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灾难新闻摄影报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大巍

  [关键词]灾难新闻;摄影报道;方式
  
  灾难新闻,是指“反映由天灾或人祸导致的,给人类带来不幸的社会原生态的新闻”,不仅包括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新闻,也包括战争和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的新闻,环境污染、交通和生产事故等事件。从1842年德国汉堡的火灾废墟图片开始,灾难新闻摄影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战争、疾病和灾难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新闻摄影关注的重点,从“荷赛”获奖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WPP在其51年的新闻摄影评奖历史中曾将年度最佳新闻图片奖授予灾难新闻摄影四十多次,这是一个足以让人惊叹的比例。由此可见灾难新闻摄影已经成为最受新闻摄影界重视的新闻摄影类别。重大灾难发生以后,从何入手介入报道,这是摄影记者在进入采访现场之前就应该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灾难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可分为认识灾难、警示社会和抑恶扬善三个方面。图片的快速直观的优点使其在认识灾难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功能。而警示社会的功能是媒体不可推脱的责任。灾难给人类带来不幸,必须避免或尽量降低由灾难带来的不幸,有益于人们改变和适应周围的环境。抑恶扬善维护正义是任何人文社会学科的终极功用,面对灾难,弘扬人性的善良、抨击灾难施加者的罪恶是从事灾难新闻摄影的知识分子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灾难新闻摄影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虽不构成灾难新闻摄影效果的主流,但是确实是构建一个完美的灾难新闻摄影的障碍。灾难新闻摄影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侵犯、对公众知晓权的侵犯和对社会正义原则的侵犯。
  面对灾难报道,摄影记者要谨慎面对。首先,我所预计拍摄的图片是否有真正的新闻价值;其次,我的出现是否符合新闻摄影的伦理道德;再次,我的出现是否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愤怒甚至仇恨。选择拍摄新闻场景中的典型瞬间体现的是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但面对灾难采访时选择拍或不拍,体现的是摄影记者的道德水平。在拍与不拍的斟酌间,摄影记者扮演的是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因为灾难性摄影的特殊性,有些时候举起相机拍摄就意味着对被摄者的侵犯,因此,摄影记者应当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当道德规范的条条框框成为自我意识,拍摄与否可以瞬间决定。
  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要尊重被拍摄对象,采用合适的拍摄时机、方式和拍摄方法。面对生者,需要尊重;面对死者,也是如此。面对残缺不全的尸体或是扭曲变形的尸身,都是不宜拍摄的,除非它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新闻价值。这种时候,摄影记者可以利用一些技巧来拍摄,以替代过于恐怖血腥的原状。如获得第48届荷赛年度最佳新闻摄影奖的《海啸》的拍摄,摄影者阿尔科・达塔突破常规,只把死者的一只胳膊摄入了镜头,可谓独具匠心,使新闻信息和死者尊严两不误,值得同行学习。
  注重还原现场的真实性。某些摄影记者主题先定,部分真实和整体真实无法达到统一,这也是违背新闻真实的行为。2008年第51届荷赛的获奖作品美国摄影师John Moore的作品《贝・布托遇刺》以其重大的新闻价值和强烈的现场感获得年度突发事件类组照一等奖,虽然爆炸的场面是模糊的,但并没有影响它的传播价值。
  关注新闻事件对人的影响,这是西方记者在报道重大自然灾害惯用的切入角度。在灾难新闻摄影报道中,摄影记者应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媒体在争夺激烈的新闻战中为率先、独家报道往往忽略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要想让灾难报道不变成“痛苦加剧者”,就要看它有没有秉承“人文关怀”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去采访。摄影记者应该以“人文关怀”的心态去面对被摄者,是对人的尊严、人格、诚信等品质的肯定。人是新闻传播的主体,要保障新闻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在技术层面上提高素质,更要具备和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多些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读者的角度选择、写作与传播新闻事实。读者对重大突发性灾难具有知情权,媒体应给予充分报道。但我们还应更多地从现场救助、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让新闻充满人情味,让读者感受到社会对人的关怀、人的同情。
  在新闻摄影的实践中, 不存在一个普遍的标准以应付千变万化的情形, 但却有一条行为准则能减少新闻摄影工作者面对灾难报道时的错误选择, 这就是时时注意到自己和被摄者作为人的特性。当一个人作为人的特性被扭曲后, 新闻报道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信念去面对灾难报道,去理性地展示给读者一个美好向上的和谐世界,引导人们奋发向上。□
  (编辑/穆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4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