筑风格杂乱,与“绿岛”的“城市之肺”功能相差甚远。
  3.加强市内外的旅游区域合作意识差、动作少,基本处在各自为政、各搞一套的状况。哈尔滨市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以及与沈阳、大连、长春的协作也有待进一步强化。
  4.冰雪节、哈夏会、哈洽会等大型节庆活动中城建、商贸、文化、体育与旅游部门的协作有待加强。
  为了使哈尔滨旅游能够有序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在保证生态良性发展的同时,利用自身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大新兴旅游的开发,提高发展本地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如农业生态旅游,将无序的旅游变为有序的,增强区域旅游合作,强强联合,使资源与开发达到最优化,保护生态,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哈尔滨市在发展生态旅游时要一直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统一,保证旅游开发与管理相协调,实行宏观规划和微观详规相结合。保护生态,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最终目的不仅要使旅游业本身得到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使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和利益,同时永久持续地保持全球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哈尔滨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欧亚大陆桥上的咽喉要塞,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随着哈尔滨战略格局的调整,生态旅游将成为其发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明庆忠 ,武友德,李宏.论生态旅游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 ,1998,(18):4.
  [2]王勋陵.甘肃省旅游中的环境问题及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J].甘肃环境研究与检测,1997,(4).
  [3]陈忠晓,王仰麟,刘忠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1,(4).
  [4]叶文,明庆忠,杨志耘.云南山水景观论[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5]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6]赵光洲,刘振萌.旅游地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8,(4).
  [7]沈国舫,王礼先.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8]刘晖.哈尔滨市旅游经济国际化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4).
  [9]明庆忠,李宏,武友德.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
  [10]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40-158.
  
  [责任编辑 陈凤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6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