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安徽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 虎
摘要:造成安徽乡镇企业发展滞后的原因除客观宏观经济环境以外,主要是由于作为农民出身的企业员工受传统思想中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思想的影响。安徽乡镇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这一消极因素,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乡镇企业;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最明显的体现在经济总量继续加大。“十五”末,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50534亿元。“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1.51%,超过计划目标8.2%,占GDP总量的27.7%。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资产总额的增长呈现良性的上升趋势。从2001年到2006年,每年的递增速度分别为10.78%、14.81%、17.24%、18:42%和18.63%,是历史上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增长最快的时期。标志着乡镇企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潜力,也为“十一五”时期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乡镇企业在促进市场变革、商业竞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安徽的乡镇企业来说,与沿海一些发达的省份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它的发展无论在规模或速度上,还是在生产总值上,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1999年,安徽省乡镇企业66.65万个,其中集体企业4.7万个。职工人数496.10万人,其中集体企业职工180.63万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786.40亿元,实现营业收人2805.98亿元,乡镇企业向当地税务部门实际缴纳的税收49.32亿元。而到2005年底,安徽省乡镇企业达83.9万家,同比增加近1万家;实现增加值1084.3亿元,增长11.0%,占全省CDP的比重20%左右。2005年全省乡镇企业上缴税金86.6亿元,增长8.9%,净增7.1亿元;安排就业533.2万人,增加10.5万人。
乡镇企业正逐步成为安徽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在乡镇企业繁荣的背后,却是企业在短短的几年的生存之后,无论是规模较大的还是中小企业,寿命在5到10年以内的高达50%以上。即使有些勉强生存的也呈现出较为普遍的停滞、畏缩的局面,利润增幅回落,企业盈利难度加大。2007年,安徽省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尽管乡镇企业保持了利润增长的势头,但增幅明显回落。全年全省乡镇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8.8%,增速下降了3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增幅低于同期营业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另一种现象是,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很难在继续扩大。从全省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不用说构建具有世界性的跨国公司,甚至在我国的500强的乡镇企业中,也难觅到安徽乡镇企业的踪影。这里固然有诸如资金制约土地资源紧张、能源价格上涨、运输成本提高等不同程度客观条件地影响,但造成安徽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还有其更深层的原因。
第一,在领导方面,企业往往采取家族式的管理,领导主观专断,任人唯亲,在用人方面,观念落后,不能做到人尽其才,用其所长,且不能尊重劳动者的权益;第二,在管理方面,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混乱,规章制度不但不完善,且多是形同虚设,执行不力;第三,在经营理念上,企业领导人员表现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抱残守缺,忽视企业的创新,反而盲目跟风,复制克隆;第四,在营销策略上,忽视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形象,产品的售后服务不完善,不做市场调研,守株待兔等;第五,在乡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3%,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仅占乡镇企业全部就业人员的1.3%。
乡镇企业的问题,从根本上是由于我国农村中保留太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和风俗习惯,特别是在安徽这样欠发达的地区,这种因素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潜移默化业已积淀为国民的普遍心理因素,规范、支配着人的思想、行为。这种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未来的意识趋势和存在,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能量和能动作用。它的诸多特征是与现代经济建设和社会现代化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且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丰厚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但传统文化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不是静态的存在,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知识系统是在不同时代延续和发展的。
而我国传统文化作为过去时代的产物,其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又决定了它难以完全同今日的现代化建设相耦合,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必有与发展市场经济相冲突的一面。如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观念;小农意识所反映的平均思想;崇古法古、因循守旧的怠惰心态;加之我国农村受封建传统影响历史久远,血缘、亲缘、业缘自成板块,宗法宗族群体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使农村文化具有了更多的特殊性,这种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深深印在一代代农民身上,有力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法、情感态度。这种文化传统经过不断过滤、筛选和沉淀,形成当今农民稳固的文化心理结构,即使农村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也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改变。除上述的消极落后的特征以外,还有农村中的重农抑商、安贫乐道、恪守中庸、崇信神鬼等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包括企业的领导阶层,绝大部分都来自农民。农民既有淳朴、勤劳、助人的美德,同时也有安于现状、容易满足、小富即安、进取心不强、只重眼前不求长远、求稳怕变等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道德因素。因此,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出现如今的景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并且他们的发展前景也是难以另人不容乐观的。
如何摆脱安徽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除了在宏观上继续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化企业改革,激发企业内在活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以外,还应该从安徽乡镇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目前存在的其他,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后劲。
