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类考前素描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永强
[摘要]艺术类的考前素描教育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使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困难重重,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本文阐述和分析了目前艺术类考前素描教育的现状,以中央美术学院的考前人才选拔模式举例说明,素描教育的本质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强调了素描教学对建立艺术类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素描 考前教育 创新型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招生考试都在照搬美术专业的统考模式。这种统考模式命题单一,评分标准统一,带有浓厚的标准化、单一化色彩,它虽然有很多便利性,但违背了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最大的特征就是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是一个人思考问题的习惯方式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书本的知识、权威的结论和从众的经验都有可能成为思维定势的一部分。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习惯和方式,知识储备和兴趣直接影响着他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在不知不觉中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艺术设计类考生的考前美术学习,最多且最典型的就是素描练习,大部分学生对素描的认识停留在对写生对象的抄袭摹写上,程式化的素描练习已使学生养成了“格式化”的思维。学生的这种思维惰性一旦养成,就成为培养创新思维的巨大阻碍,因为改变学生的一种僵化的思维要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更困难。
我国的艺术类考前素描教育一直沿用美术类院校的内容和形式。以明暗素描具象写生为主,一贯注重考查学生对色调光影、形体结构与空间透视的掌握程序,考试内容大都是静物、石膏像、人头像等,几十年里翻来覆去总是这么多内容,许多考生对素描的理解认识也就停留在这些层面上。这很容易养成学生观察事物的“单向”性与惰性。从艺术设计教育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考试反映出来的就是考生造型技巧的熟练程度,实际与设计思维、创新表达所必备的基本素质相去甚远。
这些并不是素描本身的错,而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对西方包括前苏联素描教学体系引进消化中误读曲解所造成的。西方素描体系的形成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文化艺术进步的体现,都对艺术历史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西方素描艺术大师对历史的贡献也是表现在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传统模式束缚的反叛与创新,他们坚持以人文科学的精神投入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光影、透视与结构,把素描艺术推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峰,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使众人享受到艺术大师的光环普照。跨越了几个世纪后我们今天仍停留在那儿生搬硬抄,毕竟是远离了源头,相隔了太久太多已难以为继。我们对西方素描的学习引进应该抱着发展的眼光,因为时代变了,地域历史与文化背景也不一样,对素描解读又难免夹杂着个体的误读偏向,从中带来的变异演化为一种认为的惰性与僵化。
训练思维、挖掘能力这已是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下素描教学的核心思想。“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德加语),怎么看比怎么去画来的更加重要。素描学习是学会用造型的眼光去观察认知和感受对象。并把这种感受生动流畅寓于表达的能力,素描考试应着重考核考生对生活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静物、石膏像、真人头像写生只是素描学习中的一个阶段,是素描练习的一个环节与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模仿对象,一味强调技术主义态度的认识是有害无益的,当今的中国高校艺术类的人才选拔还不系统和健全,学生的考前美术训练大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艺术类考前教育比较混乱,管理和教学都不完善。
中央美术学院在选拔人才方面做出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2002年之后,就非常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考核。由以往的考传统素描转换为设计素描,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近年来的考题就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思路,我们就从素描这一项就能看出其中的变化,例如2002年设计专业的素描考题是石膏像写生(阿格里巴),还是传统的美术考试思路;2003年设计系的素描考题是“包”“打开”,已经开始注重设计的意识;2008年设计专业的素描考题是纸飞机;2009年设计学院的素描考题是:白纸上的3-5支花;2010年设计类的素描考题就更加特殊,请以“彩虹”两字的几何形体立体构成组成一幅画面。我们仔细从中央美院的教育改革思路上和近年来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考虑就很容易理解了,通过这样的素描考题,既考查了美术功底,又考查了字体设计、立体构成,要求考生具有很强的设计意识、想像力、把握画面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意识,光掌握简单的素描造型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从中央美院在考前选拔人才方面做的调整能看出,考生的设计和创新意识已经在考试中占了很重要的分量,这样的考题要求考生必须先有一个主观的创意和基本形态,然后运用所学的构图、明暗、层次、空间等等因素进行整合表现,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整合设计过程,甚至考生经参与到了考题设计的创作中,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训练的主要内容和训练方向。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创新思维意识。这和传统的素描考核已经完全区别开来。这也能反映了平时思维活跃的学生往往比画的好的学生更容易考上中央美术学院的本质原因。为了使考查的目的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中央美院近年来在选拔人才方面还加试了平面设计和立体设计。此外为了更进一步考察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在考题中加了美术鉴赏类的文章。中央美术学院在考前教育这方面做的尝试和探索是值得我们其他的院校和国家教育部门借鉴的,对培养艺术类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要尽快对我国现有的艺术类的考前素描教育进行改革,可以使艺术类学科的考试形式更加切合艺术类教育的特点,更加灵活多样,使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对素描的本质有所了解和体悟,对大学的创新教育埋下优良的种子。如果我们的考试制度和形式还是僵化不变,就将会为高校的艺术教育埋下祸根。对艺术类学生考试形式的研究是一门学问,还需要有关教育学者和专家不断研究探索,最终打破这种僵化的考试模式,重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合理的、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5.
[2]周至禹.田心相心.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5.
[3]周至禹.思维与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卢明森.创新思维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3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