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绿化喷灌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伟国 赵伟琴
1、喷头类型和形式的选择
喷灌喷头分为固定喷头和旋转喷头。固定喷头一般包括喷嘴和喷体,喷嘴和喷体多数采用螺纹连接,其喷头在喷洒时是不动的(除头部外没有可移动部件),当供水系统的阀门关掉后,随着水压的消失,喷头的头部会自动退回到地面下喷体。与固定喷头相比,旋转喷头可以转动一圈,其喷射水域半径最大可达到24cm。如果浇灌大面积的草坪,建议采用旋转喷头更为经济有效.
喷灌喷头可分为圆形、弧形、部分圆形等,具有0°-360°的可调弧度,其中以圆形喷头最为常用。
2、喷射轨线
水从喷头喷射出来经过一定的轨线到达地面,该轨线即为喷射轨线。水离开喷头的角度决定喷射轨线的情况,常见的轨线有0°、10°、25°-28°等,其中0°轨线又称平射轨线,用于低灌木和山顶;10°轨线用于有风情况下的灌木、地被及草坪。25°-28°轨线又称标准轨线,常用于草坪。
3、喷射强度
喷射强度指在某区域每小时降水的毫米数。在设计喷灌系统时,不能将不同类的喷头混用(如固定喷头和旋转喷头),否则不均衡的喷洒强度会造成某些区域浇灌不足而另一些区域浇灌过量,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应按准确的喷洒强度进行设计。
4、喷头的配置形式
由于单个喷头只能给喷洒半径2/3范围内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靠外1/3区域内的植物则不能得到足够的水分,所以喷头配置设计时应保证喷头洒出的水能交迭覆盖。在无风时,喷头布置间距宜为喷头洒水直径的66%,当有微风时,喷头布置间距为喷头洒水直径的55%,当有和风时,喷头布置间距为喷头直径的50%。在对某区域进行喷头配置时,笔者认为喷头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当无法采用标准的等边三角形时,可进行适当调整,只要类似于等边三角形就可以了。
对于方形或矩形区域的绿地,首先应根据区域大小及风的情况选定喷头的类型,其次沿着不能超出的边界(如道路或建筑物外墙等)配置喷头,该边界就是控制界。用控制界的总长度除以理想喷头间距,就可以得出控制界上的喷头数量,最后以等边三角形的形式布置区域内的其他喷头,待整个区域布置初步完成后,再对不合适的地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合理的喷头配置形式。
对于不规则的区域,首先应根据区域的大小以及风的情况计算理想的喷头配置间距。其次沿着最需要均匀喷洒的边界配置喷头,该边界即是控制界。然后在其他边界配置喷头并在控制界和其他边界之间找出第三个喷头位置。最后在剩余区域内按等边三角形配置喷头,如有不合适的区域。再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喷头的布局。
5、影响喷头布局的因素
在进行喷头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到影响喷头布局的因素,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1)风 风对喷头布局影响最大。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按前面提到的无风、微风、和风三种情况来合理地选择喷头布置间距。
(2)压力高压会使喷头喷出的水过度雾化而缩小喷洒面积,并使喷头附近的水量增多,低压则不能使水充分雾化,从而使整个喷洒面积上的水量减少。设计者应根据喷头说明书上的压力来考虑喷头的布置。
(3)旋转速度 喷嘴旋转的速度会直接影响喷头的喷洒效果。若旋转速度不均匀,转速慢的地方会过多,转速快的地方则水会过少。
6、系统的管道布置
(1)系统管道的布置应紧凑。管道长度在保证充分均匀浇水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性的短。
(2)系统管道的布置应合理。要尽量做到整齐美观,灌水方便。
(3)系统管道的连接应严格按照产品的说明进行。
(4)对于整个系统而言,一般每一支管都应设有一个阀门,以便切断或打开管道。最常用的阀门分为电控阀和手操作阀。
7、喷灌系统的水力计算
喷灌系统的水计力计算与生活供水系统的水力计算方法相似。在计算系统的流量和工作压力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系统流量不宜超过水表允许安全流量的75%。
(2)供水管道中的流速不应超过1.5cm/S;
(3)管网中第一个喷头与最后一个喷头的压力降应小于总压力的20%。
8、水泵的选择
喷灌系统的设计流量应大干全部喷灌喷头同时工作时的流量之和。
喷灌系统的水泵扬程为喷头额定工作压力,总水头损失及量不利喷头距离水源水面的高差之和。
9、管材的选择
在喷灌系统中,管材、管径不同,其费用、使用年限、水力损失也就各不相同。其中最常用的管材是给水塑料管。质轻、搬运便利,耐腐蚀性能好。流体阻力小,机械强度大,具有良好的水密性等等,这些都是给水塑料管的优点。当然,对于型草坪的喷灌系统(管径大干DN100)而言,亦可采用给水铸铁管。镀锌钢管一般只限于在管径小于DN75的系统中使用,并应避免在有盐份和硫含量高的土壤中使用。
10、结束语
搞好园林绿化,必须有一套布局合理、经济有效的喷灌系统,这不仅是提高供水效率,降低管理费用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草坪利用率和观赏价值的必要前提。作为设计人员,在喷灌设计中必须选择好喷头,管材和水泵,确定喷射轨线和喷灌时间,进行水力计算,搞好系统的布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5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