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回归模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小瑜 胡军刚

  摘 要:本文利用从全国范围内抽样得到数据建立了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就大学毕业生个人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毕业院校、学历、专业类型对其就业情况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专业类型对其就业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学历、毕业院校则并未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产生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回归;就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972(2008)02-0115-0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已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对劳动力市场的构成、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教育体制改革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从1999年至2005年的7年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而初次就业率从2001年开始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2006,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分别达到了413万,495万。而这两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专家、媒体纷纷估计形势仍然不容乐观。2007年11月16日,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又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再次吹响了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战的号角。“大学生就业难”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教育是立国之本,大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之所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从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看,就业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现在每年我国都会有几百万毕业生走进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许多专家学者也从各个角度,把大学生就业纳入了整个社会就业系统进行研究。他们多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客观因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就业环境影响;政府制度措施不力;高校培养模式及学科设置不当;就业指导与就业渠道不够完善;当前劳动力供需失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58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