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山村走出的皇家院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卓

   从甘肃小山村走出的杨子恒,最近成为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首位华人院士。他的成功,被称为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奇迹。
  2006年5月19日,英国皇家学会选出44名新院士,6名外籍院士和1名荣誉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系杨子恒教授名列其中,成为我国留英学者中第一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消息传来,华夏子弟群情振奋,一片沸腾。而在他边远的甘肃老家,却无人知晓。
  6月20日上午,英国伦敦,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热闹非凡,庆祝大陆旅英学者杨子恒教授当选为2006年度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活动隆重举行。中国驻英大使查培新高兴地说,杨子恒的当选,是所有旅英华人学者的骄傲,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也代表教育部发去贺电,向杨子恒表示祝贺。
  此时,远在甘肃省通渭马营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杨子恒年迈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一切。他67岁的父亲杨益正在配制一服中药;68岁的母亲在小院里莳弄苗圃,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恬淡、自然、安详和幸福。
  
  父亲眼中的杨子恒
  
  在通渭马营镇,我们遇见了杨子恒的一个乡党,不等我们开口,便说:“来找杨子恒吗?”乡党说,他知道杨子恒是博士,还到过美国、英国,但不知道杨子恒已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消息,对院士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只说杨子恒了不起,是整个马营镇、整个通渭县的骄傲。
  乡党还知道杨子恒父亲杨益的许多事,他说杨益在乡间是一个有修养、有境界、喜欢自学的人。由于他的好学也带动了他的子女,他们都很争气,在远近村子都很有名气。
  汽车颠簸在乡间的土路上,金黄的小麦风中摇摆,燕麦郁郁葱葱,胡麻正是开花时节,紫色的小花格外醒目。
  2006年5月19日,英国皇家学会选出44名新院士,6名外籍院士和1名荣誉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系杨子恒教授名列其中,成为我国留英学者中第一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消息传来,华夏子弟群情振奋,一片沸腾。而在他边远的甘肃老家,却无人知晓。
  6月20日上午,英国伦敦,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热闹非凡,庆祝大陆旅英学者杨子恒教授当选为2006年度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活动隆重举行。中国驻英大使查培新高兴地说,杨子恒的当选,是所有旅英华人学者的骄傲,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也代表教育部发去贺电,向杨子恒表示祝贺。
  此时,远在甘肃省通渭马营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杨子恒年迈的父母并不知道这一切。他67岁的父亲杨益正在配制一服中药;68岁的母亲在小院里莳弄苗圃,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恬淡、自然、安详和幸福。
  
  父亲眼中的杨子恒
  
  在通渭马营镇,我们遇见了杨子恒的一个乡党,不等我们开口,便说:“来找杨子恒吗?”乡党说,他知道杨子恒是博士,还到过美国、英国,但不知道杨子恒已当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的消息,对院士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只说杨子恒了不起,是整个马营镇、整个通渭县的骄傲。
  乡党还知道杨子恒父亲杨益的许多事,他说杨益在乡间是一个有修养、有境界、喜欢自学的人。由于他的好学也带动了他的子女,他们都很争气,在远近村子都很有名气。
  汽车颠簸在乡间的土路上,金黄的小麦风中摇摆,燕麦郁郁葱葱,胡麻正是开花时节,紫色的小花格外醒目。
  绿影中偶尔露出一片浓密的树林和一个村落,这里就是杨子恒的家乡了。
  早就得到有人要来的消息,杨子恒的父亲迎在门外。老人显得沉稳好客,穿着一身褪色的蓝色便服,鬓间花白。他说:“子恒的母亲到镇上去了,乡上送来了喜报,才知道他在英国当了院士。2004年子恒回来看我们老两口,把我们带到北京去玩。”他说儿子每年至少来两封信,一封在过年前后,一封在农历四五月之间。
  我们让老人讲讲杨子恒小时候的事情,老人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儿子挨饿的情形,感到对不起儿子。那时候杨子恒和他哥都在马营上学,由于没有粮食,总吃不饱。学校离家10多里路,一年四季,每天早上四点起床跑山路上学,晚上再跑回来。最困难的时候,中午经常没饭可带,别的同学吃干粮,子恒只能饿着肚子。班主任发现以后,还以为杨子恒不是亲生的,就带他到自己家里吃饭,子恒去了两次,就再也不去了。
  老人家说,子恒特别爱读书。有一年暑假,队上安排杨子恒和几个小学生放牲口,他背着背篓,拿着书,边走边看,不小心跌到了沟里。每天晚上都要读书到12点以后,他妈催他休息,有时候实在累了,他就用凉水浇到头上,再接着读书。在杨家昏暗简陋的上房内,老人抚着一张方桌说,子恒兄妹四个,当年就是趴在这张桌子上看书写作业的。
  杨子恒特别喜欢数学和物理,那年他上初二,全县搞数学竞赛,学校让他参加高二组的竞赛,他获了第二名。在甘肃农业大学上学时,他参加全省大学生英语竞赛,考了第一名。1983年杨子恒参加高考,因其他原因,他的物理成绩被扣了80 分,当时他不想上农大。杨益老人说服他才勉强去了。老人借了80元钱,亲自将他送到黄羊镇,身上没有钱,扒拉煤的车回了家。
  老人说杨子恒从小不爱说话,吃穿上从不挑剔,到现在生活仍很俭朴。有一年,女儿从北京回来,说杨子恒整天趴在电脑前看资料,喝白开水、啃干馍。老人听了很心疼,给儿子写了信要他注意身体。
  不知不觉,我们在这个朴素的小屋里和老人聊了两个多小时。临行时,老人打开一瓶好酒,非要和大家喝几杯,我们共同举杯,向老人敬酒,老人笑呵呵地回应着,神情间溢满了幸福和喜悦。
  
