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之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成书
摘要:正确认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及其基本特征,是开展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认识文化,理解企业文化,进而理解和掌握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把握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推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发展,实现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追求。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校;后勤
中图分类号:G51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198-02
一、文化
本文在狭义的文化范围内展开讨论,并进一步阐释文化是一种基本稳定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构成的统一体。
按照这样对“文化”的界定和阐释,文化应具有如下五个基本特征:第一,特有性。文化是人类自身的创造物,也就是说,离开了人类活动,一切都谈不上。动物有活动,我们不能说动物有文化,文化只是人类的特有物。第二,标志性。文化反过来规定人类自身的行为,成为人类集体行为的标志。也就是说,没有这种标志性,文化也就失去了意义。第三,稳定性。文化是人类对自身需要的一种反映,它建立了人类满足需要的恰当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除非生存环境改变较大,否则它将维持和传承下去。第四,约束性。在人类的行为模式生成过程中,文化对于这种模式寄予很高的期望,赋予其特殊的价值符号,并且成为约束人类行为的规范,这种规范成为相互认同的基础。如果不能遵守规范,往往会使越轨者受到惩罚。第五,民族性。文化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生活样式,演化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民族的价值信仰和民族情感寄托,从而产生巨大的民族内聚力。因此,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本质的人文特征。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甚至有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是一个国家的根本竞争力。他们认为,科技显然重要,但科技决定于具有一定观念的人,因而,决定人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在观念中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方式,科技活动只是人的行为方式层次,而一种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它的价值观念体系。因此,文化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因素,是最根本的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
成功的企业必然得益于成功的文化。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企业,就是因为先进企业的文化比落后企业的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具有生命力的缘故。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以“企业文化”为管理核心的管理理念,其背景是日本企业的异军突起。有学者对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了美国企业更多地重视企业技术、规章制度、组织机构、财务分析等“硬”因素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而在日本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目标、宗旨、信念和价值观等“软”因素则相对更为突出。随着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体现出来,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逐步得到广泛认同。今天,人们普遍认为,没有文化的企业,一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更谈不上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感,一种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种能够积极地推动企业创新和变革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其基本特征已经显现出来,它除了具有社会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文化是富有鲜明个性的。亦就是说,企业文化不具有通用性。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条件、发展目标、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文化传统,每一个企业家都有自己个性化的品格,个性化的价值观,个性化的管理理念以及个性化的处事风格,这就决定了在不同企业家的引领下,在不同企业的独特环境中产生的企业文化是必然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的,是不可复制的。企业文化只有这种不可复制性才能真正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企业文化是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的。建设企业文化,唤起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达到管理与被管理的科学统一,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变革,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企业经营基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员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及自身价值的最充分体现,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就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土壤,落脚点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因此,任何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服务的。这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服从于、并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企业功利色彩。第三,企业文化是具有充分的人本性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哲学和理论,它的诞生是企业管理发展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划时代变革。它标志着企业管理已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与过渡,其核心之点在于企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重视人、强调人、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始终坚持人是企业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人本性的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高校后勤企业是社会企业的一个特别部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绝大多数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因此,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大大晚于社会企业文化建设。那么,什么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呢?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在高校后勤“三服务(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三育人(管理、服务、环境育人)”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教育导向和经营理念双重功能的,以移植组合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激励高校后勤员工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高校后勤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这一文化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后勤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又称精神层,是指高校后勤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职业道德等,包括企业精神、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经营服务哲学、企业宗旨和企业道德等五个方面。这一层次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其他两个层次的基础和原因。第二层次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称基础层,主要是指高校后勤企业的员工在经营服务活动中所遵循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实际上是对高校后勤企业员工和企业本身产生规范性和约束性影响的部分。第三层次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形象层,又称外表层,它是企业精神的载体,它往往能折射出高校后勤企业的服务思想和经营管理哲学等。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既作为一种人本管理理论,又作为一种特有的经济文化,其特点是既全面地反映了社会企业文化的人本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等基本特征,又合理地兼顾和选择了校园文化的渗透熏陶功能、管理规范功能、传播功能和辐射功能等基本功能,在高校后勤企业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育人根本性。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本质决定了高校后勤企业的公益属性和教育属性,进而规定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育人根本性的特征,这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区别于其他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高校后勤企业的根本责任是“三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根本宗旨是“三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后勤工作是管理,管理能育人;后勤工作是服务,服务能育人。后勤理论文化可指导实践指引未来,制度文化可约束职工教育学生,精神文化可凝聚职工力量陶冶学生情操,品牌文化可用规范标准的服务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伦理,员工精心营造和管理的校园环境(主要指绿化、景观、卫生环境)可以熏染学生的为学旨趣和心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后勤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时时处处充满高校校园,它以无声无形的力量对高校师生产生着巨大的心理意识影响,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感染着每一个后勤员工和校园成员。因此,按照“三服务、三育人”的根本宗旨创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培育一代新人健康成长,促进后勤员工全面发展,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足点。第二,校园文化性。后勤社会化改革发端于高校,后勤企业脱胎于高校行政系统,后勤企业成长于高校校园,后勤企业服务于高校师生,因此,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建设,必然与高校校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悠久的历史、严谨的校风、严明的校训、学校长期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孜孜以求的办学目标,肯定会深刻地影响着后勤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园深厚的文化积淀,浓厚的学术氛围,优秀的人文传统,活跃的创新思维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生长提供了广阔的沃土和充足的营养,从而决定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发展的层次更高,更具有鲜明的校园文化性特征。第三,人文关怀性。高校后勤企业立足在校园,服务对象是师生,因此,“以人为本,师生至上”应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后勤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应强调人文关怀,坚持“社会效益为先”的经营理念。满足师生的需求是后勤企业的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员工的发展是后勤企业的最大效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培养人和发展人是后勤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尊重人不仅要尊重员工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员工的劳动和创造,尊重员工的个性和追求;发展人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满足,更主要是精神上的提升,包括员工各种能力、水平、素质的提高与发展。用全面的人文关怀来塑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使后勤员工对后勤企业的企业精神、价值追求、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有广泛的认同感,是后勤企业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认识文化,理解企业文化,进而理解和掌握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利于我们把握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推动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发展,实现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追求。
[责任编辑 陈凤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0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