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新美
[摘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关乎其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保证。本文着重分析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为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培养途径
高职院校应突显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表现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成为其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且是关乎到高职教育培养人才质量的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正日益成为各高职院校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教师存在着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经历不足的问题,这种状况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阻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对于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方面,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产品升级换代、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高等专门人才的需求倍增,而且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就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即“双师型”教师。
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所在。教育活动中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计划等能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关键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职教育是教育学生会做人、会做事、有知识、有技术。因此“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又要具有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持有“双证”。这样的专业教师来任教,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可以学习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圆满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从而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适用”、“效率”和“效益”的素质要求。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增加教师培训与开发的资金投入,积极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加强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建设等多种措施,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层次、高技能、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途径
1、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从事教学工作的,他们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且思想上不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不适应,难以有效地促进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应结合2004年4月12日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附件中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释,高度重视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宣传,使青年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社会、企业,了解其对职业、教师素质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激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需要转变“双师”即“双证”、“双师”即“教师+工程师或技师”、“双师型”教师要有“双师”的经历等认识与理解上的偏差,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强调“双师型”教师应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既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因此,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保证。
2、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
高职院校加大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是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拓宽师资队伍引进渠道,就必须打破只从高校挑选教师的观念。高职院校人才引进途径主要有:一方面加大从高校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加大从企业里对一些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的引进;还可以加大从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内部培训机构的教师、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引进。因此,高职院校加大对社会上相关行业中的优秀人才的引进,多渠道地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给高职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而且还能进一步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能进一步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有效缩短教育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3、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是关键。高职院校必须结合高职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和措施。如对于已具备副教授的“双师型”教师使其享受教授同等待遇;对于已具备讲师和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使其享受副教授同等待遇;高职院校可结合实际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津贴、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课时费标准;对于选拔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时,把在企业的实践经历和具备“双师型”教师特征的对象作为人选的必备条件之一等。因此,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在职称评审、工资晋升、评优奖励、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发展机会,以激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努力的积极性。
4、大力改善“双师型”教师的待遇
对高职院校而言,大力改善“双师型”教师的待遇能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稳定,也能很好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目前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双师型”教师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为丰厚的经济收入,他们建设教师队伍秉持“高素质、高工资、高水平”的理念,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因此,高职院校在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方面,一方面努力争取各级政府给予“双师型”教师一定的政府补贴;另一方面在校内给予他们资金
上的大力扶持,如设立“双师型”教师的奖励基金、提高课酬、工资津贴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
5、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工作环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教学科研条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不断加强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即加强校内实验室、校内实习工厂和实训车间(中心)等方面的建设,有利于“双师型”教师从事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第二,要不断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应根据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积极建立与企业的联系,建立起一些集教学、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选派教师深入到企业、行业的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工作学习,有利于“双师型”教师了解企业、行业的新信息、新技术、新趋势,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知识。
第三,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工作室”,即以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名字命名“某某工作室”,使其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带领其团队与企业进行实际接触,开展业务,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6、探索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模式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实践型、实用型、实干型、技能型的高级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要保证其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模式是培养与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的互动模式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高职院校通过选派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锻炼其熟悉掌握生产环节、技能操作,并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专业技能方面的问题带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第二,高职院校积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和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研究,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难题。
第三,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成立科研基地、实验基地,精选专业教师到企业共同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既能促进企业的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升级,又能提高教师的技术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另外,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让他们在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改革“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为促进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任职资格。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开展校际间的合作,积极探索兄弟院校之间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做到校际间“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进步与发展。
三、结语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建设一支“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有效的保证。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努力打造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施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6(21)
[2]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3]戴曼、唐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4]朱江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校企合作[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责任编辑:胡冬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