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希玉
按照经济博弈理论的观点,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提供者,与政府、所有者、债权人、供应商、顾客及员工等相关利益主体构成博弈的一方和多方。出于利益和需求的动机,各方均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策略并付诸实施。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受到利益各方博弈的约束,是在约束条件下平衡有关各方利益的结果。企业管理当局要在当前环境中,在有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或管理者自己目标的各种程序和方法,作为企业会计政策。
一、政府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主体,为企业及其投资人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时也通过分享企业利益来满足自身的支出。一般来讲,政府在参与企业利益分配时,常以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形式取得收入。政府总是期望企业能较多较快地获得税收收入。不过,政府从企业获得收入,无论如何都会直接影响所有者、经营者、员工等可分配的利益,也会减少企业的可支配收益。因此,在会计政策选择上,政府往往偏于激进,因为这有利于增加税前会计利润,进而增加政府收入。
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向政府少缴税,整体上会趋向于保守或谨慎。这种对抗性选择集中体现在税务会计的计量方法选择上,且政府往往处于优势。如政府可以禁止企业在税前列支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实际成本,限制企业所提供服务的形式及数量。政府还可能采取向企业转移支出的办法,间接取得收入,并不允许企业抵扣税金,而是直接列支成本。另外,由于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和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企业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也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一般来说,较低的盈利报告会减少政府采取的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和增加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的可能性。
二、所有者的利益追求及其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所有者作为企业的出资人,为企业运作提供了物质基础。所有者不仅是企业现有净资产的产权权利主体,也是企业增值资产的主要产权权利享有者。所有者在参与企业利益分配时,与经营者和职员也是对立的。所有者要维护其产权权利,就必须确保其投入资本的安全,为此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应有助于资本保全。所有者也希望将收益保留为资产状态,因为只要企业有收益,各相关利益主体就会参与分割,结果会减少企业现存资产数量,因而在会计政策选择上所有者往往偏于保守。另外,所有者在进行资本交易或产权流动时,必然涉及如何处理与其他所有者的利益关系。资本交易或产权流动的对象是企业的净资产及其潜在获利能力。从出卖产权或让渡资本所有权的一方看,他们总是希望评估较高的净资产和较高的获利能力。从会计方法选择看,他们偏好于选择激进性的方法,这常常与他们在充当企业所有者时所做的选择相反。购买产权或获得资本所有权的一方则总是希望低估企业的净资产及其获利能力,而偏好于选择保守性的会计方法。买卖双方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企业管理当局施加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三、债权人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及其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有债务,或来自于商业银行,或来自于发行债券。债权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将资金以信贷的方式投入企业,是期望能从企业所创造的利益中获得相应份额的利益(利息)。企业用所获得的资金进行投资,投资成功后,股东可以获得大部分剩余收益;若投资失败,由于“有限责任”的法律规定,股东在破产时不必偿付全部债务,而债权人则要承担全部后果。不仅如此,在企业正常的经营决策中,由于债权人和所有者、经营者之间利益相异,当企业有部分负债投资时,资产替代及支付问题的存在将刺激管理者采取一些行动将公司价值从贷款人转移给管理者和股东。债权人知道自己的利益将和所有者、管理者相冲突,在贷款时,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以详细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并且,在借款还款期限内,与债务人之间订立一系列保护性条款,以限制企业在运营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量等方面做出对债权人不利的选择。就所有者与管理者而言,违反与债权人的合约是要付出代价的。违约行为的判定,则是以会计数据为依据的。这将使企业管理当局选择可减少违约可能性的会计政策。这类会计政策不仅包括选择会计方法或技术(如先进先出法或后进先出法),而且包括选择可伸缩支出(如研究开发费用及广告费等)、应计账项调整(如坏账准备)、交易时间决策(如资产处置或转让)等。此外,如果在某种会计方法下将发生违约行为,企业将变动会计方法以增加报告收益,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通常情况下,有债务合约的企业比没有债务合约的企业更可能采用增大收益和资产的会计政策。就有债务合约的企业来说,他们与关于利息保障倍数的限制性条款联系越紧密,就越有可能采取那些能提高此财务比率的会计政策。
四、企业员工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企业员工作为劳动者为企业运行提供劳动要素。劳动者一方面为企业创造收益,另一方面有权分享企业的利益。他们在两个层次上关注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
其一,员工在选择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其他以业务量为基础的工资形式时,由于单位业务量的工资标准与企业的新创价值有关,从理论上讲,他们必须关注会计上对资本保全价值的分割。
其二,员工不仅关注单位业务量的工资标准,而且关注新增价值中员工整体收入的比重,它反映了员工阶层的基本地位。在员工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如果新创价值的数量大,员工收入的比重就小;相反,新创价值的数量小,员工收入就大。从这一点出发,所有者更乐意选择保守或谨慎的会计方法,员工则喜欢选择激进的会计方法。
五、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企业运行的经营者,为企业运作提供管理要素,并成为企业财产保值和增值的关键所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所有者和管理当局之间存在潜在矛盾,加上会计信息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管理当局就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他们控制了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导致了管理当局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而不是为了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
首先,企业要运行就必须有一定的资源。企业管理当局能否获得投资者的资源,取决于股东、债权人等对他们的信赖程度,而信赖的基础是信息。投资各方根据所得到的有关企业管理当局各方面的信息,来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能力和道德品质。为了获得资源,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向各相关利益方提供能证明其资金使用效率的信息。企业要从资本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资金,就必须学会利用会计信息的披露来树立其健康的财务形象。因此,企业管理当局的最佳选择通常就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以维持企业“稳中有升”的财务形象。并且当企业业绩很好时,他们可能多提准备,当业绩不好时,则通过动用这些准备来平滑企业收益。
其次,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所有者的目标和管理者的目标发生分歧,并且管理者会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所有者的利益。如果管理者被给以刺激使其如同所有者,则这种潜在的利益冲突可能被克服。有研究表明,将所有者利益与管理者动机联结起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对管理者的报酬与股票收益相联系;另一种是将对管理者的报酬与企业的财务绩效计量(如会计收益)相联系。因此,当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计划与某一会计信息直接相关时,管理当局将利用其独特的、对会计信息的垄断地位,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会计政策。如一个报酬计划与公司的每股收益相关,并规定了管理者获得报酬的每股收益的上限及下限,那么管理者将通过选择公司的会计政策达到获取报酬的目的;如果管理者估计在正常情况下每股收益可能只接近获得报酬的下限,他将通过压缩研究与开发费用、改变存货计价方式、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或改变处理财产损失的时间等使收益增加;而当每股收益预计将超过获得报酬的上限时,管理者会通过延缓销售等方法使当期收益下降,为下年度报酬留有余地。
第三,管理者被更换时,必然涉及如何处理现任管理者与继任管理者的利益关系问题。由于任期不同,现任管理者往往偏好于提前使企业实现利润,而选择把成本和损失向后期递延的方法;相反,继任管理者为保证其以后利益,则偏好于使企业留下潜在的收益,而不愿有任何潜亏递延。从会计方法的选择看,现任管理者易于选择激进的方法,而继任管理者易于选择保守的方法。无论怎样,企业管理当局是基于自身的立场,而非所有者、债权人的立场来选择会计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以获取自己的利益。
从上述各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看出,企业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对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和全社会共同博弈的产物,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4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