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财务信用分析系统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 源 董 普

  摘要:文章基于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管理的要求,针对财务信用分析特性提出了关于企业财务信用分析系统构成的一些看法,并且设计了具体的体系指标,希望对改善我国企业财务信用评价与管理体系有所裨益。
  关键词:财务信用分析;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信用问题成为现阶段倍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缺乏信用支撑的市场机制很难健康运作,打造高水准的企业信用评价与管理体系已刻不容缓。信用分析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基础。作为其重要组成的企业财务信用分析,是对受信方的偿还能力和还款风险等财务信用状况的系统评估和判断。
  
  一、财务信用分析的基本特性
  
  (一)客观评价与主观判断相结合
  信用分析过程需要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也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是评价技术和评判艺术的有机结合。在信用评价时虽然要参考大量的资料,但信用评价的目的决不是对企业历史绩效的一般分析,而是对企业未来财务信用风险的评估。既然涉及对未来的评判,就离不开人的主观认知和判断,特别是那些无法用财务报表反映的诸如企业竞争力、管理能力、企业形象与知名度,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等等。因此,数量化的度量模型和评价人员的专业判断相结合是企业财务信用评价的特性之一。
  (二)着眼于中长期的分析评价
  企业财务信用评价所重视的是影响企业中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分析,包括宏观经济背景和变化趋势、国家法规建设、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等,不会因为单独一个经营周期的财务报告而改变企业的信用等级。
  (三)重视现金流量及其稳定性
  由于企业财务信用品质最终将表现为按时偿付行为,企业信用分析的核心在于评估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有充裕现金的企业最有可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流动性不好的企业,包括那些缺乏足够现金流的盈利企业,其信用风险都会比较高。因此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水平和稳定性至为关键,对于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策略、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企业应对现金流量变化的能力等都是企业财务信用分析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二、财务信用分析体系构成
  
