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宇飞

  摘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研究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有利于彰显屈原精神,保护和传承屈原文化,发展屈原文化源地的经济和文化。目前,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屈原文化的非物质特性造成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和民间认同不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物化―活化―地方化―品牌化”的路径,对旅游空间、旅游活动、旅游商品等进行深度开发。
  关键词:屈原文化;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076-02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文化以爱国忧民、重仁袭义、修身洁心的屈原精神为核心,包含了人心所向的民本思想、光耀后世的爱国情怀、正直坚韧的俊杰人格和卓绝千古的唯美诗词等丰富内涵。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纪念屈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传统节日端午节早已演变成为纪念屈原的一个重要节日。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人注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研究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有利于彰显屈原精神,保护和传承屈原文化,发展屈原文化源地的经济和文化。
  
  一、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多样,物质文化缺乏
  屈原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大类。就物质文化而言,分布于各地的屈原祠、屈原墓大多已经证明是衣冠冢和纪念性陵墓馆舍,虽然有学者认为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和屈原有关,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和屈原有关的物质文化大多是传说中的遗迹,最著名的屈原物质文化是湖北秭归的屈原祠和湖南汨罗的屈子祠。由于历史久远,有关屈原的物质文化相对缺乏。日前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端午节,其中大多数民俗活动如吃粽子、插艾叶、挂菖蒲、喝雄黄酒、赛龙舟、办诗会、祭屈原等被认为与屈原有关。有关屈原的传说也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屈原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在文学史上地位甚高,作品影响巨大。从汉朝至今,后世研究屈原文学、屈原思想和屈原精神从未间断,形成了如今的“屈学”。屈原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丰富多彩。由于屈原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屈原文化旅游开发须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着手。
  
  (二)旅游资源分散,开发形式单一
  屈原文化旅游资源广泛分布在楚国故地,其中尤以秭归和汨罗两地相对集中。尽管如此,旅游资源仍然相对分散,比如秭归屈原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在新县城茅坪镇(新屈原祠)、归州镇(屈原纪念馆)和屈原镇(屈原庙)等地。各乡镇距离都在30公里以上,由于位于三峡山区,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分散造成旅游开发难度较大。目前的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的形式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屈原纪念性祠庙的名胜古迹观光;二是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民俗体验活动;三是和屈原相关的表演性观赏旅游,开发形式略显单一。
  
  (三)宣传促销得力,产品创新不够
  在屈原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屈原文化源地大打屈原牌,通过宣传和促销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秭归每年都举办端午文化节,通过节庆系列活动展示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汨罗精心经营“中国龙舟名城”、“中华端午源头”品牌,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国际龙舟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两地对屈原文化的宣传促销获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但产品创新仍显不足,突出表现在旅游开发中文化展示有余,活动内容不足,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文化表演缺乏创新性。两地举办的龙舟赛都具有表演或竞技体育性质,缺乏大众参与,文化自觉体现不足。两地的实景表演都表现屈原生平,但在形式和内容上缺乏创新。在屈原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方面,只有汨罗的屈原铁画、香囊和粽子三种旅游商品,旅游商品开发明显滞后。
  
  (四)文化底蕴深厚,经济效益不足
  屈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在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影响巨大。但屈原文化源地的旅游开发却呈现出人气不够,消费不足的情况。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无论秭归,还是汨罗都和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旅游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调查发现,来秭归的游客大多为游览长江三峡和参观三峡大坝的过境游客,其主要旅游吸引物并不是屈原文化。汨罗在屈原文化旅游开发上则是以龙舟文化为核心,通过汨罗江和龙舟节吸引游客。两地的屈原文化旅游开发未能充分发挥经济功能和富民作用。
  
  (五)政府推动有力,民间认同不足
  政府积极推动屈原文化发展,通过举办屈原文化论坛,公祭屈原等活动彰显屈原精神,通过举办民间诗社等活动传承楚辞文学,通过龙舟赛扩大屈原文化影响。但民间对屈原文化的认同还显不足,目前民间端午活动主要表现在家庭聚餐上,纪念屈原的文化内涵严重缺失。民间对屈原精神认识不足,对屈原的思想了解不多,对屈原的文学理解不够,追根究底是教育问题,尤其在基础教育层面对屈原文化的普及还不够。另外,政府推动未能深入社区,民间参与性不强。
  
