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环境下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凤英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以及基于ERP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用的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基于ERP 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传统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困难,改进企业的管理流程,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升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ERP 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一、没有IT环境支持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预算编制周期长,信息难以集成和共享
全面预算编制的指标多,分类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既包括财务指标,也包括非财务指标,而且预算指标之间勾稽关系复杂,这就导致了预算编制的周期较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目前,虽然一些电子表格软件在预算管理中实现应用,但是由于电子表格软件存在着信息难以集成与共享、不支持预算跟踪、安全性差、协调性弱等缺点,无法满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ERP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仅能提供全面预算管理所需要的数据,而且具有灵活的预算编制工具,既可以复制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因此,将全面预算与 ERP有机结合,能方便有效地实现全面预算的编制。
(二)预算执行和控制难度大,无法实现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
当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于预算没有实现 IT 环境下集中管理模式,无法获得实时动态数据,无法按照各级别制定的具体预算指标进行实时控制,无法进行预算差异的及时分析,无法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传统的预算管理事后层层汇总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无法实现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ERP可以有效迅速实现预算的实时监控和修正,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进行和预算控制的有效发挥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
(三)传统的预算管理不能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由于缺乏IT环境的支持,信息渠道单一。ERP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将企业管理与信息化进行整合,从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适应企业业务成长变化的需要。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预算管理不断暴露其固有的缺陷。它与企业战略市场环境的矛盾性、编制耗时长、成本高、无法及时实现预算的执行和控制以及由于信息单一不利于组织之间及时沟通等缺陷使基于ERP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实施成为必然。
二、基于ERP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施的理论分析
(一)以财务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是 ERP 中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为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预算分门别类、有层次地表达企业的各种目标,包括销售、生产、成本、费用、收入和利润等,这些企业的总目标,通过预算被分解成各级部门的具体目标,体现在 ERP 上就是“事先计划”。其次,计划一经确定,就进入了实施阶段,管理工作的重心转入控制,即设法使经济活动按计划进行。ERP 能事中适时监控整个过程。控制过程包括经济活动状态的计量、实际状态和标准的比较,以及两者差异的确定和分析,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等。当实际状态和预算有了较大差异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通过 ERP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可见,以财务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是ERP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ERP系统的基本框架与全面预算管理很相似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ERP 系统是“交易的中枢”或“营运中枢”,或者是一种“信息骨干”。该系统将企业的基本流程联结在一起,从来自顾客的订单进而控制和管理库存数量直到在各种账上记录,各种资料通过会计、制造或材料管理系统,自动记录且执行计划并产生报表,使企业能即时掌握内部资源运转的信息。ERP 系统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能有效即时的整合,通过延伸的升级系统可以联结外部信息,使企业内外部信息相互调节,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及时的整合效益。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两大类。业务预算包括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主要是规划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财务预算则是控制企业资金筹措和使用的依据,其制定的过程是,以市场为依托,销售为起点,一环扣一环,有机地把它们连接起来。换言之,其基本精神不外乎从销售预测开始,首先估计销售量,再拟定生产计划,有效率地运用资源,使最低的成本发挥最高的效益。全面预算的框架是依据市场需求来决定销售预计数量。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应以符合生产需求和物美价廉为原则,人力配置要考虑人尽其才和适得其用,生产过程宜注意交货日期与制造差异,避免不必要的阻塞和中断;当生产作业完成后,销售与配送作业要能及时配合,使产品周期顺畅,不出现存货积压;最后,要能确定所有货款都能按照原订时间收到,完成所有营运过程。亦即,销售预算完成,再进入财务预算程序,将所有交易行为列入会计账上,编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同时要顾及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而编制现金流量表,此时,财务预算也就完成。相比而言,只是 ERP 系统不仅用于预算的编制过程,同时也将每日运营资源及时汇总整理,使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以便拟定适应竞争发展的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ERP 逻辑算法与全面预算管理不谋而合
ERP的逻辑算法是一个上小下宽的锥状产品结构:其顶层是产成品,属于销售部门;底层是采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属于物资采购部门;中间的是半成品,属于生产部门。这种产品结构反映了产品成本构成自下而上一个逻辑关系,它们之间的连线反映了生产流程和生产(采购)提前期。ERP 系统这个逻辑算法可以方便地制定出企业的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等。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思想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在企业利润确定的前提下,“以销定产”和“成本倒推”,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ERP的逻辑算法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不谋而合。
(四)ERP 价值流与全面预算管理的融合,可以实现企业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反馈的统一
ERP 可以将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等职能看作是一个价值链,其产品流动的过程,就是价值链运动的过程。价值流的体现主要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模块,对价值流运动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汇总、集成和查询,反映产品的成本构成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为管理人员提供分辨可降低成本的高价值活动。由于这种价值流活动缺乏对比,导致成本分析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使企业产品的成本无法得到适时控制。因此,在价值流管理中加入全面预算管理,就会使企业实际发生的价值流与企业预算价值流进行适时对比分析控制,成本发生前先预算;成本实际发生时,价值流与预算价值流并行,通过管理会计模块对比、分析控制;最后将实际成本信息与预算的差距进行及时的反馈,充分体现了 ERP 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三步曲”统一原则。
三、基于ERP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ERP与预算编制融合的可行性
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时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如基础数据、历史数据、企业预先设定的政策性数据以及由经济模型产生的数据等,由于传统编制方式下信息不集成,不能方便地存储和获取,所以预算的编制过程虽然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取得的成效却非常有限,使得我国许多企业只是把预算当成“摆设”,未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进行“事先计划”的作用。而 ERP 是一个集成度很高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提供全面预算管理所需要的大部分数据,其余的数据可通过扩展较容易地提供。因此,将全面预算与ERP 进行结合,能方便与有效地实现全面预算的编制。
(二) ERP与预算执行和控制融合的可行性
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将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反馈给有关部门,根据反馈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整。而传统预算实现方式其事中控制所需反馈信息的时效性差,不及时的信息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相反可能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通过与 ERP 系统的集成,获取及时的业务信息,实时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利用 ERP 系统的控制思想和功能来完成对预算的控制。
(三) ERP与预算分析和考核融合的可行性
对于预算的事后分析和考核,传统编制方式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收集信息费时费力,不仅需要编制许多分析报表,而且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才能得出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数据收集的不足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在 ERP 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根据外部状态的变化随时更新预算的编制,而预算的变化又影响 ERP 各种计划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为管理者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分析,由于传统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要求全面预算管理有IT环境的支持已成为必然。全面预算管理与 ERP 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两者都体现了相同的核心理念,即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使之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以财务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是ERP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结合必将是相得益彰,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快速的处理和传输数据,实现快速、准确编制与调整预算。同时,在ERP系统中,预算信息与核算信息集成,便于在业务开展的同时,实现实时控制与多角度的动态预算执行分析。因此,基于ERP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其现实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汪进,吴楠.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的重要组成部分[J].管理信息系统,2001.
[2]陈丰.基于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