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华
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载体。县域经济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解决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存在思想观念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力弱;支柱产业薄弱,经济总量小且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环境欠佳、高素质人力资源不足,外向型人才稀缺等问题与障碍。要解决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落后的局面,关键是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一、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
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是影响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入手。
(一)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理念
经济欠发达县发展经济不能照搬发达地区的模式,而是应该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积极谋划,加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自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要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有深刻认识,破除依赖自然资源谋发展的落后思想,树立既依托自然资源,更依托科技、政策、人才、资本、管理、服务等要素资源的先进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坚持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并重,不能走以往粗放型发展道路,而要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调整和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实现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共赢,在超常规发展中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追赶。
(二)坚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理念
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讲,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近年来,欠发达地区第三产业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第三产业的发展机遇虽然无可厚非,但第三产业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工业化的支撑。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规划好工业布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发展现代工业,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同时,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结合起来。
(三)坚定不移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念
非公有制企业是极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欠发达地区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消除轻视和歧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着力扶持一批科技型、外向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从政策、技术、资金上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平台,提高非公经济的整体素质,建立完善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投融资体制,鼓励并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非公经济集中,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
(四)坚持外向发展、参与竞争的理念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要跳出县域经济就是县内经济的思维定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扩大开放,努力提高外向度水平。要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资源、大发展的意识,重视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的开发,主动承接周边地区大中城市的辐射,加强与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的专业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影响的产品集散地,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
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这就要求把农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出发,最现实的选择就是走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道路。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实施农业进园工程
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应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办农业,根据县域要素禀赋结构,着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展农、林、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和增值加工,建成比较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实现农业与工业的连接与融合。
(二)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把提高农业经济的质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发展现代化农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点和着力点。
(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推行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处理、协调好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系,使农业在实现产业化的进程中,逐步改善与其他部门的内在联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领域。
(四)积极培育扶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可以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协会,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的协调作用,通过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行业协会+农户等形式,使分散的农民通过合同、契约等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 一起来面对市场,在共同发展中壮大实力,逐步形成农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三元并联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三、以教育培训为手段,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人才的竞争。欠发达地区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人才的支持。应建立人才培养、储备、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留住高科技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积极发展技术培训、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劳动质量,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一)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度
经济欠发达县农业劳动力中文化水平偏低,不仅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同时,还应当特别注意唤起广大农民对教育投入的重视,使农村基础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二)改革教育方式,培养实用人才
首先,深化教育改革,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及优势,开设一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参加农村经济建设打下基础。其次,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通过发展非农产业来让劳动者适应市场经济。最后,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一方面学校能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市场指导;另一方面企业能利用学校雄厚的人才、技术和专业优势为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员工培训,为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三)建立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机制,立足岗位要求,开展大规模的劳动力培训
大力发展和建立健全包括就业咨询、就业培训和中高级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在内的教育培训体系,合理确定培训目标和基本原则,科学设计培训内容,整体提高劳动力的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采取切合当地实际和岗位要求的培训形式,增强劳动力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能力,实现劳动力向技能型、管理型转变。
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力度
经济欠发达县应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加强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加大对外吸纳资本、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为客户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投资,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