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雅琴
事业单位的财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人们称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它是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这部分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购置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是,长期以来,不少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资产利用率低、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为此,本文就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管理措施谈几点看法。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漠。长期以来,国有资产形成的主渠道是国家财政拨款。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对经济核算概念的淡漠,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淡漠,认为事业单位有别于企业,搞不搞国有资产管理无所谓。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未理顺。目前,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环节比较薄弱,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部门。以高校为例,目前不少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仍然沿续按资金来源、按资金用途归口分类管理的方法;学校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监督。而各大类国有资产的实物管理则归口分属各职能部门管理,教学、科研设备归设备处,土地、房屋、家具、车辆、行政用设备归后勤,图书资料归图书馆;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没有统一的采购、验收、登账制度,各行其是。有的资产管理部门虽然是用计算机管理,表面上看很正规,但使用的软件明显与现行体制不符,出现制度服从软件的怪现象。
(三)资本支出不合理,固定资产重复投资、大量闲置、使用效率低。在对旧的固定资产的更新和选择当中,没有慎重考虑以新的固定资产代替原有尚可使用的旧的固定资产的合理性,一方面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普遍存在教学、科研用房紧张,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仪器设备分散,常规仪器设备重复配置,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这不仅造成使用效率低,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在创收和创办第三产业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财产转移手续或产权登记等,无偿占用国有资产从事经营性活动,也不能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占用费,投入创收的资产得不到合理的补偿,收入不实且过多地向个人分配倾斜。创收本意是为了弥补国家财政经费不足,引导部分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管理过渡,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规范管理或有章可循,使国家投资购置的资产被创收单位无偿占用,违背了开展创收活动的初衷,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
(一)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是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归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专门机构掌握行使,以及由这个机构所委托的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行使。各种事业单位直接占用这部分国有资产,则享有使用权,同时负有与享有的使用权相对等的责任。
(二)实物管理为主的原则。社会中的每一种资产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在这两种形式中,不同性质的资产有不同的管理重点。就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来看,它使用的目的在于服务、在于保证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依赖的重心是使用价值。所以,在管理中应执行以实物管理为主的原则。
(三)效率原则。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既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也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进行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下大力气做好资产的调拨工作,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占用与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率相匹配,做到物尽其用,避免闲置浪费。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结合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重点对以下四个方面强化
管理: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逐步向企业化管理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既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事业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提高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加大领导力度,要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宣传,使大家明确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人人有责,增强保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意识,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搞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是维护事业单位及国家所有者权益,提高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本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一个专职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确定专门岗位,配备高素质、懂管理、懂经济、懂业务的人员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运营体系,彻底改变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国有资产多头分散管理又都不负责的现状。同时,要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把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切合实际便于操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可包括清查、登记、统计、使用、损坏赔偿及报废处理等制度。要建立固定资产审批、购进、保管、使用、处置、会计核算、维护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必须制定闲置资产管理办法。
(三)摸清家底,活化存量,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在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建立高效的国有资产信息网络,定期组织清产核资,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明确资产所有权,及时掌握事业单位资产的变动状况,避免重复购置。做好固定资产存量增减的会计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闲置的国有资产可进行合理调剂,活化存量,促进其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例如,高校对于淘汰下来的计算机可集中起来,由学生自己管理,增加上机时间,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对于学生宿舍、教室可利用假期举办短训班、补习班,增加学校收益:对于学校的运动场、体育馆可向社会开放、出租、出借或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增加收入,提高效益;对于闲置的房产,可采取对外出租或举办活动的方式获得收益。通过这些办法,可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物尽其用”,“物有所值”。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已由单一的财政拨款向多元化、多渠道转变,成本核算将成为必然趋势,而固定资产折旧费就是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是强化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通过计提折旧积累一定数额的更新改造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与维护,以缓解和补充国家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推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变无偿为有偿,从根本上转变各部门争投资、争设备的局面,避免因无偿使用而造成的设备维护不利、流失、浪费等现象,从而为提高资产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打下坚实基础。计提折旧后,可以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成本,从而为衡量各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提供一个客观尺度。计算折旧的方法,可在充分考虑事业单位成本和固定资产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按使用部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2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