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要求也逐步提高,其一则是对住宅区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该文从国内现代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中常见问题入手,针对其所体现的问题,引出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能优化和改善现代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中的不足,营造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a)-0054-02
  就园林绿化设计而言,是针对一定的地域范围,研究土地、物种和空间的组织与构成、功能与作用,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等,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创造安全高效舒适的宜人坏境,为人与其他物种共同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坏境。其本质为人造仿自然空间。现国内各住宅区在的园林绿化设计,并未能使其功能发挥出来,存在的问题见以下简谈。
  1  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中常见问题
  1.1 忽略区域特点、绿化植物种之间的关系
  住宅区的园林绿化要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的植物种,还要和住宅区所处地区的特色相适应。但是在园林绿化的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抄袭”的现象,各个地区之间的园林绿化出现似曾相识状况,未能体现出当地特色,未能充分考虑各物种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一致,物种之间的层次以及是否为人类所侵袭,而盲目引进外来植物,外来植物不能适应本土的环境而死亡或者与本土植物种竞争生存空间的现象,导致园林绿化参差不齐,造成住宅区建设“四不像[1]”。这则违背了共同和谐发展理念。继而整改既可能造成一段时间的居住区环境质量下降,又可能在雨季来临时造成水土流失,淤泥堵塞排水通道,雨水未及时排引,引起住宅区内涝,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技术的局限性
  在宏观上,园林绿化设计归类于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中,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存在多个规划,各层面规划的目标、规划理论、编制方法和实施途径互相交叉冲突,实施和协调难度大[2]。目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自身存在的問题有几下几点。
  (1)区域性规划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不强;(2)宏观论证不够,尤其对社会、经济的研究薄弱;(3)长官意识强烈,编制过程不严谨;(4)编制方法落后,重空间形体而轻实质内容;(5)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繁琐,审批周期过长;(6)有些指标明显过时,指标体系有待优化;(7)近期规划与总体规划脱节;(8)编制过程公共参与不够[3]。
  在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和城市总体规划脱节情况下而进行的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着宏观上和微观上的局限性。
  (1)宏观上的局限性:整体和局部脱节,一个城市并存各自独立人造的防自然空间现象。(2)微观上的局限性:多数园林设计师未能全程参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只参与居住区园林绿化这一环节的设计,园林设计师只能提供景观绿化方案或“表面装饰”方案,难以保障绿地率和保护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其生态稳定方面发挥作用。这就体现我国重工程学和建筑学,而轻景观建筑学的现状。在加上现阶段我国人造防自然空间技术不成熟、快速城镇化严重及其他因素等,致使每年我国各大城市、居住区在雨峰之时,频频遭遇内涝。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公开数据,2017年我国104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直接经济损失2141.53亿元,占当年GTP的0.26%。
  如何解决我国城市逢雨必涝的情况?若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收放自如,那么城市内涝现象或许会慢慢消失。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解决我国城市病的希望,而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未来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下面谈谈海绵城市及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
  2  海绵城市理念
  2.1 海绵城市含义
  海绵城市是综合性的平台,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以构建跨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为核心,通过区域性的城市防洪体系的构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栖息地的恢复、文化遗产的保护、绿色出行网络构建等,最终综合解决洪涝、干旱、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
  2.2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具诸多益处:(1)海绵城市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因此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生态保护。(2)有利于防治内涝。(3)控制和治理径流污染。(4)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4]。
  3  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
  在前文已简要说明现阶段我国在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处理技术诸多问题。如何根本性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涉及相关学术理论也是多层次的,也是现各个建筑与景观设计师需要攻克的难题。经过俞孔坚和李迪华等团队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2003年俞孔坚和李迪华出版的《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交流》一书中,在国内首次提出“海绵”这一概念。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文件的发布表明了“海绵城市”概念代表着生态雨洪管理思想和技术将从学界走向管理层面,并在实践中得到更有力的推广。2015—2018年,我国在广东、广西、河南和北京等各大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虽试点效果并不如人意,但并不意味着海绵城市建设不适合中国。俞孔坚指出:“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海绵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这些海绵城市试点,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这个示范意义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水利和国土海绵系统建设是根本出路。”建设海绵城市有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消纳”对应的“海绵”哲学是就地调节水旱,不转嫁异地;“减速”对应的是让水由狂野变得平静,自净并滋育万物;“适应”对应的是以柔克刚、和谐共生。更多情况下,三大关键策略组合运用,才能形成“源头消纳滞蓄,过程减速消能,末端弹性适应”的生态防洪和雨洪管理工程模式。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未来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如今海绵城市理念热潮在国内盛行背景下,在未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应更大范围内,将城市、水利与农业等整体的系统治理结合在一起,将建设海绵城市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的精髓融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消除重工程学和建筑学,而轻景观建筑学的的旧观念,加强各层次的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以达到各层面规划的相互协调,以致设计出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而城市之中包含各个大小不一的居住区。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而进行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前提下,建筑和园林绿化设计师共同参与,以及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精髓下,而进行的住宅区规划设计,才能使园林绿化的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创造出安全、高效、舒适的宜人坏境,为人与其他物种共同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坏境。
  参考文献
  [1] 罗水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460.
  [2] 王新哲.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变革的实践特征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8(3):65-70.
  [3] 顾朝林.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D].清华大学,2015.
  [4] 窦红艳.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8(35):1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28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