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故事的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费连霞 潘京京
[关键词]民间故事;特点;教育意义
民间故事以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在完整而又富有情趣的情节中,表现人民的生活感情,除了发展语言的作用外,还有发展幼儿认识能力的作用。正如列宁所说,它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心里和期待”,具体鲜明的教育意义,神奇的幻想色彩,以及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鲜明的教育意义
古往今来,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儿童文学都是教育工具,这是毫无异议的,现在的社会主义时代,我们更加重视儿童的教育和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民间故事也是研究室的组成部分,正如明朝吕得胜在他的《小儿语》序言中说:“余不愧浅末,乃以主身要条,谐以声音。如其俚,使童子乐闻而晓焉,名曰《小儿语》。是欢呼嬉笑之间,莫非理义身心之心学”,这是明确地阐述了“小儿语”是在玩笑娱乐之中发挥教育作用的。以《劳动挣来的一个卢布》为例,它真实深刻,通过生物细致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劳动人民怎样教育子女,年轻人怎样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好品质。故事的开头首先了老铁匠夫妇在教育儿子方式所持的不同态度,父亲要儿子靠劳动去挣一个卢布,可母亲却偷偷给了儿子一个卢布,连续两次都被父亲识破而将卢布掷进炼铁的火炉,但儿子都无动于衷,因为钱不是他靠劳动挣来的,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珍惜。第三次,当他真的凭劳动挣来了一个卢布,父亲又把钱扔进炉子里时,他向炉子扑去,一边哭诉一边在炉灰中摸寻自己挣来的钱,父亲说:“孩子!现在我相信,这是你用汗水挣来的钱――你过去是否会珍惜别人的钱的,别人的钱掉好不心痛;而自己用劳动挣来的钱是会爱惜的!的确是这样的!”通过以上这一系列富有戏剧性冲突的情节,故事真实而略带夸张地表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感情,同时,也巧妙地完成了一次对子女的教育,深入浅出,自然朴素,寓教于乐。
再如《三兄弟牵金牛》,故事中说义为南乡的剡水里有一头金牛,要牵走这条金牛除要寻找到千年陈稻草、千年棕榈毛和千年菩提树之外,最要紧的还要大家“一条心”。有兄弟三人凭着他们的毅力和“一条心”,终于把金水牛牵上了岸,可是走到半路他们开始各自打起自己的小算盘,都想把金水牛占为己有,兄弟三人为此吵了起来,结果那条看不见的“一条心”的绳子断了,金水牛一个打虎跳跑掉了,跑回它的老家八宝山去了,剡水里再也没有金水牛了。这个故事的教育意义也是非常显著的,故事中三次提到“一条心”,对突击主题起到了强化作用。
二、神奇的幻想色彩
民间故事往往是从神话、传说发展而来的,虽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已有很多新的发展,但在创作和流传方式、幻想成分等方面与神话,传说依旧保持着联系,当然,民间故事不像神话那样,以原始思想观念为基础,通过幻想表现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愿望,而是以人和人的关系基础,在既有现实又有假想成分的情节中,表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民间故事也不同于传说,传说大多是通过历史上实有的事件、人物或地理上的名胜古迹来表现主题,民间故事则是以通称的人物和广泛的背景表现主题,它不必凭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没有对各种事物的解释,而只是原原本本地讲故事,一般情节完整,层次分明,人物性格典型化。以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和民间故事《三兄弟牵金牛》比较,《牛郎织女》以曲折离奇、瑰丽动人、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故事情节、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等级制度的不满和抗争、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热爱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牛郎织女》中的人物虽然理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但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类似牛郎织女的悲剧何止千千万万,《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不仅有社会事实作依据。而且牵牛星、织女星实有其物、更有真实感。《三兄弟牵金牛》也同样具有丰富的想象,充满浪漫色彩,但故事的时间、地点比较含混,并且有不存在的千年陈稻草、千年棕榈树、千年菩提树,还有一头完全出自想象的金水牛;故事中下水牵金水牛的情节也带有极大的幻想性,而三兄弟则是他们那一类人的代表,具有典型化的人物性格。通过以上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民间故事的幻想具有更大的自由性更加广阔的背景,可以更少羁绊。
三、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民间故事中还有现实性比较强的,它更多地按照生活的现实面貌进行艺术概括,反映生活中的现实矛盾,较少奇异的色彩和离奇的情节,它所描绘的大多是常见的人和事,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和心理愿望。在这类故事中当然也有虚构、但这种虚构也还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按着生活的逻辑性展开的。这类故事往往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基本采取写实的手法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处于被轻视、被凌辱的地位,超人的智慧和无畏的胆略,这是对当时社会重男轻女观念的反抗,是对劳动妇女的肯定和赞赏,《巧媳妇》就是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巧媳妇》取材于家庭生活事件,在反复测验中巧姑轻而易举地获胜,显示了她的聪明、才干和勇气。故事结构完整,开始先进铺垫、叙述三个大媳妇愚笨,心眼不灵活,张古老心里很发愁,便想替小儿子找个乖巧一点的媳妇掌管家业,可是打听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最后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法子,经三个儿媳妇各出一道难题,这三个媳妇想不出来哭起来,由此便引出巧姑,巧姑为她们巧解难题,引起了张古老的注意,他决定亲自去试试这位姑娘,一试之下,果然是位聪明的姑娘,便请人做媒,把巧姑娶了过来。娶了过来之后,张古老还想让巧姑当家,但是还必须想出一个让大家心服的办法才行,张古老又出题试这四个儿媳妇,当然又是巧姑得胜,做了当家人。以上这三试表现了巧姑的聪明才干和乖巧伶俐,故事的最后一个部分则推向了高潮,表现出巧姑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与官府的无理要求作斗争,作为封建时代的妇女如此抛头露面与知府大人当面周旋,表现出对社会观念的抗争,她的“巧”正是劳动妇女在长期生活斗争实践中的来的丰富知识的集中体现,巧妇的一言一行,都表现了她作为生活主人的风度和气魄,与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再如德国民间故事《公理的地方》,则以一个带有哲理性的小故事,表现出劳动人民期望公理的心态,揭露了统治者冷酷、虚伪、坚持反动立场的本质。这个故事同样也是现实生活真实、典型的反映。
收稿日期:2010-08-31□
(编辑/穆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31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