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措施及其解决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炳明

  摘要:长期的水利实践证明,完全依靠工程措施,不可能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水问题。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拓展水利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增加水利的科技含量、降低水利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的经济效益是新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实例,对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了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现。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
  
  80年代以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处于人工管理模式,即:根据人们长期工作的实践经验,借助常规的工具、机电设施和普通的通信手段,采取人工观测、手工操作等工作方式,处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控制,发布水情、工情调度指令和启闭调节各类工程建筑物。到90年代初期,通信、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开始得到初步应用,但也只是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主要用于通讯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最多作些简单的编程计算,通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未能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其技术特性和系统效益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措施
  1、探索‘管养分离”及人事制度改革
  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改革与发展,逐步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水利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许多水管单位基本上按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但政府却未给水管单位专项拨付事业经费,仅拨付部分专项资金作为水管单位的防汛费、专项配套费、临时性工程修复费、技术推广改造费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水管单位实行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但却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暴露出很多问题.因此,水管单位改制,有利于逐步解决长期制约水管单位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使水管单位走上自我积累、良性运行的道路.水管单位改制方向是由事业逐步转向企业,以企业经营机制去适应市场,建立面向市场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提高水利资产的营运效益,转换内部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以信息化推动工程管理现代化
  为响应水利部提出的尽快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号召,供水局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了本局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收获如下:
  第一,水利信息化将带动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和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可以促进水利管理工作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的建立,使局的防汛信息的获取和调度不受时空环境的限制,局领导和防汛办工作人员将可以在调度中心,也可以在办公室、住宅楼甚至远在外地通过网页,及时获取基础信息,对防汛指挥、水资源优化配置、供水工程调度、水环境保护和行政决策等工作提供支持。
  第二,水利信息网站的应运而生,通过链接上级和水利行业的有关水利网站,可以在传达和贯彻中央、省、厅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畅通水利行业上下渠道,反映水利行业精神风貌和水利建设新成就,展示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总结推广水利建设与管理成功经验,实现各类水利信息资源的快速传递和全面共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信息化的建设,促使我们在职工中加快信息化知识和计算机CAD绘图等软件使用的普及,提高了水利信息化和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职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有了飞跃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成为本局职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
  二、系统初步解决方案
  工程建设管理虽具有相应的国家管理规定和基本建设程序,但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标准,也缺少现成的经验借鉴。如何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制定临时(建设期)与永久(运行期)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十分关注和急需的课题,也是涉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战略实施的关键。
  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方案拟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鉴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业务特点,系统中通信传输链路的建设拟采用有线、无线兼容,多链路迂回的基本原则,其骨干性传输链路拟选择技术先进成熟、性能稳定可靠的光纤、卫星或数字微波等通信方式,以确保通信畅通、传输可靠和安全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拟根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配置相应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客户终端和网络管理等硬件和应用软件,并研制开发相关的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完成工程建设管理局域网络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计算机网络的汇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工程建设管理广域网络。
  三、系统建设一般模式
  以某水利工程为例谈一下关于水利工程系统模式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建设枢纽化管理系统由通信传输、计算机、视频监控管理等3个子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通信传输子系统由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和综合布线等部分组成,主要为工程建设管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专用传输链路。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在局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集数据库管理、邮件、多媒体通信和网络互联等技术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该枢纽工地在网计算机及各类网端设备已达40多台套,与常规文档同步建立的电子文档已成档1 000M。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等4个部分组成。
  1、前端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全方位云台、三可变镜头、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等组成。系统根据工程施工、管理范围的特点,分别在立交地涵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角和工程建设处院内各设置1套高分辨率彩色全方位摄像机,通过配置16倍两可变镜头和AD1240型或PIH-301型全方位多功能室外云台等设备,其视觉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地涵全部,以及该枢纽国道桥全线施工范围,工程建设处院内的前端设备则可覆盖项目业主和立交地涵、国道桥两个监理部的办公区等范围,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可实现对半径300m范围内进行监视。前端设备至工程建设处监控中心的最远直线距离达3km。
  2、传输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传输媒体,即:前端设备与集中控制设备汇联专用传输链路。系统除工程建设处院内前端设备采用有线同轴电缆传输方式外,其余4个监控点则通过深圳科卫泰公司的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传输。
  3、集中控制设备:作为前端设备旋转方位、角度、焦距调谐和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深圳亚奥新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
  4、显示记录设备:作为视讯显示、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大屏幕和录像机、存储器、刻录机等。系统通过配置数台监视器构成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5个前端监控点的任意几路或画面分割的图像。
  系统监控中心由一个主控中心和两个分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权限,既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也能对系统管理参数进行修改设置,主控中心在操作控制过程中其他分控中心不能作任何操作。分控中心则根据管理职权而设置不同权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3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