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双语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趋势所在,双语教学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更好促进双语教学效果的提升,笔者对2016年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IPS课程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学生意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双语教学效果与学习习惯和英语基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为有效提升双语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其大学英语基础,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关键词】应用创新型人才;双语教学;IPS
  中图分类号:F83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2-011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53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ilingual teaching is a crucial link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 effect, the autho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PS course in finance major of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2016, and investigates students' opin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learning habits, English found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bilingual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consolidate their college English foundation,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thods.
  【Key words】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Bilingual Teaching; IPS
  0 問题的提出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为促进人才培养,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要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事实上的分工。其中,研究型大学定位于研究型人才培养,高职和高专类院校则主要定位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另一部分院校——应用型大学,则介于这两者之间。现有研究(万光彩和张霆,2017)指出无论是理论型,还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都没有突出应用型大学特色,而“应用创新型”人才则适合这类院校的办学定位。所谓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指的是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中,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5]很明显,“应用创新型”人才既不同于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技能型人才,因而培养标准也不应与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相同。
  按照万光彩和张霆(2017)所设置的“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外语沟通能力是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外语沟通能力培养主要依赖于大学英语教育。然而,大学英语虽能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但对于培养沟通能力鞭长莫及,尤其是对专业知识与术语的介绍更为有限。因而,为提高外语沟通能力,还需加强英语与专业知识融合,双语教学成为实现该目标的手段之一。事实上,双语教学也是我国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所采取的手段。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明确指出,亟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强调要在金融、国贸等国际性相对较强的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指出,要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要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18年,《关于加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更是突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由此可见,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对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国际支付与结算》(International Payment and Settlement, 简称IPS)双语教学为例,浅谈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双语教学中的做法,阐释“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双语教学的重点,提出提升“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的措施。   1 提高IPS双语教学效果做法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徽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为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注重加强双语教学课程设置。金融双语教学课程曾列为金融系专业必修课,目前金融类双语教学类课程达11门,授课教师7位。此外,为规范双语教学,学院制定了《金融学院双语教学管理制度》,推动双语教学顺利开展。
  教学实践中,一般通过评价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为提高学识效果,首先需要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现有研究一般从学生层面与教师层面入手研究。在学生层面,现有研究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发挥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在教师层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被普遍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发挥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教学内容层面,现有研究指出教学效果的发挥需要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针对不同难易程度的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总体来说,良好教学效果的发挥是上述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其一。
  首先,教育学和心理学表明,学习效果同学习习惯紧密相关(Ray Morley,1994)。学习习惯包括学习进度规划、学习任务安排。良好的学习习惯之所以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原因在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从而可以避免一曝十寒现象,这种分析显然符合认知规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课题组采取了以下手段:一是推荐学生按时阅读英文经典著作,包括《国富论》、《价值与资本》以及其他一些經典的专业教材,如《经济学原理》(马歇尔著,1890)、《微观经济学》(萨缪尔森著)等,以期通过阅读这些专业教材,掌握基本的经济、金融学术语。二是推荐学生在空余时间欣赏经典英文影片与演讲,并请学生们随堂对英文电影做出评价。以期通过欣赏与评价影片,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掌握国外的生活、民族习惯,为日后工作交往积累生活经验。三是经常在课堂截取英文经典著作片段,请同学们翻译,以期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与翻译能力。
  其次,阈限理论和依存理论认为,双语教学只有调节好两种语言占比,才能达到既能理解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双重目标(彭凌,2009)。因而,课题组一般都在上课之初事先了解同学们的英语基础,考察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知己知彼,因材施教。对于那些读写能力较强,但是听说能力欠缺的同学,在作业布置中将侧重于安排随堂汇报;而对于那些写、译能力薄弱的同学则注重安排翻译与写作。为了解同学们的英语基础,课题组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在开课之初进行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调查,掌握同学们读、写、译能力;二是在首次课上,随机抽取部分同学,就专业知识与之进行英语对话,以了解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再次,在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上,课程组注重“选材”。具体做法是,授课老师根据选课学生的英语基础与专业基础,筛选部分国外的经典教材和国内自编教材,然后由负责人确定具体教材。从最近几年教学实践看,课题组一般采用国外商科教材。此外,在作业的布置中,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每个月推荐1-2篇国外杂志的经典论文。
