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 嘉

  [关键词]民族舞蹈;教学;改进和改革
  
  舞蹈被称为“艺术之母”,因为在古代,舞蹈是与音乐、诗歌三者融为一体的。也有人说,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还有人说,舞蹈是“情感的艺术”,更有人说,舞蹈是“时空的艺术”,依我看都有道理,只是视角不同而已。如果综合起来,舞蹈的全面定义应当是:“艺术的一种,是以情感为动力,以人体为工具,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合着一定的时间连续不断地运动,以鲜明的表面性特点外化人人思想感情,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
  其古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了;其年轻性表现在,在现代社会中,不论是在都市剧场,还是在民间晚会,甚至在家庭舞会与节日娱乐活动中,舞蹈都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
  民族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世界各个民族自己所独有的舞蹈。在中国,民族舞蹈又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民族舞蹈,是指中华民族整体的舞蹈;狭义的民族舞蹈,是指我国56个民族各自独有的舞蹈。这里,狭义的民族舞蹈是广义的民族舞蹈的具体内容;广义的民族舞蹈又涵盖狭义的民族舞蹈的各个方面。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是广义的概念。
  民族舞蹈本身,既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艺术,因此民族舞蹈教学,就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与人民的要求。那么,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主要内容应当定位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维的改变
  
  思维方式与思维内容的改变,是一切改革的关键与前提,舞蹈教学改革亦然。无论是教学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教学者,都要在思维方式与思维内容上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果。
  所谓思维方式与思维内容的改变,集中体现在创造性思维上。当今世界,所有教育领域,都强调创造性思维,反对照本宣科、机械模仿,强调“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舞蹈艺术同样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强调创造性思维。这样一来,舞蹈教学就具有了舞蹈+教学的双重创造性,足见创造性思维对于舞蹈教育来说,是何等重要!
  因此,舞蹈教学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目的,都必须紧紧围绕创造性这一主题和中心,这是不容置疑的世界大趋势。
  作为舞蹈教学之一的民族舞蹈教学,当然也毫不例外,绝不能墨守成规、抢残守缺,也不是以“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由,因循守旧,躺在“传统”上自我陶醉。离开创新的继承,不是真正的继承。
  创造性思维表现在创造性、开放性、吸纳性、求新性、求变性诸多方面,这一切都要在舞蹈教学的实践中得以落实。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面对“知识经济”的21世纪,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要废除老掉牙的教学舞蹈,大胆引进新的民族舞蹈艺术精品作为教学舞蹈,如杨丽萍的《雀之灵》、黄豆豆的《醉鼓》等等,都应当进入民族舞蹈的课堂。
  与此同时,要加大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增加文化课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民族舞并不是“民土舞”,文化素质不可忽视。没有文化修养的学生,很难真正学会民族舞,更谈不上成为民族舞蹈家。还要增加与民族舞蹈密切相关的艺术课,如书法、国画、戏曲等课程,以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广收博采。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贯彻教学思维、落实教学内容的可靠保证,民族舞蹈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样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其一是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要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找到创造力的钥匙,强调艺术感觉与艺术悟性,鼓励学生“离经叛道”,要求学生真正找到“自我”。
  其二是变“放羊式”教学为“单兵教练”式教学,在集体课与辅导课中,都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个性,做到扬长避短。
  其三是变“温室式”教学为“田野式”教学,要走出课堂,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舞蹈演出与舞蹈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舞蹈之魂,避免“温室效应”。
  □
  (编辑/永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74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