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各省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金文

  摘要:本文选取11个反映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针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指标进行了研究,认为居民的生活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因子贡献率较高的指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致力于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以期达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当前我国是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增速下降,自然灾害频发。因此,客观全面的评价我国各个省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各个因素,可以为决策部门今后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依据。
  田辉(2009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构建的原则和方法》一文中,在HDI(人类发展指数)基础上构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HSDI)来度量可持续发展水平[2]。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概念及内涵出发来设计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考察(由于西藏数据不全,在此不予考虑)。
  2 、指标体系构建
  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依据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从资源利用、循环经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五个方面来设计指标体系,选取如下指标 :万元GDP能耗、工业废物循环利用率、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消费占GDP的比重、失业率、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文盲率、2000年的预期寿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3、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分析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低维度的思想,在损失很少的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而这些综合性的指标就称为主成分[4]。
  运用spss16对30个省市的各个指标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2个主成分。在因子载荷矩阵中,第一主成分在人均GDP,2000年预期寿命和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上有较大的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50.9%,第二主成分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消费占GDP的比重上有较大的载荷,其方差贡献率为16.2%,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贡献率较低。计算各个省市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是:
   计算出的各省市的综合得分为:北京,3.08;上海,2.97;天津,1.88;广东,1.46;江苏,1.38;浙江,1.21;山东,0.73;辽宁,0.37;福建,0.25;重庆,0.19;海南,0.07;湖北,-0.02;黑龙江,-0.03;吉林,-0.13;安徽,-0.18;湖南,-0.21;河南,-0.36;河北,-0.36;山西,-0.39;广西,-0.57;江西,-0.63;四川,-0.66;陕西,-0.69;内蒙古;-0.8;宁夏,-1.03;新疆,-1.1;甘肃,-1.38;云南,-1.4;贵州,-1.69;青海,-1.96。我国可持续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类似的阶梯状的地域分布特征,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在各个省市综合得分中北京排第一,上海排第二,得分均在3左右,天津排第三,得分1.88,可以看出,三个直辖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是走在其他省市自治区前列的。这主要是由于我们考察的指标中北京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排全国第一,上海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全国第一,天津在几项指标上的得分均排在各省市前列。广东、江苏和浙江三省得分也均都在1分以上,在整个国家建设过程中,直辖市及沿海几个大省的产业结构逐渐趋于优化,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合理,社会福利保障比较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在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只有11个省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在0以上,比例不到50%。因此,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需要大力提高中西部省市的社会保障水平,改变区域的经济增长模式。协调地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4 、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建议
  (1)加强社会保障建设
  可持续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养老保险参保率。政府要努力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于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预防性储蓄占据了居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抑制了当期消费,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消除其对老有所养的担忧,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同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水平,使城乡居民能够看的起病,治得了病,提高人均寿命,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实施适度的经济刺激计划
  经济增长的空间在农村,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继续推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策略,加大优惠政策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增加农村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家电下乡”政策能更有效的实施,以达到扩内需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双重效果。
  (3)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把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便利性,解决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适时适度的把经济增长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逐渐转变到依靠消费的拉动上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田辉,朱必祥,孙剑平,《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构建的原则与方法》[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3]朱建平.《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0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