  2 2016年IPS双语教学跟踪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客观评价课题组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做法的实施效果,笔者对2016级IPS双语教学做了较为细致的记录,并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对现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认可度、亟待期望老师改进之处等。
  2.1 教学效果评价与学习习惯
  为保证结果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入手综合评价双语教学效果。采用双方评价的方式避免了单方评价的偏颇,尤其避免了部分学生仅仅依靠意气用事,而不懂得按照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的弊端,因而可信度更高。[7]第一部分由授课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老师首先参照学生评价结果,综合学生上课、作业展示与期末成绩做出教学效果评价。如此,可以剔除无效问卷,相关结果见表1左半部分。第二部分由学生单独完成,了解学生的满意度,相应结果见表1右半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评价
  由表1知,有198人认为教学效果良好,占比93.4%;11人认为教学效果一般,占比5.18%;3人认为教学效果较差,占比1.42%。由调研数据知,大部分同学认为IPS双语教学效果较好,10%左右的同学认为教学效果一般或者较差。综合得知,课题组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另一方面,学生满意度方面的调查数据亦显示,72人对双语教学较为满意,占比34%;114名同学对于双语教学比较满意,占比54%;19名同学对教学不满意,占比9%;还有6名同学认为难以评价,占比3%。如果以前两者作为教学效果良好的衡量指标,则88%同学认为教学效果良好,这与第一种调查方法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综合两方面结果看,大多数同学较为认可双语教学效果。
  2.2 学习习惯、英语基础与双语教学效果
  从课堂教学与作业展示看,能及时完成作业、较好阅读了一定英文文献的学生人数与认为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满意的学生人数基本一致。为了解部分同学认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调研。调研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对于上文所提及的培养学习习惯的认可度,二是授课过程中使用母语和非母语的频率。结果显示:第一,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因而不难推测,少数同学学习效果不佳,与其自身学习习惯有一定关系。笔者在授课过程中,确实发现极个别同学根本没有学习计划。第二,接近一半同学乐于接受上课时使用英文PPT与板书,接受较多使用英语交流。另一部分同学态度不明朗,还有少数同学对对英文教材与多媒体持排斥情绪。从课后交流得知,这部分同学反映自己难以理解英文教材内容和英文多媒体课件。因而,部分同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可能与英语基础相关,而不应归咎于同学们对课程不感兴趣或者自身对英语表达能力认识不足。   为进一步验证英语基础与双语教学效果的相关性,笔者再次深入调研。调研的内容是大学英语考试通过情况,结果见图1。
  图1显示,70%的同学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25%的同学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有5%的同学英语成绩不够理想。将调研结果与期末考试结果比较,英语基础与教学效果相关性确实较强,这与多数人推断一致。因而,为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需从基础英语抓起。否则,部分同学不仅难以阅读英文文献,也难于用外语沟通。
  2.3 教学方式、方法等与双语教学效果
  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学习效果也同授课老师能力、水平相关。为此,笔者从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用、办学国际化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对IPS课程选课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见图2。
  由图2知,第一,更多的学生希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进步,教学手段也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由于年龄等方面优势,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掌握信息技术往往比老师领先一步,这也是学生认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原因之一。第二,21%的同学认为需要选用更为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近些年,双语教学教材推出频繁,由于课题组不可能高频更换教材,可能导致教材时效性不强。另一方面,课题组所选教材多为经典国外商科教材,其更新相对较慢,部分同学对此产生了误解。第三,20%的同学希望办学国际化程度提高。该现象既与近年来学生出国意愿增强相关,也与经济开放度提高相连。第四,19%的同学认为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加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系师生比失衡。从笔者授课经历看,部分同学的两门双语课程为同一老师,这将引起学生视觉上的厌倦感。
  3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双语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本文参考现有文献,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同其他课程一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双语教学效果提高;第二,良好的英语基础是教学效果提高的必要条件;第三,改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样影响教学效果。
  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外语沟通能力,是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要求。为有效提高“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双语教学效果,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带领学生合理规划双语学习时间、学习任务,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定期阅读英语经典著作提高读写能力,通过欣赏经典影片提高沟通能力、了解外国民俗与文化,通过翻阅经典教材来掌握基本的经济学与金融学原理。第二,夯实英语学习基础。这就要求加强大学英语学习,扩大词汇量、掌握英语语法,进而打牢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掌握基本的英语阅读、写作、翻译和交际技巧。第三,选用合适的英语教材,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学生与老师有效沟通。因而,老师需要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开课院系也需配备足够的双语教学人才。
  【参考文献】
  [1]Mba H W, Ray Morley M A. Attitudinal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Preferences for Undergraduate Business Courses[J].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1994, 5(1):49-69.
  [2]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9):19-23.
  [3]彭凌.中国某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有效性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
  [4]任康钰.金融类专业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探讨——基于我院“货币金融学”本科教学及调查问卷的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6):28-30.
  [5]万光彩,张霆.“应用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标准指标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2017(10):66-68.
  [6]朱德忠.金融类课程双语教学问题浅析[J].文教资料,2016(30):178-179.
  [7]由于剔除了无效问卷,故表1左右两部分的人數不一致。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项目“‘新经管’建设工程中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探究”(acjyyb2018014)。
  作者简介:陈洋林(1982—),男,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家庭金融、国际金融。
  朱德忠(1964—),男,安徽芜湖人,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39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