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财政新跨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建新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密切联系财政工作实际,自觉运用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务实的工作,全力打造“五型”财政,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强劲的财力支撑。
一、聚集财税要素,支持经济建设,打造发展型财政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的重要目的。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这既是结构调整的“洗牌”期、拉开差距的危险期,更是奋起追赶、跨越发展的机遇期。
第一,筹措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资金。认真研究落实国家、省市文件精神,提高利用政策的水平和成效,最大限度地争取省以上扶持资金;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稳妥地做大担保规模;大力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盘活和优化配置国有存量资产。多渠道、大力度筹措发展资金,积极向上引资、融资,全年力争完成融资6亿元任务,确保民生工程、实事工程、基础设施投入资金保障到位。
第二,制定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措施。突出财源建设强实力,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设立财政奖励资金5000万元、扩充“过桥资金”5000万元,增加担保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年内确保培植百万元企业超百家。实现以财政奖励推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力促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第三,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突出扶优扶强,重点扶持工业园区、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名优产品、重点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加快发展,整合财政资源,提高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做大担保规模;扎实做好“一挂钩四服务”工作,保证挂钩到位,服务到家,力促企业增长、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落到实处;推行资金拼盘、打包使用方式,对农业资金实行“打包”管理,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创税农业。
二、强化财税征管,做大收入蛋糕,打造增长型财政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人与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第一,突出财源建设强实力。瞄准全年确保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2.08亿元;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8亿元,确保增幅达到25%以上的规划目标。强化税收预警、突出抓大不放小、重抓协税护税,加强与国地税部门的协调配合,按照完善机制“抓源头”、紧扣时点“抓碰头”、力促平衡“抓两头”、强化考核“抓牵头”,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增强征管合力,理顺税收征管工作机制,有效规范收入征管秩序,完善税收监管预警机制,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及时入库。
第二,突出融资效应保建设。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致力改善金融环境,缓解全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扩充金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提高担保能力、拓展合作伙伴、创新担保产品、扩大担保范围、降低保费收费、创新反担保措施,全年增加2家贷款合作金融机构,新增担保客户50家,新增担保额1.5亿元,累计担保总额达到5亿元。
第三,突出招商引资增后劲。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明确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手中有任务,力争年内完成5个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1个协议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当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0万美元外资项目,并争取实现一个园区项目转移。
三、注重攻坚克难,优化支出结构,打造公共型财政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一,提高财政运行质量。进一步调优支出结构,严格执行日常财务开支标准,严控奖金发放和招待费、小车费、会议费、参观考察费等消耗性支出,确保公用经费实现零增长。通过编细、编实部门预算,大力实施增收节支等措施,将有限的财力用于保人员工资发放、机关运转和保弱势群体生活、城乡低保、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等民生领域,力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实现保运转、保民生“双保”目标。
第二,提高财政发展水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克服困难、应对挑战。注重研究国家、省市应对危机的各项政策和重大举措,创造性地做好对接、争取、配套、融合等基础性工作,在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争取国家和省市更多的政策性项目及资金。发挥财政政策功能,突出支持符合政府鼓励的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力促全县各块加快发展,力促全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投资结构优化。实现促发展、促调整“双促”目标。
第三,提高财政服务效能。深化财政部门“三服务”内涵,进一步增强效能意识,努力做到求真务实抓落实、争先争优不争论、脚踏实地不折腾,以百倍的信心、扎实的工作、过硬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着力塑创工作特色、打造亮点工作,继续保持财政部门连续数年综合考核及单项工作位居县直部门前列业绩,进一步形成年年进位、奋勇争先的浓烈氛围。
四、深化财政改革,实施科学理财,打造创新型财政
深化财政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改革与发展,确立以人为本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协调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把改革转化为财政发展的推动力。
第一,推行非税收入“一费制”改革。对基建项目实行集中收、一次性收、按标准收。对涉企项目实施下限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监督收费,切实规范收费行为。
第二,推行事业单位供给方式改革。采取“以事定费”和“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将提供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经费供给方式由“养人”向“养事”方向转变。先选择对“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推行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改革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第三,推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改革。建立预算与资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2010年内把全县中小学现有的房屋、车辆、大型教学仪器列入试点范围,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建立国有经营性资产公开招租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经营性收入实行委托招租,收入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五、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效率型财政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牢固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意识,增强优质服务能力。
第一,塑创财政服务良好形象。增强全体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使财政部门就是服务部门、财政部门的每个岗位都是服务岗位的理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形成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塑形象、比作为、争贡献的良好氛围。做到服务对象“零投诉”、实现服务工作“零差错”,深入落实机关创一流服务工作意见,使机关各项服务更加高效、更加彰显人性化、服务制度更加规范化。
第二,做好结对企业挂钩服务。以“三服务”挂钩的11户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成立专门服务企业工作班子,实行一企一策,提供个性化服务。定期深入挂钩企业送信息、听情况、商对策,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对服务企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会办意见,实行统一协调服务。对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议。
第三,打造财企信息互动平台。健全财政服务企业联系网络,架设财企“连心桥”,畅通联系渠道,将服务项目制作财政服务企业联系卡,送发全县定报工业企业,搭建“财政之声”短信平台,为企业传递财税政策信息,编印财政服务信息“快捷通”送达企业,收集特长会计人员信息,为企业提供会计核算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信息,搭建企业与财会人员间的供求平台。
(作者单位:射阳县财政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4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