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摄影,是情感另存的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丹有句名言:“艺术就是情感”。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宣泄和心灵的寄放,每个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着对生活的品鉴和解读。我理解的摄影就犹如画家、文学家手中的一支笔,它是艺术家情感寄放的载体。一幅照片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情之所至、心之所至。可谓尺幅映大千,瞬间聚永恒。作为一名军事摄影家,在三十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我一直奉行并践行着一则艺术信条:任何造就感动的“美”,都应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体会:摄影,是摄影家情感另存的方式。关注人性、弥漫情感的摄影作品才是真正以光影写就的历史。
  用心去拍摄,将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见解转化为摄影的实践活动。这大概就是中国的传统理念“相由心生”。一次次登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阵地采访,感动着、净化着。那些憨厚腼腆的笑脸、那些庄严专注的眼神、那些风雪卷不走的温情,那些与生命相伴的记忆……官兵们就这样呈现着本色的质朴无华、纯净高远。或许,它不够绚丽、不够经典,但每个瞬间,都定格着无须拔高的“真善美”,都诠释着奉献的真谛和军旅青春的精彩。1993年4月,刚从北京空军调任成都空军专职摄影的我,幸运地赶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典型采访。在与甘巴拉人同吃同住7天的难忘日子里,他们那圣洁的心灵、朴实的品质、默默奉献的精神,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我是在学做甘巴拉人的过程中报道甘巴拉人,迄今我已经先后52次登上甘巴拉阵地采访,可以说“甘巴拉”已成为我心灵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著名摄影家徐力群说过:“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座珠穆朗玛”。年年岁岁,我带着朝圣者般的执著,在通往雪域之巅的漫漫雪路上颠簸跋涉。稀薄的空气、刺骨的寒冷、令人窒息的狂风,都让我更深地体悟到常年驻守在生命禁区那些战友的淳朴和崇高。2008年1月23日,我去海拔5137米的林芝色季拉山雷达阵地采访,遇上大雪封山,我随给养队的官兵和3名军嫂手脚并用的在雪地里攀爬了4公里才登上阵地。在这“生命禁区”里,我们手拉着手相互鼓励着,在稀薄的空气中顶着刺骨的寒冷和让人窒息的狂风艰难前行,靠着意志苦苦支撑,挑战生命的极限。到达山顶后,虽然累得筋疲力尽,几乎虚脱,我们却激动地相擁在一起,至今那体温依然温暖,那感动依然存留……
   “在感动中记录感动”,这是我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一线持续102天采访拍摄过程中发自肺腑的一句话。10年过去了,《众志成城,托举生命》这幅照片感人的场景依旧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2008年5月13日,在泥泞的陡坡上,身着雨衣的战友在大雨中把生命高高举过头顶,艰难地转移,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生命”这一点上。可以说,镜头中的战友个个都是伟大的雕塑。后来,这幅作品在中外频频获得大奖。我也随着这幅作品“出名”了!其实说实话,如果说我有一点贡献,那就是忠实地记录了他们,是镜头中的战友首先感动了我,真正该获奖的是我那群可爱可敬的战友们。
  凭借相机记录历史,存留感动,已经成为我情感另存的方式。每一次记录,无不是心灵的倾吐。随着边陲采访次数的增加,我对边关军人的挚爱和理解亦不断延伸和升华。我认为,拍摄的灵感来自感动,只有用心去热爱、用心去细读、用心去感悟,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才能创作出读者喜爱的作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