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东春 徐晓龙 杨大权 段立岩 张玉久
摘要:白城市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地区,需要探索和推广耕作技术,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对以往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建议:加强宣传、发挥典型的带头作用、加大政策扶植与加强服务协作。
关键词:降水量;风沙干旱地区;保护性耕作;粮食生产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038-02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 800毫米。干旱已成为制约白城市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面对这种情况,我市从2005年末开始探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委的大力支持下,经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试验示范阶段工作任务,为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基础。两年的实践证明:推广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通过采用全方位深松技术,可打破坚实的犁底层,使雨水入渗能力提高5-10倍,最大限度地蓄存降水。减少地表径流;由于实行免铲免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壤翻动次数,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由于免收秸秆。大量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可有效减少水分自然蒸发。推广保护性耕作可降低生产成本。实行保护性耕作由于减免了割秆稞、刨茬子、翻地、打垅和铲趟诸多劳动程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公顷可节约成本600元~700元。推广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农作物单产。保护性耕作可使土壤水分增加和土壤肥力提高,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水肥环境,从而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以玉米为例,经过三至五年保护性耕作后,可增产6%~10%。推广保护性耕作可改善生态环境。推广保护性耕作,以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既挡风又固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蚀,改善生态环境。2008年全市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10.6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地块的玉米长势明显好于其他地块。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为深入了解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内涵和实际效果,2005年12月,白城市农委由一名副主任带队,组织各县(市、区)农机局长,到中国农业大学向国家保护性耕作课题组主持人高焕文、李问盈教授进行了请教和咨询,之后,依次到北京市大兴区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等保护性耕作先进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掌握了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程,深刻认识到推广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感受到作为生态脆弱地区的白城发展保护性耕作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更具现实意义。
二是认真开展试验示范。2006年。我们在全市5个县(市、区)选定12个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不同耕作模式的示范,全市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面积2190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我们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典型引导和组织领导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保护性耕作,全市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面积达到3.7万亩。两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试验示范农户初步掌握了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程。切身感受到了发展保护性耕作在降低劳动强度、培肥地力、节支增收等方面的效果,进一步坚定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信心,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
三是因地制宜探索技术路线。在耕作技术路线的研究制定上,我们在广泛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多次组织各县(市、区)农机局长和有关农业、农艺、土肥、农机专家,专题研究探讨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关技术方面的具体问题。2006年初,初步研究确定了“免耕播种、不铲不趟、定期深松,免收秸秆(留高茬)”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并制定了《白城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操作规程》。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证明此路线是切实可行的。
四是自主研制免耕机具。在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制生产上,针对实施保护性耕作地表有大量秸秆或残茬覆盖,机械播种要求高,而目前国内使用的免耕播种机,普遍存在着性能差、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我们从辽宁引进了免耕播种机样机,并结合白城土质、气候条件以及耕作传统和习惯,组织农业、农机科技人员,自主研发了两种型号的小型免耕播种机。经过反复改进和数次田间试验,并通过2007年春季在镇赉县、洮北区多种土质播种应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接受。目前,两种型号的免耕播种机均已通过了省级鉴定,分别命名为瀚海一号和瀚海二号,并颁发了产品证书和推广证书,现已投入批量生产,两种机型已经列入吉林省农机具补贴目录。
五是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保护性耕作是传统耕作制度的一次革命。让农民彻底转变传统耕作观念,完全接受保护性耕作需要有一个过程。为此,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发动。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先后在《白城日报》、《吉林日报》上登载了题为“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大有可为”、“传统耕作技术的革命”、“回归原始的耕作方式变革”、“让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之火在白城燎原”、“谈谈有关保护性耕作的几个问题”、“保护性耕作在白城”等多篇文章;编写保护性耕作知识问答,在白城《百姓生活》报上连载;在白城电视台《乡村致富经》栏目制作了3期保护性耕作专题片在全市播放;印制保护性耕作宣传挂历3000份、宣传单和技术手册近2万份在全市广泛发放,并聘请农机、农艺、土肥、植保等技术专家到村屯和农民家中进行宣传讲解。另一方面,通过召开现场会引导。2006年7月,市农委在通榆县召开了全市保护性耕作现场会,现场讲解保护性耕作技术,展示配套机具用农民的切身体会宣传教育农民,用典型经验去引导和带动农民。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发动,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程度。
六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2006年,白城市的镇赉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项目滚动实施三年,每年国家投资30万用于项目建设。2007年,通榆、洮北、大安、洮南四个县(市、区)均被列为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占全省确定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县的40%,每个示范县省里投资15万元用于推广补助,项目滚动实施三年。
两年来,全市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认识不足。受传统耕作习惯的束缚,部分干部群众还没有充分认清保护性耕作的重要作用,对保护性耕作仍持观望怀疑态度,缺乏主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二是发展不平衡。由于个别地方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到位,导致推广工作进展缓慢;二三是现阶段农户土地规模小、地块零散、种植作物品种杂,不利于产生规模优势;四是保护性耕作机具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决定利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市实施“百万亩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程”,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一方面,要大造成舆论声势。通过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开办专栏专题形式,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性耕作对于我市来说,既是节水保墒的抗旱工程、防风固沙的生态建设工程,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益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要以“科技之冬、春”活动为载体,组织农机、农艺、植保、土肥等技术人员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对广大农民开展保护性耕作知识的培训。
二要加强典型带动。一方面,要总结宣传现有典型。要深人挖掘总结剖析典型,提炼成功经验,并将典型经验编辑成册下发到农民手中。要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推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典型,使之充分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提高典型层次。按“一户带一屯、一屯带一村、一村带一乡、一乡带一县”的工作思路,滚雪球式地不断扩大示范区规模。要选择那些领导重视、代表性强,机械化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为示范点,采取市里抓典型县,县里抓典型乡,乡里抓典型村,村里抓典型户的方式,让农民逐步掌握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和操作要领,看到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效果和经济效益,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民接受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从而使示范点成为宣传、示范和技术培训的窗口和基地,通过培育发展典型带动面上工作。
三要加大政策扶持。保护性耕作在我市还刚刚起步,需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实行购机补贴。农机购机补贴要优先投向保护性耕作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户。二是实行农业保险补贴。要采取政府补贴保费的形式,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耕地,购买农业保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抓住国家和省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机遇,积极主动向国家、省相关部门立项,争取项目资金,为发展保护性耕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要加强服务协作。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农机、农艺、土肥、植保等农业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农机部门要根据农民的需要向农民提供农机具信息,正确指导农民购机,并抽调技术骨干,深入推广第一线帮助农民安装调试农机新机具和开展技术指导等服务,随时为示范户排忧解难;农业部门要与农机部门共同研究,解决保护性耕作在播种施肥、土壤监测、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出现的技术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