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荣耀

   【摘要】伴随上海市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发展都市型产业和提升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成为上海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上海都市型产业结构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影响上海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都市型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上海 都市型产业 国际竞争力
  
   一、上海都市型产业结构及特点
  
   都市型产业的定位及其理论,是在经济区位理论的基础上,综合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城市生态经济理论,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都市型产业主要是指适应大都市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适宜于在城市中发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可提供较多就业机会,以及能够满足居民消费多元化发展及其升级需要的行业。从总体上讲,可以把上海都市型产业分为都市型农业、都市型工业、都市型旅游业和都市型知识服务业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见图1)。
  
   1、都市型农业
   都市型农业是指依托都市及高度城市化地区的自然与市场环境发展起来的,满足都市现代发展需要的,以绿色、环保为特点的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上海发展都市型农业既要满足现代都市及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发展及人民生活多种需求与生态环境优化的需要,又要依托都市城区自然环境。所以上海发展都市农业要体现以下特点。(1)功能多样性。都市型农业通常具备经济生产功能、娱悦娱乐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健康保健等功能。(2)产出多元性。都市型农业的产出形态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形态未加工或初级加工农产品和加工食品,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型产品。(3)高度开放性。都市型农业属于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农业,在生产、消费、市场、流通各个环节,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市场的高度融合与开发。(4)生产集约性。都市型农业是资本、技术等高度集约的农业,完全有可能成为现代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
   2、都市型工业
   都市型工业必须以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能够在市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的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具有生产占用空间小、无污染、低能耗、市场反应迅速、就业容量大、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发展适应性强等特点的工业门类。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型大都市,合理运用在信息、交通、人才等方面所具有的集聚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体现了三个特点。(1)园区化。都市型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上海市科技型小企业发展的优良平台,上海纺织科技工业研究院一举转型为上海纺织科技工业园,轻工业研究所变成了理日科技工业园,机床研究所变成了机床科技工业园区,园区化发展模式在工业科研院所中蔚然成风。(2)品牌化,上海的中心城区曾经孕育了一大批名牌,很多名牌至今仍有不小的号召力,利用这种名牌效应吸引更多同类企业的入驻成了不少都市工业园招商引资的新招数。而这种“品牌化”其实还有着专业化生产链的特征,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3)特色化。“有税收、有就业、有环保、有形象”的多赢格局调动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热情,都市工业很快就频频联姻各区的特强产业,呈现出“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3、都市型旅游业
   都市型旅游业是指依托都市独特的自然与环境、经济与社会、规划与建筑、历史与文化、人文与商贸等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旅游业,包括中心城区观光、商务、会展、购物旅游,都市文化娱乐旅游,以及都市近远郊休闲度假旅游等等。都市型旅游业是新兴产业,也是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02年,上海市接待入境游客2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98亿元,占GDP比例5.8%,比上年提高了0.3%。上海市从自身特点出发确立了以大力发展都市型旅游的主题,以完善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为主线,以推进旅游企业体制、机制转变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按照建设国际化旅游都市的总要求,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发展都市型旅游产业,把上海建成国际化的商务、购物、会议展览、文化体育、都市观光和郊外休闲等专项旅游目的地,形成融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商业为一体的发展特色。
   4、都市型知识服务业
   都市型知识服务业是指与都市经济相匹配的以知识、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都市服务型产业。主要包括:软件开发、信息咨询、创意设计、研究与开发、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竞技、报刊出版、影视娱乐等。都市型知识服务业以其高聚积性、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需求收入弹性,成为都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借其强大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巩固都市的经济地位,在大都市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加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上海市在知识型服务业发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特色。据统计,上海知识服务业实际上已成为上海市“第七大支柱产业”。
  
