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经济仍在快车道上运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东琪

  
  
   200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虽然受到“非典”;中击,但GDP仍增长了8,2%,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从月度看,头三个月猛增9,9%,超过“潜在增长率”(9%),有“过快”嫌疑。后三个月“非典”对经济的影响突显,4月增长8,9%后,5月降到6.8%,季节性影响为2.5个百分点左右,但这个影响是很短暂的,6月又重新回到7%以上。7月,全国“非典”报告几乎全部为零,表明疫情已经完全得到控制, 即使天气由热转凉,入冬后病例可能再度出现,也不会像第二季度那样严重,第三、四季度的经济会重新回到快车道上,全年经济增长率最低月份估计在6月,最低季度在第二季, 出现一个比较典型的“V”字型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 5%左右,比上年略有加速,所以本轮经济周期性回升趋势不会因“非典”而改变。
   上半年经济运行有四个重要特点。一是总量上“大起大落”后逐步向“长期均衡增长轨道”(8%左右)收敛。虽然一、二季度之间的增速幅差高达3个百分点,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少有,但是,“过高”(9%以上)和“过低”(7%以下)的增长倾向都不会长久维持,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采取“向上微调”和“向下微调”的宏观调控措施,努力使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二是结构上出现工业化明显提速。在 50053亿元GDP中,第二产业为 28800亿元,占57.54%,比上年提高 2个多百分点;第一产业为4754亿元, 占9.5%,明显下降;第三产业为16499亿元,占32.96%,基本不变。这里无疑有“非典”对服务业和农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后,各地加快工业建设,掀起新轮加速工业化高潮。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6,9%,为1996年以来最高增速, 目前国民经济的回升主要依赖工业带动。三是在三大需求中,外贸大进大出,投资高速增长,消费增长较慢。上半年,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进口增长 44.5%,出口增长34%,贸易顺差为 ~45亿,但分季度看,从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出现由逆差到顺差的变化,进口超高速增长后略有减速,出口保持持续高速势头。总体上,外贸经济十分活跃,“大进大出”特征非常明显,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超过了60%,为历史最高水平。投资方面,增速持续半年保持30%以上,表明经济回升明显依赖投资需求的高速扩张。消费方面,需求略显不足。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非典”时期的5月份增长4,3%,城市消费在6月后恢复快速增长,但目前农
   村的消费品市场依然非常疲软。四是物价处于“理想的温和通货膨胀区间”(0-3%)。前几年困扰我们的通货紧缩现象基本消除,上半年, 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化率分别为0。6%和2.9%,各月均在0%以上,保持在“理想的价格控制箱”内。
   2003年以来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失业压力增大。公布的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同期略高。如果将农村的实际失业、城镇没有进入统计口径的下岗人员和长期在城里生活但没有找到工作的“农民工”算进来,全国目前的实际失业率估计在10%左右。在劳动力市场上,最突出的矛盾是越来越多的农民、毕业生、国有企业下岗员工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劳动签约率只有50%多一点,农村不能升高中和大学的青年没有事做,这虽然与就业观念转变滞后、劳动就业体制存在缺陷、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有关,但的确存在宏观就业环境整体上偏紧的问题。二是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最为突出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加速扩大之势。上半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301元)在上年高基数基础上增长 8,4%,农民的现金收入(1158元)在上年的低基数基础上只增长了 2.5%,城乡收入比为3 7142 1。不仅“非典”使农民人均减少了35元的外出打工收入, 而且农产品价格回升慢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回升使农业成本上升导致农民收入增长受到抑制。三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率下降。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有21556亿元,仅占GDP的43%,除了4、5月份“非典”对即期消费的影响外,关键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抑制了消费,上半年农民消费增速比城镇要慢3个多百分点,这就制约了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
   根据上述特点和问题,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总体上不会改变方向,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会相机适当调整调控内容、范围、方式和力度。一是稳定货币、信贷供应。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和信贷投放已经出现连续作战以3个月20%以上的增速,超过了我们建议的“调控箱―15-20%'’的上限,这样下去有风险,需要抑制加速势头,因此下半年的货币、信贷政策可以略紧一些,争取将上述三项指标控制在20%以内。二是继续落实年初制定的国债发行计划,加大包括公共卫生在内的公共设施的政府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网、医疗、基础教育等)的政府投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外部环境, 为农民增加收入和消费创造条件。三是改善就业环境,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逐步取消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限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为农民、毕业生和国企下岗员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四是稳定汇率,保持外资、外贸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有的海外人士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稳定做出的贡献,无理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我们不会动摇,就像亚洲金融危机时日本有的官员和学者要求人民币贬值而我们没有动摇一样。实际上,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不仅对中国没有好处,而且对日、美、欧都没有好处。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去了, 既会减少出口,也会大幅度减少进口。 2002年第三季度以来, 中国经济回升加快,进口增长也加快,连续十几个月保持20-50%的增长速度,实际上为全球经济特别是为日本经济的止跌回升、走出通货紧缩做出了贡献, 因为同期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大幅度增加,而对日本的出口并没有同步增加。这样看来,中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特别是保持汇率政策的稳定性,在稳定的前提下加快改革和发展,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而且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尤其是有利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经济的稳定增长。
   本文作者:陈东琪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
   所长责任编辑:姚开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2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