  老师眼中的杨子恒
  
  杨子恒当年所在的母校――甘肃农业大学几天来也沉浸在骄傲与幸福里。他的同事回忆起他在甘肃农业大学勤奋学习和工作的情景,都还历历在目。校长王蒂对我们说,杨子恒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甘肃人的骄傲,更是甘肃农业大学的骄傲。
  王校长说,今年是甘肃农业大学60周年校庆,杨子恒的成就是为母校奉送的最好的礼物。当然,这个消息也是意料之中的,因为甘肃农业大学的畜牧、兽医专业从历史上来说都是很棒的,有这么优秀的人才出现,也是深厚的历史积淀。
  崔岘教授是杨子恒的老师,他印象中的杨子恒出身农家,生活朴素,勤奋好学。他说,杨子恒的英语好,担负着翻译工作,有一次他们一起到北京出差,翻译资料一有疑惑马上查词典。崔教授感叹:凡做大事的人,绝不忽视小事。
  刚考入大学时,杨子恒还不满16岁,而且由于营养不良,看上去有点面黄肌瘦。有一次一个同学故意问杨子恒,你不是英语好吗,那原版的《摩尔根遗传学》你能看吗?杨当时没吭声,但过了几天,就拿着那本书读,直到把那本深奥艰涩的英文原版书读完。那本书,对他以后的专业研究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当年,全班52个同学,杨子恒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第一名,班上同学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大学毕业时,全班有5名同学考上研究生,杨子恒以高分考入中国农业大学。
  杨子恒1984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同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畜牧系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在著名数量遗传学家吴仲贤教授的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其间在英国、美国进行合作研究。1998年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任讲师,因业绩突出,于2001年晋升为伦敦大学学院统计遗传学教授。
  
  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奇迹
  
  杨子恒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分子进化论、分子分类学、计算机生物及生物信息学。主要研究内容是应用数理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分子遗传学资料,以推断不同生物物种间的进化关系,估算物种间的分化年代。他首创了以最大似然法为基础的模型和假说检验方法,该方法已成为分子进化理论研究的重要工具,他开发的软件也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利用。
  杨子恒在北京农大师从吴常信院士,研究分子数量遗传学。可以说,杨子恒在攻读硕士、博士期间,跟的都是在国际上很有名望的两个前辈,这也是他业务得到很大提高的关键阶段。
  有记者问杨子恒:“您是怎么被提名的?”杨子恒说:“其实我对选拔的过程也不是很了解,仅限于皇家科学院网站上的描述。也许再过一年,我亲身参与其选拔过程之后会更加了解一些。我知道我的一位提名人是伦敦大学的一位进化生物学家,而另外一位提名人我根本不知道他姓甚名谁。我就是这样“两眼一抹黑”地被提名为皇家科学院院士。得知入选皇家科学院时,我的心情基本算得上是平静。因为在我的同行中,论资历论业绩比我优秀的大有人在,而他们却尚未获得院士这一荣誉,这让我有些惭愧。不过,现在我可以帮他们的忙,因为我可以提名候选人了。
  国内的学者评价:“杨子恒是分子生物学华人中的一个奇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5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