   二、影响上海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现代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正在更广泛地走向国际化,并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城市产业知识化、服务化、信息数字化、交通一体化、环境花园化以及城市社会活动国际化、城市发展个性化等等,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与国际竞争力增强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选择。适应城市发展的这一历史趋势,积极调整城市发展思路、建设模式、经营方式、管理理念,是应对城市发展环境变化及国际竞争挑战的关键。为此,上海市提出了努力打造国际大都市,在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的发展目标。
   2、知识经济产业化和国民经济知识化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向产业的渗透,国民经济逐步走向知识化。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脱颖而出,它们以信息产业为龙头,以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为后续,不仅产值大幅增长,就业也呈上升趋势,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上海作为大都市,具有较强的经济综合实力、较为雄厚的科技机构和科技人才支撑、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社会管理基础、较强的居民群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支持,这些有利条件都为都市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国家经济政策环境
   国家的经济和产业政策是影响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确立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政策,特别是1992年又实施了浦东开发战略,上海逐步从制造业中退出,加强综合服务功能产业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龙头,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海市在长江三角洲联动发展中确立了经济圈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发挥长江三角洲对外经济贸易的窗口作用,加快金融服务、商贸服务、吸引外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及信息服务窗口的建设,为实施“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和都市型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土地资源和就业的社会压力
   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利用率很高,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十分有限。因此,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是上海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都市型工业、都市型知识服务业、都市型旅游业和都市型农业,均具有知识、信息与资本等生产要素集约程度高、附加值高、土地利用率高等特点,是土地资源紧缺的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而且可以满足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需求。在有效解决老城区与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以及中心城区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发展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

  
   三、提升上海都市型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1、改善政策环境建立法规保障
   都市型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科学的政策指导与扶持,良好的法律法规保障与支持。为此,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及相关政策的指导工作。上海市在该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2、加快建设都市型产业科技园区
   至2001年末,上海市9个市中心区已有140余家国有企业改建成150余个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筑面积达到了20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了都市型工业的发展。上海的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的阶段。根据“十五”规划,上海将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市、区联手,利用国有企业的闲置厂房和水电煤配套资源,采取联合招商、租赁招商等方式,建设都市工业园区。
   3、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产业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专一化经营、技术创新、培养竞争优势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手段实现。上海拥有众多的教育及研究机构,并注意发挥其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思路与策略,并且成为新技术的孵化基地。上海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措施有:产权主体多元组合,使企业产权结构、从封闭化向开放化转变;实行“两权分离”,使企业经营方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4、规划协调好都市型产业的总体结构和规划布局
   上海发展都市型产业,要讲究各个区县之间的都市型产业总体结构及产业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避免无序发展、无序竞争,及其引发的资源浪费和效益损失。为此,要搞好各个区县之间在都市型产业发展选择与布局的规划与协调。依据各个城区的特点,以发展特色产品为基础、构建特色产业为核心,搞好都市型产业布局;结合各个城区的产业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合理规划布局都市型产业园区;鼓励各个企业增加产品和产业的技术含量,创造民族品牌和自有知识产权,提高产品质量和特性,在扩大产业发展空间和整体竞争力的基础上,形成各具优势与特色的产品与产业体系。
   总之,都市型产业是适应上海城市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上海多种优势,服务于城市自身并辐射周边地区繁荣发展的产业。上海发展都市型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培育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而且对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税收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都有好处。同时,通过有效地形成途径,可以不断完善都市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上海市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帆:论开放体系下的上海产业结构调整[J].华东经济管理,2002(10).
  [2] 朱全弟:可吃可玩还可以看――都市型农业内涵更深外延更广[N].新民晚报,2002-1-4.
  [3] 都市型工业成为上海现代工业新亮点[EB/OL].都市型工业协会网,2003-1-17.
  [4] 2002年上海统计年鉴[M],上海统计出版社,2003.
  [5] 复旦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上海知识产业发展前景预测[Z].2001.
  [6]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EB/OL].上海小企业网,2002(12).
  [7] 王春法:世界产业结构的六大基本特征[EB/OL].国家经贸委网站,2002(11).
  [8] 郑蔚:上海推进都市型工业 今年将新建工业园区400万平方米[N].文汇报,2002-2-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9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