  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和分析的过程中,所需评估的范围广泛地涵盖了各种层面的风险,既包括客观具体的财务分析,也包括较为主观抽象的策略分析及组织能力评估。在形式上这些评估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类。
  (一)经营风险分析
  经营风险分析具体包括产业风险评估、竞争定位分析和内部管理评估。产业风险是指公司所属产业在国内经济上的相对重要性及其特有的风险和机会。当所处经济环境衰退时,厂商的破产率往往大幅上升,因此要掌握受评企业信用品质的变化,必须先了解产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景气的荣衰,以及产业的竞争结构。竞争定位分析包括关键成功因素的界定、多元化情况以及规模的评估。关键成功因素的界定即是不同产业的竞争基础;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则需要在进行信用评估时对不同行业的风险等级及影响因素加以综合考虑;而公司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市场竞争力的高低,规模评估的重点在于其规模是否能够展现出市场优势。关于内部管理的评估,主要是管理团队的能力评估和组织结构评估。对于管理能力的评估,不仅要以过去的经营绩效来判断,还应就管理层所提出的计划与政策加以评估,以此来判断管理层观点的一致性与可信度。而对于组织结构的评估,主要应注意是否存在潜藏的问题,比如组织对特定个人依赖过重等。通过对受信公司经营风险的分析,可以深入检视其经营基本情况、管理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评估其在业内的竞争定位,最终得以全面掌握授信者的受保障程度。
  (二)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品质。在进行所有的财务分析之前,必须先评估财务报告的会计品质,以免所有的分析最后只落得“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Garbage out,GIGO)的结局。评估的内容具体包括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报表的品质和各种会计处理方法等。在必要时,应将报表作适当调整以利于分析。
  2、财务政策。在了解了受评公司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之后,即可进入各个财务方面的评估,首先便是财务政策的评估。财务政策评估除了发行新股的意愿与能力、股利政策的内涵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管理层的经营策略与管理政策。追求经营规模积极扩张、快速成长的经营哲学,很容易将财务政策导向高杠杆策略,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
  3、获利性。获利能力是信用保障一项很重要的因素。公司如果能够得到较高的营业利润与资本报酬,就能够产生较多的内部资金,也比较能够吸引外部权益投资,使公司的自有资金站在较为厚实的基础上,这样外部债权人的权益才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保障。衡量获利能力的指标很多,最典型的包括资本报酬率、营业利润率等。除了观察获利率的高低,获利的趋势变化和竞争者的相对水平也很重要。尤其是考虑到不同产业间的重大差异时,会发现获利率的水平很难有一个标准可言,20%的净利率在某个行业可能是很不错的成绩,但在另一个行业却可能不尽人意。因此,在评估个别公司的信用时,必须将获利性放在时间的纵断面与产业的横断面来审视,才可能产生较客观的估计。此外,由于未来未必是历史的直线延伸,影响未来偿债能力的是未来的获利能力,而不是过去的获利高低,因此欲评估决定信用强度的获利性,真正应该重视的是未来获利能力的评估,而不仅仅是历史记录的分析。未来变化如何难以完全预料,评估人员在评估获利性时,对于管理层为达成盈余成长所提出的计划须特别重视。
  4、资本结构与资产保障。资本结构是否健全直接关系到债权受到保障与缓冲的程度,评估的重点除了资本结构本身外,还应涵盖较为动态面的短期保障等项目。衡量财务杠杆或是举债程度的财务比率很多,如资产负债比率、产权比率等等。举债程度越高,代表一旦发生危机时债权所能得到的缓冲保障越小。除了关注长期偿债能力外,还需要考察短期负债的保障性以及资产组合动态的市场性。短期偿债能力最明显的指标在于盈余与短期偿还义务之间的关系,在财务比率上经常用利息保障倍数来衡量。而资产组合的市场性是决定适当杠杆水平的一项重要因素。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量或是市场价值较为稳定的资产,比那些市场流通性较差者可以采取较高的举债水平。
  5、现金流量健全性。信用分析中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真正用来偿还本金利息的是现金流量而非会计盈余。常用的现金流量比率包括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销售现金比率等等。这些比率的计算简单,重点在于计算后的分析诠释,因为比率并非越高越好。身处于一个低成长甚至衰退的市场,受评企业可能展现出很高的自由现金流量,那是因为其所需支出的资本性投资甚至营运资金投资都很小;相反,成长型公司的可支配现金流量常常是负数,因为需要高额投资来支持成长。
  
  6、财务弹性。企业的信用分析师必须考虑到在各种可能的变化下,受评公司面临未预期的资金需求时,有哪些相应的措施可以采用,比如到各种资本市场紧急融通的可能性、向其它公司和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能性,以及随时处分资产的能力等。
  
  三、财务信用分析体系指标构建
  
  企业财务信用评价指标是反映企业财务信用状况某种特征的专门概念,通常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而在企业财务信用评价中,这两类指标则表现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考虑到企业财务信用状况和信用风
  险是企业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的集中体现,其中偿还意愿与企业管理者个人素质及其管理理念有很大关系,我设计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信用评价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评价程序、评价标准等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信用评价仍然没有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在证券市场,推动上市公司进行财务信用评价或评级的力度不够,上市公司财务运作不规范,财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及时等现象依然盛行。针对我国企业财务信用评价与分析存在的问题,建议引入系统管理理论作为构建企业信用状况分析框架的理论依据,从整体实效最优的观点出发设计信用评价系统,强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协调。
  企业财务信用评价不仅可以为市场投资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评价工作本身也需要大量的信息。但信用数据的缺失已成为目前我国信用评价与管理发展的一大障碍。信用信息流通不畅,信用信息披露缺乏规范化及完整性等都给信用评价的健康发展留下了隐患。有鉴于此,建议监管部门应当加强信用信息披露,例如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披露企业信用等级状况,并解释信用等级转移的原因,同时,应尽快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以确保信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规范性与权威性。
  
  参考文献:
  1、田高良.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体系构建途径探析[J].会计之友,2007(5).
  2、曲艳梅.上市公司财务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6).
  3、沈雪峰.浅谈企业财务信用问题.财会月刊[J].2005(6).
  4、郭敏华.信用评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其中,董普为该单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0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