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侯庆志 韩佳峪 李晓琳

  【摘要】 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辐射效应”和向内地的梯度转移效应越来越显著,而东北三省正在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本文结合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政策,描述了东北三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对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制约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 产业转移 东北三省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外贸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发展了加工贸易。但进入“十五”和“十一五”阶段以来,随着沿海地区土地、资本、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环境压力的增大,加工贸易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纵深转移具备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同时,这也适应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转变和升级发展方式的需要。
  一、东北三省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目前,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1577亿美元,增长了463倍,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5.7%提高到39%。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进行加工贸易转移的力度加大,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参与加工贸易。2003年国家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2007年“建设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等政策措施,为东北地区进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承接、促进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结合统计数据,可看出东北三省的加工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123.1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57.74亿美元,增长了2.9倍(见表1)。
  尽管东北三省加工贸易增长显著,但东北三省加工贸易的绝对规模和在全国的贸易额中所占比重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2002―2010年东北三省加工贸易总额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仅为3%左右。以2008年为例(因2008年相比后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东北三省加工贸易总额为243.8亿美元,占东北三省外贸总额的22.95%,低于全国40.4%的平均水平。
  我国加工贸易在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省份发展较为集中。2008年仅广东省加工贸易额就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25.22%,其他加工贸易发达省份,江苏(1419.7亿美元)和山东(608.5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分别为13.7%和6%;而同期东北三省加工贸易的总和仅为243.8亿美元,仅占广东省的9.3%,全国的2.3%(见表3)。
  东北三省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主要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从表4可以看到,东北三省各有其资源特点和发展优势,加工贸易发展的产品结构有些不同。
  二、东北三省进行加工贸易承接的主要制约因素
  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家最先给予政策支持的对外开放地区,又兼具地理、资源、科技、资金、人力等优势,从而获得了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早期的重工业发展基地,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限制,至今还未具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成熟条件,也还没有形成东部与东北地区之间有效的加工贸易转移机制。
  1、观念更新缓慢,人才流失严重
  东北地区外经贸企业发展步伐较慢,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观念不强,缺少在国际上有影响、有实力的大型外经贸企业骨干,缺乏有效的引入人才和用人机制,人才短缺和流失现象严重,外贸发展后劲不足。同时,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市场经济意识还不够,观念转变不快,软环境建设滞后,依靠改革开放、市场机制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同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2、较高的贸易成本
  (1)较高的运输成本。加工贸易运作的特点在于“两头在外”,便利的交通运输无疑对于发展加工贸易具有重要的节省成本的意义,且在长期内海运仍会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这又要求内陆距离港口尽可能地近,降低贸易、运输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我国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处于内陆,距离海港较远,导致货物进出口的运输成本高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一点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更为明显。
  (2)较高的交易成本。这里的交易成本包括时间、信息等成本。为降低贸易成本,必要的配套产业将是内陆地区参与加工贸易承接的重要条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体现在具有众多产业配套程度很高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和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等方面。而东北三省对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配套程度低,缺乏对外贸易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这些都加大了东北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难度。
  3、对外开放水平低
  企业与国际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是影响加工贸易的重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了这方面的有利条件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发挥了外资利用与外贸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较低,在外贸依存度和吸引外资上优势不大,是阻碍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限制条件。尽管东北三省利用FDI均有所增加,但是三省的贸易依存度与全国的水平有很大差距。以2008年为例,东北三省中除辽宁省的贸易依存度较高为3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吉林省的贸易依存度为14.5%,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黑龙江省的贸易依存度为17.2%,不足全国水平的1/3;东北三省整体的贸易依存度也仅为26.4%,不足全国水平的1/2(见表5)。
  三、对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建议
  1、转变观念,实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进一步融入到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是发展对外贸易、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和前提。东北振兴和外贸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才,需要发挥区域优势引进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和企业的经济信息网络,迅速掌握国际市场资讯变化,占据信息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建优良投资软环境,吸引更多外资落户。
  2、采取措施降低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针对前面提到的东北地区发展加工贸易面临的成本过高等制约因素,具体应对措施可以包括发展物流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建设加工贸易工业园区等。
  东北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一方面整体距离海港较远,另一方面又处在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所以地方应通过发展物流运输业针对第一方面进行改善,对于加工贸易出口运输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程序上的便利,同时发挥处在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的地理优势,做好对韩、蒙、俄、日的经济开放。
  同时,地方应积极建设加工贸易工业园区,发展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领头企业,建设不同特色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以此引导东部沿海地区相关产业向东北地区转移,使加工贸易工业园区成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良好平台。同时建设工业园区可以和国家在东北地区建设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的政策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发展的优势。
  3、立足东北亚,提升扩大对外开放层次
  尽管东北三省不像东部沿海地区那样和国际经济联系紧密,但有邻近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区位优势,使其在东北亚拥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边境贸易的增长对于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吉林省为例,针对没有出海口的不利现状,吉林省积极与俄、朝等国协商,并借助日本和韩国的技术、资金实力,努力打造图们江开发区,现在珲春一带已经成为日本、韩国商人的热门投资地区。
  同时,东北地区发发展加工贸易应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港口条件,目前东北地区拥有空港4个,海港4个,其中大连港和营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能力的8.8%。充分发挥地理位置和港口交通的优势,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做好利用外资和发展外贸的良性互动,将无疑是东北地区发展对外加工贸易的有效措施。
  4、政府政策支持
  东北地区在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过程中,要形成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与配合,革新加工贸易的监管方式,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调动类似民间商会、行业协会的互动和配合。使得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以及民间均得到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支持。
  总之,东北三省承接和发展加工贸易,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道路。同时不仅发挥地方资源优势,还要将地方资源优势同人才优势、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相结合,以实现优化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以及贸易方式。坚持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先进经验,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陈耀、冯超:贸易成本、本地关联与产业集群迁移[J].中国工业经济,2008(3).
  [2] 杨志芳、闫奕荣:对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2008(2).
  [3] 王立成: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7(12).
  [4] 梁小萌:珠三角加工贸易转移的区域协调战略[J].探求,2007(6).
  [5] 杨灿:2007年加工贸易新政策分析[J].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6).
  [6] 那颖: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责任编辑:李文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