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标分析的我国国债规模风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梅 研
【摘要】 所谓国债风险是指在国债发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政府不能履行到期该承担的还债义务,因而使政府信誉降低,国家政治经济不稳定,社会矛盾加剧。国债风险主要包括国债规模风险,国债使用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本文主要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考察国债规模的指标,从财政应债能力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从居民应债能力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三大方面分析了我国国债规模存在的风险。
【关键词】国债规模 风险 影响因素
一、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考察国债规模风险
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考察国债规模风险的相对指标有:国债负担率、赤字率和借债率。因为这几个指标都涉及国家经济总量,所以能够反应国民经济应债能力。
(一)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全部国债累计余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一般国际上认为,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是45%,经济发达国家可以承受的比例可以稍高,例如欧盟的警戒线为60%,但发展中国家的比例要相对偏低。我国的国债负担率由1981年的2.22%上升到2007年的20.87%,虽然比率一直在上升,但增长的速度很慢,基本上每年增长2%,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此时也仅为警戒线的50%左右。从这个指标上看,我国国债规模尚不算高,甚至还有扩大发行规模的余地。但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高额债务有雄厚的财政实力保证,国家经济实力强劲,应债能力也较强,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并且国家财政集中度较低,因此总体上应债能力较差,所以不能将此指标简单的和国外对比就得出可以扩大国债规模的结论。
(二)借债率
借债率是指国债发行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借债率反应了当年GDP对国债增量的负担能力。欧盟成员国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借债率的上限为3%。我国借债率基本走势是上升趋势。在1996年以前处于安全线以内,在1982年到1988年之间水平稳定在2%以下,1989年至1996年稳定在3%以下,但是在1997年至2005年,借债率已经高出警戒线范围,在1999年到2004年一度超越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借债率已经偏高,国债规模有待缩减。
(三)赤字率
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个指标也是国际上比较常见的考查财政状况的指标,用公式表示为:
国债发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弥补赤字,赤字率高就说明要发行更多的国债弥补赤字,因此赤字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国债规模才能保持稳定。另一方面,较高的赤字意味着要发行更多国债,发行更多国债又意味着将来政府要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赤字越来越高,国债规模也越来越大。
我国的赤字率除1981年、1985年和2007年为负之外,其余年份均为正,也就是说只有1981年、1985年和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支差额为正,其余时期均为赤字状态。但是从赤字率的水平上看尚不为高,基本维持在2%以下的水平,个别年份超过了2%,但也都控制在3%以内。
二、从财政的应债能力考察国债规模风险
从财政的应债能力考察国债规模风险的相对指标主要有: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
(一)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之比。这个指标反应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用新发行国债来支撑的。如果国债依存度较高,就说明这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中由国债冲抵的部分越多,财政实力比较脆弱,相反,国债依存度低,一国的财政实力相对较好。用公式表示国债依存度为:
国债依存度通常有两个指标: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和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现行世界公认的警戒线为: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为15%-20%,中央财政依存度为25%-30%。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国债由中央财政发行、掌握和使用,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发行国债。因此,按照我国的现实情况,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更具有考察意义。
本文利用1990年至2005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出中央国债依存度。1990年国债依存度达到23.62%,已经逼近公认警戒线25%的水平,此后更是不断攀升,1992年超过30%的警戒上限,达到37.90%,之后每年的水平也都在30%以上,其中有6年超过了40%,1998年达到最大值51.36%。由此可知,我国的财政过分依赖国债,财政实力较弱,并且有恶化的趋势,依存度居高不下,说明我国始终在走发新债补财政的路线。政府债务陷入发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财政良性发展。
(二)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值,它衡量财政收入中有多大比例用于偿还原来的债务本息。发行国债的代价就是将来要还本付息,这个比例越高,则以往发行的国债对当前财政的压力就越大。通常国际上的警戒线为10%。 用公式表示国债偿债率为:
从1990年到2005年的指标值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债偿债率非常之高,远远超过了10%的警戒线水平。从1992年开始,几乎每年的国债偿债率水平都在20%以上,其中有三年超过了30%, 在1998年达到最高,为42.87%。由于要保证政府信誉,到期国债必须要还本付息,我国较高的国债偿债率意味着我国以往发行的国债给现今的财政造成很大压力,这种压力又不可避免不可推迟。从这点来看,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偏大。
三、从居民的应债能力考察国债规模风险
从居民角度考察国债规模风险的指标是居民(下转第53 页)
(上接第6 页)应债率,即当年国债余额与当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值。这个指标是衡量国债购买主体的实际购买能力,一般的,这个指标不超过100%就可以。我国居民应债率较低,说明我国居民还存在剩余购买力。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居民储蓄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将来准备养老的资金,因此,若从实际购买力来看,我国居民的购买力是不够高的。
综上分析,虽然我国的国债负担率、赤字率和居民应债率处于安全线内,但是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以及借债率都已经远远高警戒范围,国债规模已经面临风险,必须调整国债规模,防范债务危机。
根据指标分析及借鉴有关回归模型中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对如何进行改善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实力。在当前面临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保持增长、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从原来依靠投资、出口等拉动经济转向以消费、投资、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二是提高国家财力集中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制。三是改善财政收入状况,适当降低赤字,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四是降低国债成本,推进国债市场化进程。五是建立偿债基金机制,分散偿债风险。六是建立健全国债监督法规,坚持依法发行国债完善的国债制度还要配以完善的法律规范,以保证政策的顺利进行。七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降低中央财政压力。
参考文献:
[1] 赵梦涵.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债与经济增长析论.山东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2] 贾康,赵全厚.国债适度规模与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经济 研究,2000(10):46-54
[3] 刘溶沧、夏杰长.中国国债规模:现状、趋势及对策.经济研 究,199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3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