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六化”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新跨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洁 王素梅 郑秋兰 孙玉兰 李俊勇

  在建设“工业唐海,滨海城市”的新目标、新任务下,曾经具有辉煌历史的唐海农业如何在由农业基础县向现代工业县转变的过程中,加速现代农业转型,实现角色转换并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县组成专题调研组,就我县农业今后发展取向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农业围绕建设曹妃甸和冀东油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生产机械化、经营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为今后农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我县农业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转移劳动力要求与转移劳动力能力之间的矛盾。随着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的快速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但由于“工业唐海、滨海城市”建设刚刚处在开局起步阶段,二、三产业建设项目大多处在在建、待建状态,尚没有形成对一产剩余劳动力足够的吸纳能力,不但弱化了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的优势,制约了其推进速度,而且在客观上也影响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人口向城镇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业资源向大户能手集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四个集中”的实现步伐。二是产业化发展方向与运营机制衔接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尽管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口号已经提出了近20年,但依然没有摆脱“有产业缺龙头,有品质缺品牌,有卖点缺经销”的尴尬局面。三是农业创新需求与科技创新能力的矛盾。首先,文化素质低和分散经营模式导致对农业技术的需求相对不足。其次,农业科技创新缺少统一规划,有限的农业科技资源分散,农科教结合不够紧密,农业技术供需信息反馈不灵等问题,导致研究项目低水平重复、横向联系少,突破性成果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研究与推广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第三,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人才不足。技术权威和领军人物是科技创新的舵手。
  
  二、现代农业韧现端倪
  
  1、水稻乳芽直抛。2009年,八农场农试场进行了80亩乳芽直抛试验,5月20日抛秧,并进行了不同地块,不同品种,不同播种量对比试验,目前各试验地块秧苗的分蘖和生长情况良好。该技术将水稻春期秧田作业――育秧一铲(采)秧――插秧简化为浸种保湿育芽后直接抛播稻田,每亩可节约生产成本200元左右,以其省工省事降成本,而倍受广大干部群众关注。
  2、统育机插服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四农场和顺村李垒柱用合作的模式将多家农户组成生产联合体的做法,不失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实际上是农业生产服务公司的雏形,符合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方向,如果因势利导,必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规模化的定单种植。四农场富康村张跃进,2007年初当别人都在追求水稻高产,争种盐丰47品种时,他却另辟新径,同天津稻作研究所签定了规模化订单种植的合作协议,由天津稻作研究所提供多品种的稻种,分地块、分品种种植,秋后单打单收,稻谷由天津稻作研究所垒部收回。当年秋天,在别人为稻谷没人收购而发愁时,他的稻谷不仅垒部卖出,而且还卖了个好价钱。2008年承包的635.96亩稻田多数为订单种植,
  2009年他承包规模达到了1859亩。
  4、公司加农作经营。唐山三旺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垒友自2008年开始承包经营千亩稻田,成为我县公司兼农作规模经营的第一人。目前,公司与农作尚处在分体经营的状态,如果培植引导得当,该企业很可能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典范。
  5、集规模、观光为一体的奶牛养殖公司。八农场奶牛养殖户孙连江在太平庄建起了占地150亩、厂区前面为观光农业区的江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投资1000万元,奶牛养殖规模1000头,所产牛奶由蒙牛集团定单收购。该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唐海乃至唐山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奶牛养殖企业。
  
  三、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式的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农业和农业经济与非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的比较效益开始滑坡,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也开始下降。为此,国内权威人士提出,实现三个方面突破是现阶段农业发展中重大而突出问题。
  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实现农业经营体制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适度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不仅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而且也有利于避免生产和投入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种规模化经营是在不破坏现有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为前提的一种适度的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它是以农户承包的土地作股份,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规模化经营;是要通过这种适度的规模化经营,来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小规模、分散化家庭承包经营条件下的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避免因农户分户经营所带来的生产上的盲目性和产品产业结构上的趋同性所造成的农民利益上损失。
  建立专业化的农业分工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农业专业化分工模式的主要表现为区域专业化模式、部门专业化模式和作业专业化模式。所谓区域专业化,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院一品”、“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这样的模式既便于生产的管理与技术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和管理环节上的失误,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收入;又便于销售,不仅可以最大限度节省了销售环节成本,而且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达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使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谓部门专业化,就是通过农业分工在农村逐步形成相对独立的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技术推广与使用,农产品销售、运输、加工和仓储,农资产品供应等部门,以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将农业经营由过去的一个生产单元(家庭或家庭成员)单独完成,变为多个生产单元分工合作,形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产业工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规避农业风险,而且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和转移。所谓作业专业化,就是从种(苗)培育,到具体生产环节管理,最后到收割,这所有的生产环节不再是由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生产单位全部承担完成,而是每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生产单位只承担其中某一个生产环节,这样既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生产效率,更主要的是通过专业化的管理,降低了农业风险,减少了盲目的农业投入。
  建立企业化的法人治理模式,实现农业组织形式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最终选择。企业化的法人治理模式,是农民以自己的土地、资金、生产工具、产品和劳动力资本(包括专业技能、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本)作股份,组成股份合作体系――农业协会和专业股份合作组织。由会员组成股东大会,选举协会管理层和法人代表。法人对股东负责,股东有权改选管理层或法人。农业协会和专业组织,负责本会成员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组织和供应,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农产品的销售、储存和运输,农业发展资金的组织、融通和农业风险性救济等方面的业务;会员通过用自己的股份作抵押,获得协会或专业组织提供的种子(种苗)、肥料等生产资料;获得农业增收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撑和农产品产、加、销、运,储等系列化服务,以及农业信贷的帮扶和灾害性难关的度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5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