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培养之管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才杰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培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笔者从四方面谈了自己的一孔之见:一是立足于形象,把握住意境。二是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本。三是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四是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古典诗词 阅读鉴赏能力 培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分量。对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一方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了相关规定和要求。因此,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赋予每位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是每位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怎样培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从容应对中考古诗词阅读鉴赏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立足于形象,把握住意境
  诗歌的形象,就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虚构所创造出来的负载着一定的思想情感、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鉴赏诗歌中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和判断其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诗歌的意境,意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真实、可感可信,情景交融、形神兼备。从美学角度看,诗中的“意”包括作者的“情”与“理”,诗中的“境”指事物的“形”与“神”。“意境”即情理形神的合理统一。捕捉感情,体味意境,主要靠分析诗歌的形象来完成。如元代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浓缩了作者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感受,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首游子怀乡思家的伤感之作,它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我们由此仿佛看到古老的驿道上徐徐走来一匹瘦马,和那风尘仆仆、一身的疲惫和困顿的马上“断肠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他正望着不远处黯然神伤,一株苍老的树上静静缠绕着枯藤,归巢的乌鸦在暮色中呀呀的叫着,一条小河逶迤流过,河上小桥那边,炊烟袅袅,这时,西边的天幕上,残阳如血。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飘泊异乡的游子黯淡的心绪协调一致。这就是诗的意境。
  二、抓关键词句,解读文本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解读文本,含英咀华,揣摩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进而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怀。如北宋苏轼的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 “老夫”一词折射出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出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苏轼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一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虽遭受打击仍不失一颗爱国心,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三、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工在一个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就境界全出,如果去了“闹”字则平淡无奇。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全诗顿然改观,如果去掉则无甚稀奇之处。因为它的表现力最强,在诗中传情达意最为活跃。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中,题目里的“喜”字,它烛照全诗,使全诗呈现出一片亮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名句中的“绿”字,色彩鲜明,储满诗意,让人自然联想到江南的明丽春色和盎然生机。孟浩然《临洞庭送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诗人想找到出路却无人引荐,正如无船渡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出来做一番事业,出仕求官。这首诗委婉地表达想入朝为官的愿望,希望张丞相引荐。因此诗眼应该是颈联“欲济”二句,与诗的主旨吻合。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5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