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庆市城区人口分布与产业配置研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霍文乐

  [摘 要]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特别是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重庆市主城区的人口分布及产业配置,进一步证实历年来重庆市的发展变迁。
  [关键词]重庆;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一、重庆市主城区的行政区划
  根据重庆市行政区划设置,重庆市区划分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九个区, 历年来该市城区人口变化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在经济得以良性运行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重庆城区的城镇化率逐步提高,核心六区之外的北碚、渝北、巴南三区的产业结构得到很大提升,分别从2000年的53.07%、41.11%、49.70%上升到71.24%、66.44%、69.39%,城市化进程迅速。
  第二,人口流动符合“毛细血管”理论,但人们为了更高品位的物质生活等其他因素,都有向经济发达地方流动的趋势。反映在重庆则是市中心渝中区人口密度越来越高,核心六区之外的其他几区人口也日趋密集,同时,尽管北碚、渝北、巴南三区城市化效果显著,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各区还有较大差距,人们自发选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主城其他各区流动。
  第三,流向辖区外省市的人口规模有增加的趋势,由于人口惯性的影响,各区人口应该呈持续上升势头,而根据上述数据却显示,2008年重庆市区总人口较之2000年少近12万人,对这一反常现象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人口外流。据重庆市统计局公布数据, 2000―2006年间,2000年全市流出人口为396.82万人,到2006年增加到680.61万人,增长了71.5%。
  二、人口分布
  城市各功能区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反映该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比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要高,结合全国第五次普查数据、第二次人口单位基本普查资料和重庆市政府公布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计算各区的人口密度、人口分布重心等指标,进一步分析各区的人口分布状况。
  第一,主城各区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最一般的指标之一,人口密度的计算是以人口总量作分子,以该人口总量所对应的区域面积作为计算而来,各功能区的人口密度(见表1-1),表中准确的反映了了重庆各区的状况,其一,重庆市的核心功能区是渝中区,渝中区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各区,根据2008年公布数据计算为32 345人/平方公里,而实际上,渝中区正是重庆的政治、经济、涉外交流中心,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五区人口密度均在2 000~3 000,这五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在重庆城市整体规划中,北碚、渝北、巴南三区作为重庆城郊接合部,人口密度不升反降,主要原因受经济原因刺激,大量原本从事低端产业的农民等劳动者,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其他各区或者外省市流动,因而,导致人口密度降低;从城市构造角度看,重庆各区的分布完全符合同心圆地带构造,按照美国城市社会学家拜杰斯(burgress.E.W)的同心圆构造理论城市的不断发展,表现为由城市核心区逐渐向外扩散,扩散过程中人口密度逐渐降低,产业结构也越低。表中数据说明重庆城区正是以渝中区为“圆心”向外发散的过程,最内层为渝中区,中间是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五区组成的圆环,最外层是北碚、渝北、巴南三区,由内至外,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依次降低。
  第二,城区的人口重心。人口分布是假设一个地区为质地均匀的平面,区内每个居民的重量均相等的条件下,人口分布在该地区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一点,然后求出人口重心位置地理坐标,人口重心位置一般用经纬度表示。以上述理论为前提,结合有关数据,便可分别计算出各年人口重心地理坐标(如表1-2所示),通过地理坐标找出具体地理位置,可知重庆城区人口分布重心位于江北区松龙宾馆华新店西南方向400余米处,尽管近年来人口重心的变化并不是很显著,但是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城区人口重心向东北方移动,由下表数据计算可知,2007年人口分布重心较之于1999年往东北方移动了200余米,这是了近10余年来,渝北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的结果,较快的城市化进程是人口流动的风向标,人口重心随之发生变化。
  三、主城区产业结构
  人口分布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作为劳动主体参与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同时,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也反作用于人口本身,引导人口流动,进而影响人口地域分布,以下是对当前各区的产业分布的实际情况做一个简要概述。
  以下是以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为依据,对各区产业结构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
  渝中区。渝中区作为重庆城区最密集的地方,产业分布较为均衡。零售批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建筑业、制造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发展相当,同时,今年来金融业发展势头迅猛;渝中区集重庆城区政治中心与重庆辖区政治中心为一体,而公共管理和组织机构、科教文卫也占据一定的比例。
  大渡口区。产业布局特征鲜明,是重庆的重要的冶金、建材和仓储基地。制造业占据总产业结构一半以上,重钢集团设在大渡口;此外建筑业也较为发达,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其他产业则相对发展薄弱,所占份额加起来不过20%。
  江北区。江北区产业格局与大渡口区较为相似,制造也和建筑业颇为发达,占据总体产业格局半壁江山;同时,江北区水陆交通便捷,也是重要的商贸区和物资集散地,有全国著名的观音桥农贸市场和盘溪无公害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等大型农副产品市场,各类商场网点万余个;近年来,区内国际商务、金融业在不断发展。市外贸、海关、边检、商贸、邮电、通讯、民航、市信息中心等等公共管理机构均设于本区内。
  沙坪坝区。沙坪坝产业层次也是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重心,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二者占据产业比例高达70%;此外,沙区科教文卫也占据一定份额,区内有重庆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值得一提的是,沙坪坝区还是重庆精神文化的发源地,渣滓洞、白公馆均在区域内。
  九龙坡区。九龙坡区产业分布也和其他区域一样,产业结构主要是制造业、建筑业所占比例很大,而其他各类行业贡献则相对较低,此外,得益于发达的交通网络,九龙坡区批发零售业也较为发达,沃尔玛,家乐福、富安、新世纪、立丹百货、国美电器均在此设有分店。
  南岸区。南岸去产业格局与重庆城区传统工业格局一脉相承,制造业于建筑业占据很大比例,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业较之其他产业也相对发达;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形成以机械制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仪表、医药化工、皮革制品、轻纺、建材、服装等为支柱,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
  北碚、渝北、巴南三区产业结构分布层次明晰,由于产业结构相对较低,三区主要还是以第一产业为主轴,二、三产业不断发展,其中支柱产业仍然是制造业和建筑业,其他产业也随经济的发展稳步前进。
  四、结语
  本文立足重庆城区行政区划分析人口分布,所用数据可靠、翔实,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然而,由于文中所援用数据的时效性并不能与现如今高速发展的重庆相匹配,尽管具体计算时采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正,但仍难免当中有疏漏之处,这正是本文的不足所在;尽管如此,对重庆城九区的人口分布所做的基本分析,对宏观上引导城区人口分布合理规划仍不乏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黄荣清 . 北京城镇的地域构造[J].中国
   人口科学,2003,(5).
  [2]王军 .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产业结构发
   展状况及成因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
   报,2004(1).
  [3]梁振民 . 重庆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11) .□
  (编辑/刘佳)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1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