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立中国石油安全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忠林 向文葵
摘要:石油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资源,是关系对国民经济振兴和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要解决石油安全问题,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建立起一个综合的安全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能源替代、节约和来源进口多元化,还应该涵盖建立石油储备和发展石油期货等措施,从各个方面来确保供给来源,规避价格风险,维护我国石油安全。
关键词:石油安全;石油储备;期贷市场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3-0175-03
一、我国的石油安全形势
石油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获取的石油资源持久、稳定、足量的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状态。石油的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均衡性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石油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石油安全不仅强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石油资源的自主度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主张利用国际市场获得国际石油资源来增强和保证本国的石油安全。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形势表现如下:
1、供需矛盾日益显著,对外依存度递增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世界第11位和第10位。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石油对我国经济和生活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以下为近年我国石油生产、进口和进口依存度的统计与预测,单位:万吨。
由此看出,在今后我国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大,石油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2、石油进口来源、运输路线单一
中国进口主要地区是中东和非洲,中东约占50%,非洲约占30%。目前,中东、非洲地区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的主要地区,局部冲突不断,恐怖事件频频发生,一些发达国家更是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这些主要的石油产出地区。随着石油进口依存度的增加,中国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石油的比例还将继续上升,这使得中国石油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
中国的进口石油除了少量的铁路运输外,其他主要都是通过海洋运输。在运输路径上,主要是通过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目前,世界上50%的石油运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随着亚洲石油消费需求量的增加,预计未来10~15年内,中东向东亚地区的石油出口量将明显增加,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密度也将比目前明显增加,各种突发事件很容易导致该海域出现短期的运输中断。比如,通过马六甲海峡就是南沙群岛,在南沙群岛周围有关石油所属权的领土领海争议时有发生。因此,从安全的角度上讲,如果发生战争,马六甲海峡一旦被敌对国家控制,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就会受到钳制。石油海洋运输安全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几乎全部通过海运运送到我国的石油都要经过台湾海峡,一旦台湾和大陆局势紧张,石油运输安全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3、石油定价缺乏灵活性,影响国民经济增长
按照2007年新的定价法,中国油价将盯住世界主要产油区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综合国内炼油行业平均成本、行业平均利润后,确定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新的价格机制考虑了原油成本,兼顾炼油行业利益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但是,新机制的国际市场化以及优越化依赖于其调整的频率。此外,如何确定炼油企业平均成本、适当的利润由谁来确认也是新的价格机制实施过程中的难题。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我国石油价格更多由政府主导,市场缺乏竞争性。
国际油价上涨会抑制经济增速,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油价将会增加外汇支出、加大企业成本、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抑制经济活力,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将会增大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建立中国石油安全体系的措施
1、节约石油资源,寻找替代能源
节约能源战略的核心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石油使用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石油的需求,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和国家总体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首先,应该制定和实施统一协调的能源、环境和节能政策和法律;其次,应该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后,加强节能的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国民对于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节能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寻求替代能源、降低对石油的需求量及依赖程度是实现石油安全的另一条途径。一方面,我们应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推广洁净煤和煤炭液化技术,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和核能发电比例;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大投入,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生物液体燃料的可持续发展使用或可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
2、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虽然目前我国石油资源可探明剩余储量的数量和质量不足以满足国内消费量的需要,这并不表示我们要放弃国内石油资源,我们要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对新的石油资源进行发现,同时以更科学的方法降低已探明资源的开采难度,增强国内石油资源的供给首先要稳定东部老油田,在已开发的老油田及周边地区,继续搞好滚动勘探与开发,加强老油田综合调整。努力增加可采储量,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稳产期。面对东部地区的剩余储量已难以维持现有产量的现实,必须把勘探开发的重点转移到西部和海洋,力争取得重大发现,增加新的储量和生产能力,逐步实现资源的战略接替,保持全国石油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
3、多元化石油进口,维护运输路线安全
多元化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对于规避进口石油风险,保障石油安全来说,就是采取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首先在进口石油方式方面,可以通过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相互作用,确保石油稳定供给和价格安全,可以通过参与产油国勘探工作取得油田的开发权,可以通过参与产油国石油开采权取得份额油;在石油进口品种方面,灵活把握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种类与比例,增大天然气及其产品的进口比例;在石油进口地区来源方面,积极扩展在中东地区石油来源,控制中东地区石油的比重,加强与俄罗斯一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继续增加从非洲进口原油的数量,积极开拓美洲的石油进口来源地,扩大从南美的进口数量。
石油的运输安全是维护石油进口安全的一个最直接要求。没有石油运输的安全保障,不论如何努力获取多少海外石油资源,都无法运回本国。所以,维护进口石油运输安全的战略是进口石油安全的基本战略之一。一方面,我们应该开辟多
元化石油运输路线,推动和参与开凿克拉地峡运河,修建泛亚铁路、滇缅石油管道、中哈石油管道,开辟俄罗斯远东陆上输油管道和库页岛的海上油道等等,化解石油运输危机;另一方面,扩建我国自己的远洋油轮船队,实现高比例的自给运输。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国有大型海运企业发展现代化的油轮船队。对我国设计制造和购买大型油轮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船运公司与石油进口企业的合作。
4、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石油储备是指为防范国际市场石油供应中断危机、保障国家社会与企业的石油供应安全而储存石油。石油储备包括商业储备和战略储备,商业储备由企业自主决定,战略储备则是国家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04年,我国选定了镇海、岱山、黄岛和大连四个战略储备基地;2006年10月,位于浙江镇海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储罐开始储油。但是,我国石油储备体系才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发展。法律方面,要立法先行,编制《石油储备法》,对我国石油储备的目标、主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动用条件与程序等问题作出详细规定;管理体制方面,建立起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石油管理体系,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以法律的形式建立严格而又灵敏的储备石油购进和动用机制;资金筹措方面,应该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他国经验,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模式;储备地点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安全因素、交通运输因素、维护成本因素、加工能力和供应目标地区等因素,形成综合布局、构成一个能够防止冲击、高效运作的体系;存储方式上面,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地上、半地上油灌、地下洞穴、海上浮桶等多种存储方式;在储备产品种类方面,战略石油储备应主要采用原油的形式储藏。
5、发展石油期货市场
期货具有发现价格、套期保值和规范投机三大市场功能。建立和发展石油期货可以有利于争取石油定价权,提高国家对石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改革和完善石油定价机制与流通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曾推出了石油期货交易,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暂停交易。2004年8月,我国重启石油期货。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石油期货市场,必须从各方面着手。市场结构方面,应该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转变政府职能,确立资质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放开石油进口权,完善石油定价机制;产品路径方面,走“燃料油一成品油一原油”的发展路径;交易所方面,期货交易所应该建立在商品的加工与消费地附近,尤其应该设在集散地或消费地,应首选上海,深圳、大连以及香港都有设立石油期货交易所的优势;体制方面,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实现石油金融一体化;法律方面,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积极推动《期货法》的出台,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责任编辑 冯胜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4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