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村金融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是一国二元经济时期独特的金融现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不仅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金融机构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 金融市场 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和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金融仍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目前,农村金融供应存在诸多问题。农村金融服务与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解决实际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社会观,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落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现阶段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保证充足的资金供给,努力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需求。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非正规金融服务体系风险高
正规金融市场主要由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导,缺乏竞争机制。贷款审批过程很复杂,需要担保。信贷资金供应相对较少,条款不够灵活,无法满足农村信贷需求。非正式的金融手段已成为中国农村农户的主要融资渠道,但非正规金融手段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在中国,许多担保公司已经成为从事高息储蓄和再融资业务的地下钱庄。由于盈利能力较高,这些业务也受到私人资本用户的欢迎。
(二)正规金融服务缺少监管
农村金融改革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自2004年以来,“八一”文件(八中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一般而言,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只能共存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目前,在农村设立营业场所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无法支持。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受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地方财政局的监督。各司职责分工,责任不清,责任重大,监督成本高,容易模糊监督,缺乏监督等。
(三)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村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意味着交易一方有相关信息,另一方没有,或一方有比另一方更多的相关信息,从而对不利于信息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通常很难完全理解供需双方之间的相互信息。就借款而言,银行的真实贷款意愿,还款能力和借款人的资金使用信息无法准确理解。一些不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信用体系也使得借款人无法向银行发送有效信息。借款人具有贷款信息的优势,银行在信息方面处于劣势。
由于借款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信息优势的借款人在融资前后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反向选择意味着由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借款人隐藏了银行不知道的信息,借款人可以捏造信息扭曲事实获取资金。由于无法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只能通过精心筹集资金或增加资金成本来规避风险,很难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判断借款人的利弊。因此,资本市场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优秀的客户不希望承担高额融资成本。为了退出市场,市场充斥着质量差的顾客和阻碍好顾客和坏顾客的不利选择。道德风险是能够履行合同义务的借款人的风险。这意味着借款人在交易结束后可能不知道银行的行为。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可能无法有效监控借款人的活动和借款。人们可能会利用这一点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并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的风险和成本。借款人可能将贷款转移至高风险项目或不归还。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
通过研究与借鉴国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经验,在此给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增强正规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引导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农村商业机构建设力度,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业务,完善农业支持金融服务体系。通过降低营业税和所得税率等优惠政策或降低农村金融机构支付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加大农业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为了增加对农村经济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可以考虑国外的成功经验,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大力发展合作金融,强化合作金融在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业务。政策性保险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并存,但可以先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商业保险机构走向农村。
(二)完善非正规金融服务体系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运用法律手段为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对非正式金融組织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作出具体的法律制度安排,农村非正规非正规金融正式纳入法律体系。除了正规金融以外的非正规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政府应该在非正规非正规金融的内部管理中发挥约束作用。在现有监管的基础上,发展适当的非正式金融业自律组织,补充政府监督,提高政府监督效能。
(三)完善金融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对策
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银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违约风险:如抵押或第三方担保,但由于农村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些措施往往不起作用。例如,大多数农村居民不提供有效的抵押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接受更高的利率来应对违约风险。然而,收取高利率将导致逆转。选择了一个问题是因为银行无法了解贷款投资项目的所有信息。因此,由于利率风险上升,回报稳定但回报低的客户不愿意接受贷款,最终导致贷款利率上升,只会吸引风险极高,导致逆向选择的项目。因此,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措施。银行获得有关借款人支付意愿和偿还能力的信息至关重要。可以说,借款人的信息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在融资开始之前,银行需要调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申请根据经济条件,贷款使用情况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类。
四、结论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金融需求相对集中、金融供给结构单一、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较大、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的过多干预与控制、农村金融市场赢利性较差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加大对农村金融的财政扶持力度,夯实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引入多种所有制结构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减少对农村金融的干预与控制,建立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风险分担机制,不断改善农村金融市场信用环境,从而实现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9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