事实证明,对企业的管理与建设,其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因此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工人队伍就成了企业的第一要务。因为企业的各项任务,归根结底要靠人去完成,工人队伍是生产的基本力量,是企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人际关系来说,企业要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要花大力气清除过去在乡村中影响人际关系正常发展的譬如宗族、血缘等原因造成的员工之间的不能够团结合作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员工之间只有真诚团结,相互合作,才能创造极高的生产率,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从员工的整体素质来说,只有精良的技术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保证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保证生产的效益。
因此大力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必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对于乡镇企业的员工集体来说,要在员工之间培养一种强烈、深刻的同类价值意识,把自己和企业的共同的命运和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企业的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使员工知道,企业利益、形象、前途与自己命运有息息相关的密切关系,使他们有依附企业的归宿感。
由此而产生的“命运共同体”的企业意识,是企业巨大内聚力的来源;企业要培养工人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态度,使他们认识科学、知识、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对企业的个人来说,要树立竞争意识,打破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的旧的生存状况;同时克服由于过去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农民那种保守狭隘,对集体漠不关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建立现代经济的时效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工人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以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
深化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在行政管理上,确立分类管理、分级指导的思路;在人事制度上,逐步实行考核聘用,择优上岗,优化组合;改变过去那种以血缘、宗族等家族式企业建设模式;在民主制度方面,要保证广大员工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职工对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参与权,把企业的建设变成最大多数员工的事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形成“一整套成文或虽无条文却是约定俗成的厂规厂纪、厂风厂貌、文明守则、职业道德、公共道德、人际礼仪等大家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使其在企业活动中,总是按照企业的总体样式、标准来要求自己,形成非规则的又难以摆脱的约束倾向,从而形成独特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将是企业发展宝贵的财富和巨大的潜能所在。”在这一点上,国有的一些大型企业的做法为我们乡镇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企业的领导建设上,从总体上要培养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知法律、善理财的高级人才。企业领导是企业发展的火车头。因此,村镇和乡镇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就要加强对企业领导的教育与培训,要向国内外先进的企业学习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以及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改变农村企业领导中的观念上的落后、管理上的随意、组织上的放任、战略眼光的上的短浅、指导方针上的低标准,特别是要在思想上消除传统经济的闭关自守、自我封闭的观念,逐步扩大自己的视野,积极与外界沟通信息,增强接受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和信息材料进行独立的经济分析和经济行为判断,以适应并跟上现代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
文化作为人们价值观中最核心的部分,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包括经济行为,它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之一,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五千多年的根基。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优秀内容和思想精华。近二三十年来,亚洲“四小龙”和日本的崛起在很大程度是得益与我们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的积极部分。但不容忽视的是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方面有与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相冲突的一面。
特别是在安徽,由于缺少了像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改革的步伐起步较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传统文化当中的消极因素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更加明显,在上述大环境的背景下,作为安徽的乡镇企业面临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企业里的员工,上到企业领导,下到一线工人,决大多数都来自与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非常深的农民,有的就是放下锄头就进工厂,他们现在的状况实际对企业的整体素质都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阻力。当然,安徽乡镇企业要想改变目前的状况,仅仅只靠企业的自己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地方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从宏观上从根本上解决诸如农村中农民文化水平低、信息不畅、政策法规不完善等不利因素,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只要共同努力,相信安徽的乡镇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国乡镇企业年鉴[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中国乡镇企业年鉴[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项润,中国企业发展的六道坎[J].商界,2005(增刊).
4、文化国力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本文是宿州学院硕博资金资助项目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sky2007001)。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6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