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闻摄影的艺术经营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报道中,呈现出的更多是极具艺术性的摄影作品,表现血腥惨烈的照片逐渐减少。在画面技巧、创作观念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新闻摄影都表现出其艺术性特点增强的倾向,呈现出与传统的客观记录不同的面貌。新闻摄影作品作为大众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其艺术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闻摄影;艺术化;传播;受众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3.142
  1 新闻摄影及灾难新闻摄影作品的特征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的手段,通过对现场的真实记录,以视觉元素生动形象地传递新闻信息。新闻摄影之所以能被广泛运用,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首先,由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新闻摄影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真实性,客观性,强调将事件的真实客观的状态传递给受众。其次,新闻摄影在报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向受众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第一个层面是新闻信息,通过表现环境、人物、事件等内容,向受众再现情景,揭示真相。第二个层面则是摄影作品的画面构成信息,通过点、线、面的组合,色彩明暗的对比,将新闻事件的瞬间凝固在画面上,生动形象地表现事实,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情绪的感染力。
  灾难新闻摄影作品,作为新闻摄影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并且越来越多的作品具有艺术性。灾难事件依据事件本身的特性就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和密切的关注。与赞美歌颂生活中真、善、美的报道不同, 灾难新闻摄影作品是通过画面展现自然环境或人类社会的残酷、破碎、伤痛的负面报道。灾难新闻摄影由于事件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对事件现场完全真实客观地记录,会给受众带来较强烈的冲击力和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若作品所呈现的画面过于惨烈血腥,则会使受众产生不适的视觉体验。
  2 新闻摄影艺术化倾向的表现
  2.1 画面语言
  摄影作品中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的画面元素就是色彩和影调。早期由于摄影技术的发展不成熟,成本高昂等原因,摄影作品大多为黑白影调。而现在的很多摄影作品依然用单色的影像,或者将照片处理得饱和度偏低,以传达出作品独特的情感,使观者集中注意力。首先,色彩作为摄影作品组成信息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强烈的色彩对比,或者是突出色彩元素的运用,会使作品更具視觉冲击力,富有艺术性。其次,摄影作品强调画面清晰,虚实结合,新闻摄影更是如此。清晰的画面能够准确地展现信息,虚实结合有利于突出主题,引起注意。而一些新闻摄影作品因为拍摄条件有限,呈现出画面模糊不清、质感粗糙等效果,却依然视觉震撼。
  2.2 创作观念
  新闻摄影是以客观发生的新闻事件为基础的,拍摄方式以抓拍为主,强调客观的记录。在新闻摄影作品中,摄影师不再只是表现事件发生的过程,强调事件中的某个瞬间,而是在自己对事件观察和思考之后,展现在画面中,尤其是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摄影师通常是在灾难爆发后抵达现场,面对灾难后的废墟,更需要明确自己的管座观念,对现存的事物和环境进行拍摄,以此报道事件的情况。
  2.3 社会功能
  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主要是记录和传递事件,新闻摄影艺术化趋势的一个表现就在于阐释和审美的功能逐步在新闻摄影作品中有所体现。新闻摄影的艺术化不是简单的在画面和拍摄手法上的创新,而是主客观因素的结合,蕴含着社会和文化的精神和背景。
  3 新闻摄影艺术化趋势的原因
  3.1 摄影师的取舍与拍摄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通过形象的视觉元素和包含的信息,吸引广泛的受众,报道新闻事件,达到想要的传播效果。要想达到一个良好的传播效果,从新闻报道的源头——事件本身,首先就要保证高质量。新闻摄影同样也是“新近事实发生的报道”的重要方式,要求及时、准确、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以及新闻现场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摄影作品如何拍摄,既能还原客观真实,又能要素较全、意义明确;既能保证画面清晰、主体突出,又兼顾受众的心理,引起共鸣,就成为了摄影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表现战争冲突,天灾人祸的新闻摄影作品不占少数,但能够看到的表现暴力、血腥、悲惨的画面却逐渐减少,其中原因就源于摄影师本身。
  3.2 传播环境
  如今,在科技发展迅速,传播媒介多元的时代,通过机器媒介进行的传播交流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摄影作品作为传播的重要媒介,针对较大数量的且不同的受众,及时公开传播消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网络传播的发展对新闻摄影产生了多重的压力,在压力下,那些多元的、有特点的、具有主观倾向的作品正走在前列,被更多的人关注,而传统和简单的事物则会逐渐后退,慢慢被忽视。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是新闻报道依靠的传播环境,尽管这个大环境构成的因素繁杂,新闻报道能够有效利用其中有利的因素,社会对传播的效果就会达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3.3 传播者的把关
  传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现象,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闻摄影的传播过程是传播者将照片和信息传递给受众的过程,并且需要依靠一定的传播媒介。这个传播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传播者对于信息的处理。记者和摄影师是新闻信息的采集者,他们首先在现场拍摄符合要求的照片,然后编辑媒体单位依据现实的真实情况,满足报道和发表的需要,对摄影作品进行整理筛选、剪裁编辑等过程,最后经过媒介传递给受众。
  首先,奔赴新闻事件发生前线的记者和摄影师,他们是最接近信源,也是最倾向于信源的人,其次也尽可能地将感情和观念通过画面传递给受众。而编辑们则是在这大量的照片中挑选和修改适合的作品,为的是完成整个报道工作和符合媒体服务大众的宗旨。报道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同样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在我们所处的传播环境中,编辑都避免选择血腥暴力的照片,将灾难事件恐怖、惨烈的一面降至最低。
  3.4 受众的心理和习惯
  随着现代科技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爆炸性的信息量使得受众的阅读文字的习惯和浏览信息的喜好发生变化。许多人对于阅读大量的文字不再抱有兴趣和耐心,而是更青睐于五花八门的图片,读图时代随之到来且延续下去。现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的普遍形成,快速浏览图片已成为许多人的习惯,受众也更倾向于主动选择富有美感和视觉冲击内容。这个传播过程的另一个部分, 是在报道内容发表之后,广大的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对信息内容的反馈。由于受众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 既有被动的接收, 也会有主动的寻求。人们总是会倾向于主动寻求自己喜好或是好奇的内容以及认为有利的,能满足自己认知的信息。这就要求新闻摄影需要强调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既要符合社会的主旋律,又要尽可能迎合受众的心理,得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娅莉.报道摄影与现代主义艺术追求——以罗钦可和寇德卡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80-182.
  [2]邹吉文.灾难事件中纪实摄影的价值探析——以汶川地震为例[J].科技信息,2011(35):301,314.
  [作者简介]孙戈(1993—),山东聊城人,庆熙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艺术经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00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