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国家经济安全需居安思危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宇明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增大了,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制约增加了;全球经济波动、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各国政府的外交与经济政策,都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经济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当前的安全问题,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经济的也有社会的,既有资源的也有环境的,既有正在逐步改善的也有正在加深加重的。对此,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中关村》:从经济总量来看,我国的GDP目前已居世界第六位,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萧灼基: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并且很快就会超过英国和法国,达到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GDP却只有1700多美元,排在世界100名以后,因此我国仍然属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差别巨大。一些大城市的人均GDP已达到较高水平,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美元以上。但是,有些省份的人均收入却很低,特别是一些西部农村地区,至今仍然十分贫困。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
《中关村》:人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的资源危机是十分严重的。
萧灼基:事实确实如此。如果按自然资源综合排序,我国居全球第四位,其中矿产资源探明储量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太阳能居第二位,煤炭资源居第三位,石油资源居第八位,耕地草原面积居第四位,森林面积居第六位。但要是按人均计算的话,则少的可怜。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世界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只有1/4,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只有1/2,人均森林和林地面积只有1/6。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过度的资源消耗。2004年我国GDP总量只占全球的4.4%,但却消耗了全球石油的7.8%,钢材的27%,煤的31%,水泥的40%,过度的消耗使我国资源难以承受。
《中关村》: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我国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雪上加霜。这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是不是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萧灼基: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盐碱化、沙漠化不断扩大,优质高产耕地日益减少,每年受灾面积达四五千公顷。而且工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比如前一段时间松花江遭受的污染就是水资源污染的一个缩影,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群众的生命和经济安全,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关村》: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十分重要,那么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该怎么样处理好这一问题呢?
萧灼基:我国是一个拥13亿人口的大国,因此不管什么时候粮食问题都十分重要。2003年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粮食减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有334公斤,比上年减少23公斤,比历史最高水平1997年的402公斤减少68公斤,市场粮食较为紧张,进口粮食增加,粮价增长幅度较大。虽然2004年、2005年粮食增收,形势较好,但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应该看到,我国人均耕地本来就少,而且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占去了不少耕地,单产增长潜力受到诸多限制,同时人口又在不断增长。因此,对于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时时关注,决不能掉以轻心。
《中关村》: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外贸竞争力是否也相应得有了很大提高?
萧灼基: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外贸确实有了快速的增长。2004年增长35.7%,2005年增长25.4%,当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00亿美元。但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即进出口贸易总额在GDP总额中的比重,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64%。相比2002年美国的22.8%,日本的23.1%,印度的28.4%,巴西的27.5%来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要高出很多。
外贸依存度高,一方面说明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大,吸收劳动力多,上收税收增加,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供给与需求,价格上升与下降,运输条件宽松与紧张,各国贸易政策的变动,都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外贸规模扩大了,但国际竞争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强。
《中关村》:现在全球原油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国家对石油的依赖度增加了,石油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国需要怎么应对呢?
萧灼基:我国的原油产量每年大概有1.7亿吨,但是并不能满足需要,还有一亿多吨需要进口。由于我国的石油主要是从一些中东敏感国家输入的,并且石油运输的路线要经过漫长的海路,因此风险很大。我们知道石油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因此为了保障石油安全,我们必须多方开拓利用。既要通过海上输入,也要通过陆上输入;既要从中东输入,也要从拉美、俄罗斯、中亚输入。此外还要增加石油储备,防止国际供求变动和油价大幅上升。
《中关村》:金融安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全局,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状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应对和改进呢?
萧灼基:金融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发生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都令人记忆犹新。我国自从加入WTO以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大大增加。因此,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其中外汇安全问题尤其重要。
自从1994年实行汇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增速更快。2004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6066亿美元,2005年又增加了2000亿美元,达到8189亿美元。短短两年的时间,外汇储备就增加了4000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除日本以外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的经济实力增强了,但是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汇率风险。在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款就达几万亿元,这些人民币可能会转化为新增投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美元汇率的不稳定也会增加我国的汇率风险,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中关村》:通过您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您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问题是十分关注的,忧患意识贯穿于您的谈话当中。您认为这种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吗?
萧灼基:居安必须思危。虽然当前时代的主流是和平、发展与合作,我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是持续、快速、健康的,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危机。但是潜在的危机事实上是存在的。如果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对这些潜在的危机不加注意和防范的话,潜在的危机就可能转化为现实危机。因此,对于这些潜在的危机,我们防范的意识和措施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长治久安的大好形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9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