  (六)品牌竞争激烈,横向联合不够
  由于屈原文化影响巨大,屈原文化源地都希望通过屈原文化品牌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秭归和汨罗在屈原文化旅游开发方面竞争大于合作。无论是端午节,还是龙舟赛都同时举办,对外宣传方面也时常出现互相打压的情况。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对屈原文化的不利影响,也不利于两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的一般性框架
  
  (一)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的目的在于屈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屈原文化旅游开发通过推动屈原文化源地的旅游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改善居民生活,为保护和传承屈原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屈原文化旅游开发促进了屈原文化的研讨和交流,也增强了人们对于屈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扩大了屈原文化的影响,促进了屈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因此,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和传承屈原文化。
  
  (二)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的核心在于屈原文化的产品化
  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的核心在于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开发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屈原文化旅游产品。屈原文化产品化的过程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一般规律。首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不能脱离物质载体、时间载体和空间载体[1]。屈原文化旅游开发也必须通过物化的旅游空间,物化的旅游商品才能让游客感知到屈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活化的过程就是让文化本身灵动起来,从静态的展示到动态的活动,让游客深度体验屈原文化。再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化”。旅游发展的动力在于文化的差异,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的地方化是使屈原文化旅游产品和地方旅游产品相融合,形成一种屈原文化源地的地方特色。最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化”,品牌化是旅游开发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结合点。屈原文化旅游产品品牌一方面通过原生态开发形成屈原文化源地的旅游品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迁移式开发将屈原文化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的动力在于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和区域合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更多人的重视、理解、认同和参与。社会参与度越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越大,旅游的价值也就越大。屈原文化源地政府在教育、文化、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领域应给予屈原文化更多的支持,并将屈原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到社区,让每一个居民都认识到屈原文化的魅力,并投入到保护和传承屈原文化的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形成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的持久动力。屈原文化源地的跨区域合作有利于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屈原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一)屈原文化旅游空间的营造
  屈原文化旅游空间的营造主要是旅游环境的建设,它包括屈原文化主题景区和城市屈原文化氛围的营造。秭归在建设屈原故里国际文化旅游区,汨罗在建设中国汨罗江屈原文化基地。这些景区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屈原文化旅游开发缺乏物质文化支撑的问题,形成类似于曲阜三孔的屈原文化保护和传承基地。另外,屈原文化旅游开发还需要从城市建设方面营造屈原文化氛围,如屈原广场的建设,屈原大道的命名等[2]。
  
  (二)屈原文化实景演出的设计
  屈原文化实景演出是屈原文化产品“活化”的重要体现。秭归排演了水上舞台剧《礼魂》。汨罗排演了情景花鼓戏《端午汨罗江》。这两个实景演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屈原文化“活化”的不足,但屈原文化实景演出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争取达到“映像刘三姐”的水平,真正为市场所接受。
  
  (三)屈原文化节庆旅游活动开发
  屈原文化节庆旅游活动的开发应突破端午节的限制,将整个农历五月作为屈原文化月来打造,时间延长,内容增加,丰富内涵,加强互动,使屈原文化节成为和孔子文化节媲美的名人文化节庆活动。在区域合作方面,屈原文化节可以实行秭归和汨罗两地共同举办,轮流办开幕式和闭幕式的方式,共同将屈原文化旅游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屈原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屈原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是扩大旅游消费,做大做强旅游经济的重要手段。屈原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一方面要依托屈原文化本身进行研发,打屈原文化牌。比如,秭归屈原祠的屈原青铜雕像极其传神,将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操和上下求索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可将此青铜雕像做成微缩版,用不同的材质形成不同档次的旅游商品。另一方面,要和屈原文化源地的特色物产相结合,打屈原名人牌。比如,屈原酒、屈原金银花茶、屈原粉丝、屈原桃叶橙等。
  
  (五)屈原文化社区旅游活动的开发
  屈原文化社区旅游活动的开发是屈原文化深入社区的重要体现,也是屈原文化旅游产品深度拓展的一个方面。屈原文化和端午民俗相结合,让端午纪念屈原活动进入社区,进入家庭,让文化源地的每一个家庭都充分体现屈原文化的气息,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目标,也是屈原文化旅游开发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肖曾艳.略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J].肇庆学院学报,2008,(1):42-45.
  [2]李哮沛.宜昌屈原文化建设的构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11.
  
  责任编辑 张宇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0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