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垃圾管理的困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霞

  提要建筑业在我国的GDP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迅猛发展,由此产生了数量巨大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具有可操作性,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也具有经济可行性,但为何在我国建筑垃圾仍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本文对建筑垃圾管理的困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困境
  中图分类号:X799.1 文献标识码:A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GDP中,有5.6万亿固定资产投资是靠建筑业来实现的;全国每年2.3万亿元的基本建设投入,占GDP的20%。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已达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其中的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抛、散、滴、漏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加重了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因此,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垃圾产生的困境分析
  
  1、短命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我国的城市化进行的如火如荼,旧城改造几乎是每个城市都在进行,城市里大面积拆除建筑物留下的痕迹处处可见。如今城市里解放前的房子已经几乎绝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更是所剩无几,而七八十年代的房子正在大量拆除,甚至于只使用了十几年时间的高楼被拆除也视之为平常。总之,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越来越短,随意拆迁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引发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矛盾令人触目惊心。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相当一部分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有太大差距。城市里经常可以看见功能完整、外立面完好的建筑被整体拆除。与欧洲住宅平均寿命在80年以上,美国住宅平均使用年限也有44年相比,我国住宅的平均寿命却不过三四十年。较从前的平房和多层建筑相比,新时期建筑的土地容积率大幅提高,高层建筑比比皆是。而高层建筑拆除的浪费要远远大于多层建筑。由此,短命建筑产生的垃圾量将相当可怕。
  2、设计阶段建筑垃圾的产生。目前,我国在设计阶段还很少考虑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设计与施工还不能做到一体化,由于设计阶段的过于保守或者由于设计师没有充分考虑在此阶段减少建筑垃圾的措施,所以在设计阶段就隐含了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大量的建筑废料来源于的不良设计。
  由于与施工工序的沟通存在时间滞后,发生设计变更时使已施工完毕的部分工程拆除重建,产生额外的建筑垃圾。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需要特殊工艺或者质量低下的材料新产品,导致建筑垃圾的产生。或者设计人员不了解施工过程,设计与施工不匹配,降低效率,产生更多垃圾。
  3、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施工过程是直接产出建筑垃圾的过程。由于承包商施工没有节约意识或者管理不当,不了解所需材料数量,造成边角料增多。或者工人施工方法不当、不合理操作,都会导致施工中产生建筑垃圾。承包商对材料采购缺少精细化的分析,采购的产品不符合要求或材料的超量订购或少订以及材料在进场后管理不善,造成材料的浪费都是产生建筑垃圾的原因。
  施工阶段的方方面面都会直接产出建筑垃圾,因此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在施工阶段的管理尤其重要。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困境分析
  
  尽管学术界对建筑垃圾管理的重要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研究都已经臻于全面,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建筑垃圾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建筑垃圾中能够循环利用的材料很多,再利用可以促进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方面的科技创新也能够做到将建筑垃圾成功的再利用,并且经济上具有可行性,但为何在我国国内有如此大的建筑垃圾容量,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操作,这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困境?
  1、管理机制不完善,粗放管理占主流。目前,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探讨更多的是学术上的。尽管有许多再生技术已经成熟,但很少有单位进行建筑垃圾综合处理,这些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也比较少。全国人大于1995年11月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要求产生垃圾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但这种做法并没有根本性解决怎样处理建筑垃圾的问题。建筑垃圾的取费较低,对抑制建筑垃圾产生作用微乎其微,而今越来越多的单位私下处理建筑垃圾,或者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任意倾倒。由于缺乏建筑垃圾处理的管理监督机制,政府往往束手乏策。
  我国的建筑垃圾综合治理能力不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垃圾在没有分类的情况下就直接拉往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建筑中有许多不可再生资源没有经过回收就直接被处理掉,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也间接地提高了生产成本。如今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及住房的快速增长需求促成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增长速度也大大提高。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成为稀有资源,建筑垃圾侵占越来越多的土地,从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显然,以填埋为主的处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建筑垃圾问题。
  2、缺乏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推动机制,企业经营面临众多困境。随着建筑垃圾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部分企业家或者单位已经开始涉入到这个领域,但他们却面对着很多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而也阻碍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步伐。
  以建筑垃圾作为原料进行再利用,首先就要取得建筑垃圾,取得合法的建筑垃圾收集销纳权,但我国目前的行政许可只允许这类企业挂靠在环卫部门下才能取得独立合法销纳权;建筑垃圾处理企业选址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由于产品属于建材类,部分城市对于这类企业的选址必然有要求,而原料来源――建筑垃圾的量大,远距离运输成本必然提高,无法保障经济性;选在城区里由生产产生的废气、噪声等又会形成二次污染;产品属于循环利用资源,为再生产品,但由于无法与现行规范相融,在项目的运用上自然产生问题,开发商会允许这种产品应用在项目上吗?而以这种材料推出的产品会得到公众的理解吗?公众会去接受这种产品吗?那么,势必会影响项目的推广;相比于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而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政策、税收上没有特殊的优惠推进措施。如此压力重重,举国大兴建筑垃圾处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如何走出建筑垃圾管理的困境
  
  如何更好的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管理,现阶段的科技创新技术已经足够支持我国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再利用。而要从根本上让建筑垃圾处理进入市场,最先要解决的还是意识上的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速度是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为代价的,原来地大物博的概念要改观了,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却不能以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消失为代价。
  在循环利用的工作上,政府部门首当其冲,应该加大宣传,让公众接受建筑垃圾是可以资源化的,是可以再利用的,产品是能够通过各种技术检验的,然后要制定再生资源利用的法规和产品标准,让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本可依,大力推广再生产品,提高市场上的接纳程度。另外,政府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扶持,注重运用政策、价格、财税、金融等多种手段促进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加大对再生资源产品及其企业的扶持,或给予再生资源产品优惠政策,加大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力度。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全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对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量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制定相应的建筑垃圾允许排放数量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
  多种措施齐下,政府、企业、公众三方面的积极性都发挥才能将建筑垃圾管理落到实处,才能摆脱以往的困境。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大华,盛洲发.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和资源化处置的对策商榷[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4.6.
  [2]段宗志,李大华.论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J].基建优化,2006.27.3.
  [3]宫希魁.建筑物是否拆除必须分类评估[J].党政干部学刊,20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8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