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禀赋视角下培育乡镇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小青
【摘要】 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繁荣我国农村经济, 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我国乡镇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成长,既要在企业内部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其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的资源条件与要素禀赋结构,在资源与能力理论指导下,培育其可持续竞争优势,才能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乡镇企业 要素禀赋 核心竞争力 可持续竞争优势
一、问题的提出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 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是由农民自己创办并经营的企业。
二十多年来,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背景和改革开放的政策环境下,乡镇企业为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460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200亿元,上交国家税金4200亿元,就业职工超过1.4亿人,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1100元。乡镇企业日益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阵地,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党和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但是,乡镇企业在农村改革以及相应的市场体制形成过程中的发展历程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过程。首先,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初步成功,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的时候,变动巨大的经济环境给予具有灵活体制的乡镇企业以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八十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在中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消化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还为国家和地方,尤其是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因此,发展乡镇企业,曾一度被誉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乡镇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场条件等外部因素发生了深刻变化, 乡镇企业开始面“临增长的极限”,发展势头渐渐趋缓。突出表现在中国经济由全面短缺走向相对过剩, 卖方市场逐步转化为买方市场, 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更加强化,国际市场也随全球经济增长形势变化, 市场对乡镇企业发展的约束进一步增强;加之乡镇企业规模小,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在国有企业实行一系列改革因而效率获得提高,以及高效率的外资企业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之后,乡镇企业逐渐成为竞争中的弱者,大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乡镇企业的发展问题也就逐渐凸显。同时金融体制改革, 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使乡镇企业融资环境严重恶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的分散性和粗放性所导致的巨大的环境成本也逐步显现出来,对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就促使我们要重新思考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并力图探讨一条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关于竞争力理论的文献评述
竞争力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应用最新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理论的综合应用学科体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竞争优势之源是什么,即什么带来了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之“源”是通过什么样方式表现出来的,即“源”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如何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即要回答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
从历史发展看, 竞争力理论可以归纳成以环境为基点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理论、基于资源与能力的竞争理论、企业创新理论和基于评价方法的竞争力理论5个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重点从市场定位,逐步转移到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上来, 并由此产生了企业的内在成长理论, 进而逐渐演化为两个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学派, 即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
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产生的理论基础相同, 都假设企业是异质的, 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都从企业内部和内在发展出发来分析企业和市场,持续竞争优势是两派的共同研究主题。
基于资源理论与能力理论研究的重点略有不同。两派都试图打开企业这个“黑箱”,但在资源和能力对于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上,二者却有着不同的解释:资源学派以Collis D.J和Montgomery为代表,强调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不可完全替代的战略资源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而能力学派以Prahalad CK和Hamel G为代表,则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源泉。资源学派将核心能力作为企业资源的一部分;而能力学派则强调对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能力是核心能力的一部分。
关于我国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问题的研究,国内的战略管理学家大多沿着能力学派的路径,对大企业集团或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展开讨论。例如,周玫(2002)指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科学地确立企业的发展战略意图、创造满足顾客需求的独特的价值链以及增加顾客的利益”来构建其核心竞争力;陈志华(2006)强调“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开发、品牌建设及信息技术”对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吴添祖(2001)关注战略柔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专门针对乡镇企业竞争优势进行研究的文献比较少,而基于农村地区的资源基础对乡镇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进行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吴荣(2003)、刘增科(2005)曾经从企业机制构建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升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张学英(2003)则强调制度创新对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他们都把研究的视野局限在企业内部,忽视了外部环境变量对企业的影响。过聚荣、周三多(2004)虽然指出了企业内部培育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两条途径,但他们并未对外部环境中的要素禀赋这一客观条件加以强调,但这一研究思路却为如何在农村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基础上探索培育乡镇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路径提供了线索。
三、秦皇岛地区要素禀赋分析及培育乡镇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
1、秦皇岛地区要素禀赋分析
秦皇岛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区位优越,交通方便,资源富集,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
(1)自然资源条件。秦皇岛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水热资源充裕,立体农业气候明显,加上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野生动植物资源最具优势,为绿色食品的产业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秦皇岛周边地区的经济资源比较匮乏,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相对较少,对大气、土壤、水质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是我省生态环境较好、有利于绿色食品发展的地区之一。比如,昌黎县林果资源丰富,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全县林地面积1.17万公顷,果园面积0.73万公顷。主要生产葡萄、梨、苹果、桃、板栗等干鲜果品,玫瑰香葡萄、天津蜜梨等早就远近闻名,有“花果之乡”的美称。现拥有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面积已达3.6万亩,年产量为3.4万吨,2000年被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命名为“中国酿酒葡萄之乡”卢龙县农业已形成稳固的基础,农产品丰富多样,有甘薯、玉米、小麦、水稻、花生、大豆等。甘薯是主栽作物,卢龙素有“薯县”、“粉乡”之称,是华北甘薯主产区之一,甘薯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鲜薯5.5亿公斤以上。以甘薯为原料搞多层次加工已形成规模,加工的食品有淀粉、粉条、粉丝、粉皮、膨化薯片等,产品大部分出口。
(3)品牌效应日益显现。近年来,秦皇岛市的农产品名优品牌量和注册商标量逐年增加。2005年底,共有“长城”葡萄酒等4个品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占全市“十五”期间全国名牌产品数量的67%;6家企业的24种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位居全省第二位;100多种农产品获省优。成功注册了“集发”、“潘官营”等一批农产品商标,其中“集发”蔬菜入主全市10大超市,“一奇”粉丝远销韩国,“翡翠岛”海产品占全国出口量的半壁江山,华夏“长城”干红酒畅销英、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三大葡萄酒品牌之一,并于2006年8月份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葡萄酒类独家供应商。农产品名优品牌和注册商标已经成为企业广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一张通行证。
(4)初步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包括产地环境、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包装、仓储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建立了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环境质量监测机构和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培训了一批专业队伍。这些条件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基础。
2、培育秦皇岛地区乡镇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规划设想
(1)凭借乡土优势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深加工业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跟踪调研,不断创新产品,同时大力开发有秦皇岛资源特色和融入出口国文化特色的绿色产品;在保持传统绿色产品出口优势同时,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特别是AA及产品的比重。在上述过程中,要借鉴外国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进一步培育区域优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秦皇岛绿色食品产业优化市场结构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一要着眼于做大、做强和提高效益,即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发展“航空母舰”;二要着眼于特色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搞好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大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应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找到各自的角色和发展的空间。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集群所带来的正面经济效应,即集群所获取的各种有利于集群发展和技术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集群所带来的对负面效应的规避能力,即对不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各种因素的规避和纠正能力。秦皇岛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已进入成长期阶段,在生产和出口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现有区域竞争优势是开拓国外市场的基础,但要从加强竞争优势的角度,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这些产业集群,使其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3)乡镇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培育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要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比如组织地区间的考察、交流,多到外面“取经”,博采众长,将本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或者发展成果向外地展示,吸引资金技术,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注: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秦皇岛农村地区要素禀赋结构与乡镇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0703022)
【参考文献】
[1] 王德章、赵大伟: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北京:中国软科学,2003(9).
[2] 金碚:中国产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选择[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4(7).
[3] Abbas:How to Manag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J].New York: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ess,2002.
[4] Gopinath M、T.l.、De Huu:Investigating the Nature of World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U. 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Technical Bulletin,2001.
[5] Maury E.,and Michael R. Competiteveness in International Food Markets[M]. Boulder:Westview Press,1994.
[6] 庄丽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9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