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自然资源制度创新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春华

  摘要: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对其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然资源 产权制度
  
  一、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就是对自然资源的权属、权责、保护、流转所作的制度性规定。它是连结自然人、国家等的社会关系主体与自然资源这一客体的桥梁和纽带,构成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不同的产权制度决定着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益、开发利用效率和保护、培育程度,是影响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
  其中,所有权安排是产权制度安排的核心。在我国,自然资源强制性的公共产权安排引致委托失灵、代理失灵、控制权创租等机会主义盛行,经济效率严重受损。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要求。
  
  (二)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大、人均数量少的特点。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2003年,美国高盛发表题为《与BRICs共同梦想一通往2050年之路》的报告,报告对占世界2/5人口的中印两国的发展前景最为乐观。但突出问题是自然资源存量约束,这必然增加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可以说,资源约束的舒缓与释放关系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成败。
  
  (三)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弊端
  1、权属不明。在产权管理中,国家和集体所有已被部门、地方政府、社团和个人这样一种非正式所有权体系所代替,形成自然资源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和冲突,危及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权责不清。我国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价格和核算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或空白。为追求经济增长,人们把资源储备转化成大量有价的消费品以求产值增长,而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价值核算中却没有补偿资源耗损。
  3、流转不畅。这是我国自然资源产权配置效益低的重要原因。如,因对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缺乏具体法律措施的保障。据估算,每年流失的土地资产可达200~300亿元。
  
  二、对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产权结构的合理化
  从受益特性的角度,将自然资源分为准公共类和准私人类自然资源。对于准公共类自然资源。将其划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对于国有自然资源,由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行使所有权的各项权能:对于集体所有自然资源,有关的集体经济组织享有所有者权能。对于准私人类自然资源,产权界限比较清晰,可实行国家、地方、社团和个人所有等多元所有权体系。
  
  (二)产权交易的市场化
  1、平等的产权主体。自然资源所有者和利用者构成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市场主体。在自然资源产权的初级市场上,国家与自然资源勘探和开发企业是一种卖者和买者、供给和需求的平等关系,但这种平等关系需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去建立,国家要转换角色,实现所有者和管理者身份的分离:资源勘探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真正实行企业化的运行模式。同时,在国家有效监控的条件下加快自然资源产权二级市场主体的培育与发展。
  2、灵活多样的产权交易方式。自然资源法要冲破现行资源法律的规定,引入《民法》中的契约理论、代理制度等,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产权结构,针对自然资源产权的初级和二级市场,创建包括买卖、承包、租赁、招标、拍卖、股份合作等在内的多种产权交易形式,为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之间设定可供选择的行为模式。
  3、合理的价格制度。现行产品定价办法把地租排除在生产价格之外,使自然资源陷于无偿使用的状态。因此,在创建自然资源价格制度时,要重视地租在价格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自然资源产业的资本利润率等于或高于其他产业的利润率,以促进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
  4、引入产权代理者竞争机制。引入自然资源产权代理者竞争机制,即引入政府间的竞争。一个基本做法就是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并把传统的核算转化成绿色GDP核算,以量化评估各个代理人的生态环境保护绩效。首先应把考核的环保指标定位于横向和纵向对比上,并需要做相应的“内部化”处理。
  另外,探索自然资源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更应通过建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将资源的优化配置纳入现代公司体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7465.htm