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约中国农业发展因素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 蕾

  提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经济近30年来的发展,得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三大主要矛盾。并以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作为主导,浅析了羁绊农业迅速发展的一系列因素与相应的对策措施。提出应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我国城镇化步伐与积极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大方面,调整农业经济体制。
  
  一、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突出的一个亮点,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世界的经济增长。但同时我们也面临许多新老问题的困扰。
  (一)就业压力沉重。我国近几年城镇登记失业、下岗和其他失业人员越来越多,再就业率呈下降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失业人数已达1400万人。与此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迅速增加的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突出。据有关部门测算,今后几年新增劳动力的就业率只有40%~50%。
  (二)经济增长呈“三高一低”的特点。中国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说是一个“高投入,高耗费,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与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30%,而工业化国家为50%。特别是我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技术贡献率为2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这种典型的高投资、高耗费、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是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的一个主因,而且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压力,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所引起的社会矛盾。通过测算,我们可以得出1978~2005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时间序列变动趋势图:
  
  可以看出,我国自1990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总体趋势是上升的。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出现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城乡的差距就变得敏感起来。有证据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保持在3倍就可能爆发危机。因此,我们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以上提到的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处理好了第三个问题,即处理好了中国的农民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也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中国的农业问题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总体品质和产业化水平均较低。我国农业产品品种不够丰富,低质农产品被大量生产,大量积压,优质农产品品种不多,产量不足,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导致农业生产环节的增加值低,同时导致农产品市场过度竞争,进一步降低了农产品的增加值。并且,我国农业经营中明显存在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农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一环。然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等因素却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2、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低。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整体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用受教育程度来反映农业中人力资本状况:我国农业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为6.54年,远低于日本的11.7年。并且,我国农民绝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民,如德国农业劳动力中有54%接受过至少三年的专业技术培训。另外,中国农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从农业科研投资强度来看,各国平均农业科研投资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而中国只占0.2%左右,不到某些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值2.37%的1/10,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农业技术的进步。
  3、农民数量相对过剩。从农民数量来看,我国农民数量相对于有限的土地资源严重过剩。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有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耕地1.59亩,人均林地2.79亩,人均牧草地2.36亩,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4%、18%和35%。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4.82亿人,其中大约有1.7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5%。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人均产量难以提高,农民平均农业收入必然难以提高。
  (二)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对应有以下解决措施
  1、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突破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约束。要围绕“科教兴农”的战略重点和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和各种短期培训方式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素质和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在提高农民素质的同时,应加大农村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应围绕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改革农业科技体制,较大幅度地增加预算内农业科研投入。同时,还应加速农业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转化。由于我国农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技术购买、合作开发等直接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新技术,选择与我国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且适用的新技术快速引进、吸收并加以应用推广。
  2、加快我国城镇化步伐,逐步消除城乡壁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农民脱离农业生产是必然趋势。从我国目前实际看,不少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在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以“农民工”的身份在城市中谋生。面临大量农民不断进入城市的局面,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消除城乡壁垒,给农民进城提供方便,为城市发展提供足够的、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并改革户籍管理方式,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制定允许农业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清理不合理的地区性劳动力流动限制政策。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我国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所在。
  3、积极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农户,必须直接面对市场。建立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在市场导向作用下,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正是代表了农业产业组织结构变迁方向,弥补了单个农户规模细小的不足,降低农民在走向市场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突破市场对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约束。目前我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专做精。二是抓好市场主体建设。在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园区这三大市场主体。现阶段政府应据此作出相应的调整,重点放在品种的改良,产业化的提高,以使农民收入得以切实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