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三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 鹰

  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三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我委会同江苏、安徽、云南等省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太湖、巢湖、滇池流域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到太湖、滇池实地调研。我们对“三湖”水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理清下一步的治理思路有了初步的看法。
  
  一、要把“三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作为全国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
  
  “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是“九五”期间相继提出的。国家先后制定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十五”规划。1998年以来,国家在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上,把“三湖”治理作为流域治理的重点,支持了“三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饮水安全、水利骨干工程和底泥清淤等工程建设。江苏省、安徽省和云南省根据国家有关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三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随着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不断增加,远远超出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污染控制和治理不力,是“三湖”富营养化趋于加重,蓝藻爆发和导致无锡百万人饮水危机的根本原因。
  党中央、国务院对太湖污染防治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做出重要批示。江苏省和无锡市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采取应急措施,在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供水。下一步,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治太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抓紧研究“三湖”污染防治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
  全国天然湖泊有4000多个,一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305个。其中,“三湖”的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三湖”均属碟型湖泊,污染消纳能力差,又毗邻城市,污染程度尤为严重。在“三湖”中,太湖水质正在从中度富营养化向重度富营养化转化,是“三湖”治理的重中之重;滇池的草海和外海均呈重度富营养化,是“三湖”治理的难点;巢湖污染趋于严重,形势也不容乐观。在全国各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三湖”既是重点,更是难点。“三湖”分别地处我国东、中、西部,把“三湖”的事情办好了,在全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从发达国家水环境治理的经验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往往是工业化、城市化给环境承载带来巨大压力的阶段,若不把包括水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治理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抓紧治理,将来治理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太湖流域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达5800多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环境压力加大,必须把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三湖”流域,特别是太湖流域,有必要、也有条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先行一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来,为全国湖泊流域治理做出表率。
  
  二、充分认识“三湖”治理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同时又要树立根治“三湖”的信心
  
  要充分认识根治“三湖”的难度。其艰巨性在于,在加大治污力度的同时,必须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其复杂性在于,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技术多方面,以及需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这两点,再加上湖体污染内负荷的衰减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决定了根治“三湖”的长期性。制定和实施“三湖”综合治理方案,要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分阶段的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根治“三湖”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比如在太湖污染的治理上,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硬件、软件条件:“十五”期间,江苏、浙江两省太湖流域11个城市加快供水设施和供水管网建设,提高了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截止目前,该流域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投产;治太11项水利骨干工程已完成,初步形成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的流域防洪及“引江济太”水资源调控体系;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为太湖治理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国家在重点污染行业推行清洁生产,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已将环太湖的苏锡常地区列为实施方案的重点;太湖流域通过制定政策、深化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污水处理项目产业化运作和市场化运营。特别是在饮水危机事件之后,人们痛定思痛,还太湖一湖清水,已成为政府和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共同意志,这是我们攻坚克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源泉。
  
  三、应提高“三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标准
  
  据有关部门统计,太湖流域的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和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远远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太湖仍然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反思的问题。这表明,由于该区域经济总量太大,环境容量太小,即使城市污水和企业废水处理排放达到了国家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超出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太湖流域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这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密集、污染负荷重,另一方面,水环境容量小,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矛盾格外突出。2005年,该流域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1000人以上,其中,无锡市已高达1500人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全流域地区生产总值2.1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6%,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生产总值达5700多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7倍。无锡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6%、59.6%、38.8%,工业高度密集,每平方公里的工业企业数达10家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单个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但污染排放的总量仍会超出水环境容纳总量。因此,在太湖流域有必要实行比全国更高水平、更加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标准,并从总量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水环境标准比发达国家低。逐步提高我国水环境标准,可以考虑从“三湖”流域入手。一要根据各自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各流域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提高企业环保准入门槛。对达不到高标准排放要求的企业,必须限期进行整改或不予项目核准。二要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环保总局公告的要求,太湖、滇池流域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应尽快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巢湖也要逐步落实。三要严格执行国家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在“三湖”中,太湖应率先实现水污染防治标准与发达国家的接轨。地处我国中部和西部的巢湖流域、滇池流域,也应实行比周边地区更高的标准。这样做,既是“三湖”流域确保实现“十一五”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推动“三湖”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布局的优化。
  
  四、加大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力度
  
  对“三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必须采取更具综合性的措施,并加大治理力度。要坚持污染防治与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调整相结合,治污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流域内治污与外流域调水相结合。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特别是太湖流域,目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产比重高、总量大,导致污染负荷过重。因此,太湖流域在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同时,应主动优化产业结构,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合肥和昆明也有类似问题。二是加大对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工业点源污染对“三湖”水质影响占相当大比重。在太湖流域,纺织印染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医药制造业等五个行业的COD、氨氮排放量占全流域工业污染负荷的70%以上。因此,要加大污染企业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并下决心关闭一批污染超标企业。对关闭企业的人员要主动做好转岗再就业工作。三是扩大污水处理管网覆盖面,提高覆盖城乡的污水集中处理率。特别是太湖流域,不仅要提高城市污水收集能力,而且要将管网延伸到相对集中的农村村镇,力争污水处理率在“十一五”末达到85%。滇池、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也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近期“三湖”蓝藻的产生和爆发与农业面源污染关系密切。“三湖”流域大都水网密布,面源污染控制难度大。因此要下决心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化,控制水产养殖规模,加快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提高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率。五是科学合理地实施外流域调水。太湖流域在望虞河“引江济太”基础上,应抓紧论证和实施第二通道建设,提高太湖水环境容量。巢湖、滇池流域也要继续开展“引江济巢”、“滇中调水”的前期工作。六是认真总结太湖五里湖等湖泊综合治理的经验,实施底泥清淤和生态修复工程,增强湖泊的生态调节能力。七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污染防治技术的科技攻关,提高湖泊治理水平。
  
  五、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
  
  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要治理好“三湖”,首先要理顺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一是必须改变“谁污染谁占便宜,谁守法谁吃亏”的不合理局面,形成“谁污染谁负责治理,谁环保谁受益”的机制。为此,要进一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并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强化在线监测,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对主动实施技术改造及排污达标的企业予以扶持。二是要深化水价改革。“三湖”流域应该也完全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并足额征收。这样做,既可以满足污水管网建设、处理设施的升级改造,以及正常运行的需要,也有利于社会资金进入环保领域。在提高水价的同时,对困难群体应给予照顾。三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如可考虑通过污水处理收费权质押贷款等方式,拓宽投资来源,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四是要理顺流域管理体制。流域水环境管理涉及诸多部门及相关地区,尤其是太湖流域涉及两省一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覆盖全流域的、各区域和各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的有效的协调机制,落实责任制,形成合力,为深入开展“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制度保障。
  (摘自在太湖、巢湖、滇池污染防治座谈会上的发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9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