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和谐文明新太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太原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老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98平方公里,辖六区三县一市,常住人口340.4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38.9万。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时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的太原,别称“龙城”,不仅一直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九个独立王朝的国都或陪都。市内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有晋祠、龙山石窟、天龙山石窟、双塔寺、窦大夫祠等文物保护单位278处。这片历尽沧桑、底蕴厚重的土地,产生过温彦博、狄仁杰等著名的政治家,孕育了白居易、王维、王之焕、罗贯中、傅山等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彩。独具特色的晋阳文化,既传承了唐风晋韵的自信,也秉承了百年晋商的潇洒,重商亲商的传统延续至今,诚信为本的美德远扬海外。
  自然资源丰富,著称“煤铁之乡”。既有铁、锰、铜、铝、铅等金属矿,又有煤、石膏、硫磺、矾、硝石等非金属矿。其中,煤、铁、石膏储量最为丰富,被誉为“煤铁之乡”。全市含煤面积128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近五分之一,已探明储量185亿吨,原煤产量占全国的2.3% 。铁矿总储量6.7亿吨,石膏储量5435万吨,并以质地优良享有盛誉。
  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太原形成了以冶金、能源、机械、电力、化工产业为主体,兼有轻纺、电子、食品、医药、建材等34个行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以冶金、能源、机械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新型材料、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呈现。园区经济发展迅速,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超过40%,发展速度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排第10位。经济区连续几年实现翻番,在16个中西部国家级经济区中名列第一。民营区年均增速超过50%,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富士康工业园一期投用,后续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形成“北有不锈钢、南有富士康”的格局。
  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有固定航班飞往全国主要的大中城市,6条铁路干线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和港口, 8条公路干线和4条高速公路以太原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省内外,当日可往返京、津,三小时可通达省内各市。拥有87公里环城高速公路,形成了“十纵十横加三环”的市内交通骨干网络。全市道路总面积229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率73%,污水处理率6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为36.1%和31.1%,人均绿地8.3平方米。汾河公园、城西水系分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5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245天。
  经济发展加快,综合实力跃升。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太原人民,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艰难曲折中开拓、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在小康建设中跨越,创造出了无愧时代的光辉业绩,谱写出了绚丽多彩的动人篇章。“十五”期间,太原地区生产总值由396.3亿元增加到895.5亿元,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由同口径56.4亿元增加到163亿元,年均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90.5亿元增加到292.1亿元,年均增长19.6%;固定资产投资由104.8亿元增加到438.5亿元,年均增长3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89.4亿元增加到384亿元,年均增长15.2%;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0.3亿美元增加到33.7亿美元,年均增长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19元增加到10476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43元增加到4402元,年均增长10.7%;人口自然增长率由5.9‰下降到2.3‰。当前,全市人民正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建设创新型城市统领“率先发展”的各项工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向着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良好、富裕文明的新型工业基地、中西部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都市的目标奋力迈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3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