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点泥成金,传统产业焕发新商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长 安

  近日,在满山杜鹃盛开的木兰云雾山脚下的泥人王村,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泥塑吸引了无数过往的游人驻足观看,大家纷纷拿出相机与泥塑合影。一位满头华发的老人用他灵巧娴熟的双手捏出的小白免,逗得旁边的小朋友唱起了“小白免,白又白”的儿歌……
  老人就是黄陂农民泥塑鼻祖彭发生。在他的熏陶和培养下,20多个徒弟在黄陂、武汉、孝感办起了泥塑模具公司,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走向海外,有的徒弟被聘请到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由他们制作出的精美房屋石膏装饰,绘画浮雕,大型雕塑,装点着现代都市景观。在这些企业中,注册资金在千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资产过亿元的也不在少数。
  彭发生是李集街泡桐新华村大许湾人,今年66岁,从小就喜欢玩泥巴的他,初中毕业后拜师学习泥塑,听老师讲课的第一天,他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1968年,他参加了黄陂农民泥塑展览,参与创作并制作了大型群塑《收租院》。
  上世纪70年代末,黄陂泡桐镇组建泥塑队,以社队文化室为阵地,以民间泥塑艺人为骨干,推广泥塑宣传培训。彭发生回忆:当时村村都有泥塑宣传陈列室,户户都有泥塑像,成为名副其实的泥塑之乡。随后,老彭作为湖北泥塑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雕塑会议,在会上介绍经验,并被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题报道。1979年,经黄陂县委批准,成立黄陂县泥塑厂,彭发生担任厂里的技术顾问,开始生产奔马、飞鹰、人物佛像等各类产品,让泥塑从艺术品转为商品进入市场。谈起当年的辉煌,彭发生感慨万千。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产品成本高,加上当时市场的优胜劣汰,国内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泥塑厂逐步走进困顿,以至停产。许多工人自谋出路,有人曾问他,你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不出去开厂做生意?彭发生笑笑说,我是个手艺人,只想把手艺做好,带好徒弟,把泥塑手艺传下去。
  如今远在他乡,数百名受到传统工艺熏陶启发的泡桐泥塑艺人,正以其精湛的工艺,经营着资产不下200亿元的数家雕塑、建材企业。彭发生老人带出的高徒王启新,在市场上闯出了一条新路,拥有多项工艺制品模具专利,其创办的哥特模具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在北京、上海、广洲市场也有一席之地。眼下,王启新和他的师傅彭发生正在木兰云雾山景区布置千余塑像装扮景点。他们还决定创办一所泥塑学校,为武汉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泥塑人才,让泥塑工艺发扬光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0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