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柯德峰

  【摘要】 地理新课程正在向我们走来,作为地理教师,应如何去准备、去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迎接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呢?地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
  
  时代的发展,洗涤着人们的思维,更新着人们的观念。回顾过去,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新课标的颁布,又如一曲优美的旋律,响彻了中华大地,这是一场关系教育界乃至中华民族振兴的大事,这股骀荡的春风势必唤醒人们沉睡的意识,使人们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从而做到与日俱进。那么,在新课标下,教师,尤其是一个地理教师应如何适应迅速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工作推向纵深,的确是一个值得沉思的问题。
  课改后的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改下的地理教师,应如何去准备、去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转变教学观念,做一个高素质的教师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在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习教育新理念。这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就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成了“纸上谈兵”。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就是当代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过去的教师,在他们脑海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付的是统一考试。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新教材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也是开放的,教材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现在的教学,教师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应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二、放开胆子,做一个开放型的教师
  以住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惟恐学生学得不懂,学得不够,总是滔滔不绝的讲,生怕知识点有什么遗漏,这样一来,学生只是厌烦地记,被动地学,没有主动权。教师“满堂问”、“满堂转”也不好。我们要求的是思维的活跃,而不是追求表面、形式的活跃。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区别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是全员全程参与还是部分人局部的参与。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过去的“讲座”变为真正的“学堂”,学生在此学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学会自己找路、走路。从此,也学会了总结。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人文内涵,有了价值观的熏陶。从这种课堂,这种新的理念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带给我们的享乐是“地理课堂不再是枯燥无趣的了,学生真正地在课堂上享受地理了,地理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提高了。”
  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系统讲解,还在于设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1.精心设疑,引起“思”趣
  “思维自疑问开始”,教师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疑,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把握教材和学生,讲究方法。要了解学生何处有疑,何处教师需设疑,使疑之所在符合学生实际。
  2.引而不发,留有“思”地
  一个好教师通过巧设疑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又不使其感到束缚。当讲一些地理事象,学生动情、渴望知道很多时,教师并不倾箱倒筐,而是提头留尾,或择举一二,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回味的余地,保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3.相机诱导,掌握“思”法
  教师不是教给学生思维的结果,而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设疑解惑,更重要的是相机诱导,授予学生思维的方法,经常在“为什么”的寻根究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三、锤炼修养,做一个民主型的教师
  当代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也更突出,教师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学生喜爱什么学科,往往与任课教师有密切的关系。
  1.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是核心
  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新课程标准中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确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认为地理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流的教师将不再是最好的教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功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
  2.师生的充分理解和信任是前提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了解和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的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课前应该明确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有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的知识水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课堂教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
  四、课改中的思考与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教师更多关注,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1.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
  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有时教师怕学生问,一问时间就来不及,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难点重点落实不了,于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
  2.反思、思考跟不上,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困难。教师工作量大、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和了解最新科技的地理知识,熟练地驾驭现代教学技术,做到各学科都要涉足,知识面广一点,不能落伍于时代。
  3.课堂教学活应不乱,教师收放应有度
  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幻,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举动不断的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别人回答的问题他又回答了一遍;还有时学生为了抢先回答问题,胳膊伸得老高,甚至站起来,身体前倾,举手示意……每遇到这样的环节,教师真不愿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但课堂教学必须要收放有度。当学生过于兴奋进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调控,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教师心中的奋斗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教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的教与学,将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随着地理教学的发展,地理教师对自己角色不断有新的认识,不管自己扮演什么角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所以,作为一名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师,必须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着眼点,努力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育思想,在不断学习探索中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 冯克诚 西尔枭,《教学改革手册――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 方法改革》,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地理 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3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